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我們該聽點什麼?

春天,我們該聽點什麼?

今年的冬天,似乎格外的長。在這個特別的年關,面對持續更新的疫情報道,我總是愛聽一些沉重哀傷的曲子。比如,老柴的“悲愴”交響曲,或是拉赫瑪尼諾夫的鋼協,有意無意地,將自己丟入一場蕭索肅殺的情境中。


或許,人的情緒總是一半明媚,一半哀傷;又或許,只是在默默等待不遠處,春風十里,正撲面來。


春天,我們該聽點什麼?

草長鶯飛二月天,耳朵裡塞的,不再是莫斯科哀怨彷徨的晚鐘,而是與春天相關的一切:門德爾松熱烈飽滿的絃樂八重奏、舒伯特的“鱒魚”五重奏,當然,還有貝多芬的“春天”奏鳴曲。


總是一副苦大仇深表情的貝多芬,偶爾也賣萌詼諧,拋一些楊柳春煙的旋律出來。如是甜美溫暖的旋律,出現在這世上,對愛樂者來說,真稱得上是莫大的幸福。


貝多芬一生共創作 10 首小提琴奏鳴曲,這首 F 大調的“春天”寫於 1801 年。彼時,作曲家甫過而立之年,正處於事業上升期。

春天,我們該聽點什麼?


那時候的貝多芬,尚未受耳疾折磨,與一年後在維也納附近聖城休養時,灰心失落的他,簡直判若兩人。因此,在“春天”奏鳴曲中,我們所見所聞,盡是蒼翠。


“春天”由四個樂章組成,時長約 25 分鐘,其中第一樂章較長(約 10 分鐘),第三樂章“詼諧曲”相當短,只有 1 分多鐘。


四個樂章大致遵照“快-慢-快”的結構寫成,是典型的古典奏鳴曲寫法,可見當時的貝多芬創作時,仍受古典樂派,諸如海頓和莫扎特等人影響至深。


春天,我們該聽點什麼?

在我看來,這曲子之所以常演常新,且為一眾樂迷喜愛,一來由於它悅耳的旋律(F 大調本就是一個溫暖明亮的調式,其色彩近似於淡紅);二來是由於演奏時,小提琴和鋼琴的“相敬如賓”。


每每小提琴奏出繾綣溫柔主題句時,鋼琴總是甘願扮演“陪襯”的角色,寧靜又安穩地,奏出四連音句式,像一池靜水;而當鋼琴的音色亮起來,活潑起來的時候,小提琴也懂得適時緘默的道理,予對方發揮和舒展的空間。


兩件樂器在這 20 多分鐘的演奏中,不是互相較勁和頂撞的架勢,而是你唱我和,彬彬有禮,像極了一對模範情侶。這樣的一場戀愛,怎能不羨煞旁人?


春天,我們該聽點什麼?


“春天”面世第 2 年,作曲家又創作了另一首小提琴奏鳴曲“克魯採”。這兩首一前一後面世,卻風格迥異的作品,幾乎成為音樂家灌錄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時的必選曲目。


在眾多版本中,我尤其喜歡一對俄羅斯組合,奧伊斯特拉赫(David Oistrakh)和歐柏林(Lev Oborin)的演奏。


兩人的琴音都溫厚明亮,合作時有禮有節,又不乏爽朗繽紛,宛若鋪展開一處草長鶯飛的春景,只等你浸潤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