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泽众新作:十四天的魔咒

渭南泽众新作:十四天的魔咒

十四天的魔咒/泽众

大疫来袭,中央号令一发,全国驰援武汉。一声令下,众人禁足;无论城乡,全民动员;人人尽责,个个自律。这是在现代社会里,在突发灾难面前,全社会瞬间撞出的快捷反应。不容迟疑,怎堪懈怠?

适逢庚子新年,人口大迁徙、亲情大融合。疫情就是命令,号令即出,南呼北应。为了同疫魔较量,人们无奈地选择了宅家,放弃了交往与聚会,不惜让社会停摆。大家一起来,先试着熬一个十四天,接着再熬一个十四天。私家车停在那里,一动不动;街上的门店紧闭,大多歇业;街道异常安静,人流戛然而止。如此悲壮的行动,徒现于迈向小康的东方。这是从哪里飞来的黑天鹅呀?

渭南泽众新作:十四天的魔咒

众人禁足,似一次回归。尽管科技每天都在进步,可时尚的生活不得不回转,回到了久已遗忘了的、很早很早的起点。似乎有一种神力,总在遏制着不羁的欲望。平日里,我们说生命在于运动;而如今,我们道健康在于止步。人口密集的城市,成了最危险的地方。同乘一部电梯,同逛一家超市,同挤一趟公交,一人中的,众人惊慌,全部隔离,只待无形疫魔的挑选。最文明的地方,反而最不安宁了。

问题出在了哪儿啦?难道是贪婪的劣根,又一次惹怒了天地尊神;还是现代科技的另一面,在向人类发出的警示;也许是宇宙给物质至上者,送去的新年贺札。这些天,宅在家里面壁思过的人啊,一定多少悟出了点啥。当你行走得太快时,常会被脚下石头绊倒,那倒也未必是坏事。我们期盼疫情不要持续太久,灾难赶快过去,给人类一次醒悟的机会。

抵近我们眼前,迟滞一拍的人呀,终于反应过来了。先是不以为然,等到身边走来发病者,大家一下子慌了神,市面上的口罩买不到了;赶忙封口堵路,各家自保。一道更比一道严的指令铺天而来,盖地般的站卡一夜间林立街头。少不了照搬而来的文件满天飞,更有推诿的太极拳凌空上演。但是百姓的自觉走在了前面,小民的快速反应与辛劳,无意间掩饰了那些人闪亮的秀姿。

奔忙于街头的,除了白衣天使们,还有那前呼后拥的队伍,一簇人站在那里,小人物望着大人物的鼻息,却看不见脚下的泥土。上司发道令,下面立刻照着做。一处检查站,昼夜不息忙着人车查验,大小人物轮番发指令,忽紧忽松难适从。天知道是发令者更高明,还是听令者的迟钝。原来,这才是我们匆忙的源头。从腊月到正月,捱过了第一个潜伏期,宅家的人们会心地笑了。紧接着,外出谋生活的人们却出发了,顶着一路狂舞的疫魔,最终飘零到了栖居地。丁点儿魔星跌落的地方,或许生发出天大的忧患。拒绝一切外来客,更严地把住自家门户。对不起,十四天后健康来相会。这不是绝情,而是百姓战疫魔的笨法。

渭南泽众新作:十四天的魔咒

紧张的抗疫大战,让人们早已无心闹元宵了。一个个昼接夜的高速运转,饭菜吃不香、寝眠无整觉。早晨眼一睁,那串跳动的数字更心惊,心中默然祈祷,赶快止住别动!别动!神仙也难料到,在这新十年的起点上,灾难竟然爆发于锃亮的楼宇端,让智慧的人们乱了脚步,慌了神色……

暖阳频照大地,春的脚步追着疫魔跑,复杂的心情却在心头萦绕。要问乐乎?愁乎?只能不住地苦笑而已。眼见空舍主人的回归,小区的管控更严了,企业就要开工了,街上却少有人影,你我还须在家宅上十四天。隔窗也可以晒晒太阳,屋外的鸟鸣让人艳羡,好在还有互联网可以连线。

不愿在家呆的人们,何不走出家门,做名志愿者,我们一起来战疫魔。尽管人们须付出无知的代价,但大自然始终在眷顾着人类。醒悟了的人们总在改错中前行,你我戮力齐心,我们定要将这十四天的魔咒拋向九霄云外。

2020年2月10日

渭南泽众新作:十四天的魔咒

作者简介:泽众、自然之子,1964年12月出生,陕西大荔县人。大学学历,农学士,经济师。曾从事文秘和党务、行政、人事管理工作多年,闲暇之余喜爱文学创作。现为渭南市作协会员,近年有多篇散文作品在省市级报刊和《心香文艺》等网络媒体发表。于2019年10月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个人专著散文集《草叶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