跨境電商“抗”疫情:4月或迎倒閉潮?跨境企業如何不成為下一個“冤魂”

雨果網

跨境电商“抗”疫情:4月或迎倒闭潮?跨境企业如何不成为下一个“冤魂”

編者按:新型冠狀病毒的肆虐導致的企業復工難所引發的連鎖反應,以及海外市場對中國疫情的關注,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中國傳統外貿及跨境電商的發展。目前中國出口電商企業面臨著貨源、物流、資金及企業正常運轉的巨大挑戰,為此雨果網推出系列報道

《跨境電商“抗”疫情》,將深入剖析本次疫情對中國出口電商企業帶來的各方影響,並邀請行業人士專家共同討論對應解決方案,希望能集全社會之力,攜手共渡難關。

繼西貝之後,魅KTV投資人、桔子水晶酒店原創始人吳海近日也宣稱其賬上1200萬元預計還能夠維持2.176個月,引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中小企業存亡的新一輪討論。

而在傳統外貿和跨境電商領域,企業和賣家的求生慾望同樣強烈。雨果網調查顯示,受停工、停產影響,佔比45.67%的150家企業預估日均損失大於5萬元,在生死邊緣苦苦掙扎。疫情當前,中小企業的倒閉潮是否愈演愈烈,又該如何制定止損方針,用於扭轉不利局面亦或轉危為機?

會有企業倒閉,但不會迎來大面積的“倒閉潮”

在雨果網採訪的近期關停業務的出口電商賣家中,幾乎都表示這次疫情是“壓垮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Wish賣家鄭毅表示:“疫情打亂了我們年後的戰略決策,推遲復工加大了資金週轉的壓力。身邊不少一個人運營平臺店鋪或兩人運營‘夫妻店’的賣家朋友,也和我一樣只能坐吃山空,不排除公司宣告倒閉那一刻的到來”

雨果網瞭解到,當前多數中小賣家已陷入備貨不足的困境,主要集中在自發貨賣家,比如做獨立站、eBay等平臺的賣家;另外受開工延期影響,部分路向物流發貨受限,運力減少,後續物流或面臨漲價等影響也有損賣家店鋪績效,引發中小賣家倒閉潮也不無可能。

對此,易倉科技副總裁陳賢亭表示,肺炎疫情會使部分企業倒閉,但不幸出現倒閉結果的企業往往自身運營和管理已經暴露了較大的漏洞。廣州藍海圖網絡科技有限公司CEO程學松也表示,這次中國疫情爆發,對於工廠和外貿企業來說比較長的一段時間內肯定是有負面影響,特別是受某些國家對中國疫情過度反應的影響,已經出現了因疫情而國外訂單大量取消的情況。

“這可能將直接導致部分工廠企業發生倒閉,但要形成所謂倒閉潮可能性比較小。畢竟從長期來看,此次疫情的爆發,不會動搖中國作為世界製造中心的地位,消費的需求不會因為疫情影響而發生萎縮,疫情的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短期而有限的。企業生生息息是正常的,渠道、客戶、市場過度集中的企業本身的免疫力就比較低下,倒下可能就是一個時間問題,此次疫情只是這部分企業倒閉的導火索而已。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本身就是恆古不變的自然法則,我相信這次疫情影響,對部分外向型企業業務發展的戰略佈局將產生深遠影響。”

除此之外,綜合踏浪者科技COO李亞偉、深圳某產品經理張傑爾的觀點來看,他們也同樣認為中小企業大面積的“倒閉潮”並不會到來。短期內,部分企業或許面臨著資金壓力,可長期來看,一旦工廠復工、物流企業運力回穩,3月份-4月份中小企業的訂單和運營狀況應該會持續好轉。

挑戰與機遇並存,及時紓困或可止損

總體上看,程學松認為中國肺炎疫情的爆發對跨境電商行業的企業來說,即是威脅也是挑戰,更是機遇。

“從短期看,疫情在不同程度上對跨境行業企業有著或多或少的負面影響。但從長期來看,一方面,疫情對買家消費習慣和防範意識的影響將是長期的,它將直接刺激買家在線上購物消費習慣的養成和強化,從而帶動電商的發展。這對於以線上銷售為主的電商類企業的業務發展來說是有利的因素。另一方面,中國產品在全球範圍內的競爭優勢不可能因為這次疫情的爆發而發生衰減,當前負面的影響只是市場短期因恐慌而產生的過度反應而已。”

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這起“黑天鵝”事件的不利影響,事實上跨境電商平臺、中小企業設法止損,短期內轉型動作頻頻,建議中小企業可借鑑學習。

具體可分為:

1、外貿轉內銷:疫情發生以來,受入境限制、跨境物流和海外買家心理恐慌的影響,無形的外貿壓力下已有外貿企業開始調整全球佈局。特別是部分出口轉內銷的口罩、衛生防護類企業,早早放棄春節休假想方設法及時恢復產能滿足內需。同樣的,對於鞋類、服裝等品類的外貿企業而言,也開始謀劃出口轉內銷的短期佈局。泉州市輝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李宏輝坦言:“受跨境物流阻礙和需求下行所迫,目前我們不少的春款庫存都已經通過順豐發貨,希望能夠利用唯品會平臺達到快速清倉的目的。”

2、製造企業短期內“跨界”轉型求生存:不論內外貿企業都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跨界轉型,臨時加入了口罩生產的大軍。除了原本從事口罩、防護服相關防護產品的企業加班加點擴產之外,包括中國石化、富士康、雅戈爾、水星家紡、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等3000多家企業紛紛“跨界”轉型加入生產列隊。先後新增“口罩、防護服、消毒液、測溫儀、醫療器械”等經營範圍,臨時改線轉產醫用口罩和防護服等。

3、活用跨境渠道,出口企業臨時鋪設進口“窗口”:綜合行業現有的人員流動限制和政策規定來看,單從貨物進出口的角度而言,跨境進口基本不受疫情影響。另外,因口罩、防護服的短缺,反而促成了部分平臺和企業鋪設擴增進口渠道,以滿足疫情防控相關物資及設備需求。

4、國內自發貨賣家轉海外倉貨源分銷商:海外倉分銷模式擁有大量海外倉現貨,且受國內疫情影響程度最低。疫情當前,跨境電商賣家在此階段依託分銷平臺的貨源維持自身店鋪的經營業績則是個相當不錯的選擇。受疫情的影響,1-2月份國內自發貨轉海外倉分銷的中小賣家群體不斷擴大。冠通分銷平臺總經理吳海琳向雨果網反饋道:“由於外貿工廠延後復工,加上國際跨境物流受阻,截至目前分銷商入駐數量及拿貨數量相較以往,均呈現比較大的上升趨勢。2月為外貿淡季,賣家採購力度環比增加並不明顯,但隨著節後復工步伐加快,近期多方數據均在加速上漲中。”

不過,這次疫情影響也給不少跨境賣家提了醒,警示賣家要有風險意識、居安思危。對此,程學松表示:“建議賣家因地制宜在業務和市場發展策略上應合理避險,特別是在渠道策略、供應鏈管理、團隊管理等方面要建立起相應的風險應對機制,以提升企業自身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的免疫力。”

此外,陳賢亭也坦言,本次疫情會讓很多賣家反思自己的供應鏈結構、物流結構、現金流風控管理、團隊架構,倒逼著大家儘量往線上遷移。

“包括團隊的遠程辦公,會有不少企業開始做嘗試,甚至跨國遠程協作團隊都會更多的出現。所以,對更多的企業而言,這是一次修煉內功的機會,讓大家聚焦團隊優化、產品迭代、技術升級,讓大家在風險管理方面更專業。我認為疫情過後,肯定會有一批,有著升級優化的團隊、目標明確的企業走向快速發展的道路。”他總結道。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