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防群治·村居戰疫進行時|惠東紅色村築牢疫情防控“紅色堤壩”

紅色基因世代傳,黨員群眾齊發力。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惠州以紅色村黨建示範工程為抓手,各紅色村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精神,充分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廣大黨員幹部衝鋒在第一線、戰鬥在最前沿,帶領群眾與疫情抗爭、與時間賽跑,構築起疫情防控的“紅色堤壩”,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


高潭鎮中洞村:78歲紅色後代為青年黨員先鋒隊送來“紅軍茶”


群防群治·村居戰疫進行時|惠東紅色村築牢疫情防控“紅色堤壩”

惠東縣高潭鎮中洞村疫情防控安全勸導站。


“我是黨員,衝鋒在前!”近日,惠東縣高潭鎮政府機關大院內,青年黨員們的鏗鏘誓言堅定嘹亮,久久迴盪,傳遞著希望和力量。該鎮黨委副書記黃浩鉛告訴記者,為更好地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鎮裡組織成立了青年黨員先鋒隊,下設三支小分隊。“按照劃區分片、責任到人的原則,包片協助全鎮14個村(社區)的聯防聯控,開展值班輪崗、車輛檢查、體溫檢測、信息統計、物資運送、防控知識宣講和重點人員管控等工作。”

“不客氣,作為青年黨員,這是我應該做的。”面對群眾的連聲感謝,第二小分隊成員羅夢佳總是這樣笑答。連日來,她和隊員們一起進村入戶,發手冊、量體溫,並指導村民正確佩戴口罩,科學認識疫情,做好自我防護。

高潭鎮中洞村,在東江革命歷史上被譽為“東江紅都”和“紅色心臟”,也是第一批省級紅色村黨建示範工程示範點。面對疫情,該村黨總支通過微信平臺向全村黨員發出“深入防控一線”倡議。大家紛紛響應,經村衛生所醫護人員簡單培訓後,承擔起為村民宣講防疫知識、測量體溫、疫情監測等工作。

中洞村退休村幹部、老黨員、紅色後代戴北泉,今年已78歲,得知疫情形勢嚴峻後,老人家堅決要求加入戰“疫”行動。他說,自己雖然年齡大了,不能跟著隊員走村串戶,但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是,在村口防控卡點的工作人員,經常能喝到熱乎乎的“紅軍茶”,而這茶,就是老人家親手煮的。

離崗不離黨,退休不褪色。在市級紅色村黨建示範工程示範點高潭鎮甘溪村,離任村支部書記鍾佛應,擔心村委人手不足,主動請纓,要求一同抗疫。他憑藉豐富的個人經驗,適時對村疫情防控工作提出意見建議,並積極帶領全村黨員深入防疫一線,號召村民響應上級黨委政府號召,切實做好自身和家人的衛生工作,以積極的心態、有力的行動抗擊疫情。

“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在革命老區高潭,紅色村黨組織和黨員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弘揚“忠誠如鐵、敢為人先、不怕犧牲、一往無前”的高潭革命精神,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智慧和力量,讓黨旗飄揚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

惠東縣多祝鎮八維村:叔侄齊上陣 奮戰疫情防控第一線

惠東縣多祝鎮八維村,紅色革命歷史厚重,東縱游擊隊專線聯絡通訊站——“良多站”舊址、八維戰鬥舊址等紅色遺址就坐落於此。該村下轄14個村小組,是通往松坑山區的門戶,疫情防控工作面臨著村域面積大、交通繁忙、外來投資農場較多三大難題。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疫情防控這場硬仗,八維村“兩委”幹部發揚不畏艱險、勇於擔當的精神,取消一切休息休假,全員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

春節假期尚未結束,駐村第一書記廖志達響應市委組織部號召迅速返崗,向全村黨員放出倡議,立即行動起來,身先士卒,深入一線,和廣大群眾一道,紮實開展“三級黨建網格管理”工作,落實各項防控措施,築牢全村疫情防控網。

村黨總支部書記黃偉明,自疫情阻擊戰打響以來,廣泛動員全村黨員幹部,日夜奔波在村頭巷尾,全面落實群防群控“十項措施”,嚴密細緻做好疫情監測、排查、預警、防控、消殺等工作。

近日,黃偉明的侄子、惠東縣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黃永華,儘管父親剛做過手術,年幼的孩子剛學會走路,家裡急需照顧,但他舍小家顧大家,毅然選擇了奔赴防疫一線,參加了惠東縣人民醫院首批醫療隊,支援市中心人民醫院共抗疫情。

“任死打百人,也不後退半步,這是我們八維村代代相傳的紅色精神,作為一個共產黨員,就應當赴一線、到人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我支持永華的決定。”黃偉明自豪地說,侄子作為醫護人員,奮戰在全市防疫第一線,也是全村的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