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說從未遇見一位沒虧過錢的富人,卻遇見許多從未虧掉一毛錢的窮人。你怎麼看?

琅琊榜首張大仙


這話不嚴謹,得有時間前提。以分鐘算,股價時時波動,時時在盈虧,以年算,巴菲特只有一年是虧的,以兩年為週期,他每個週期是贏的。


硬性規定


我和我二哥就是屬於二種性格。。。我二哥很穩,一年賺25到30萬,其實我們有投資機會,我妹夫做工地的,做的還可以。,我哥沒錢,但是有房子,站在我都角度,可以貸款投資啊,我妹夫又不會坑我們,即使虧了,最多110的房子賣了,換個88平方的,生活的本質沒有多大改變,但是我哥和我嫂子不想。。。。我不一樣,只要有機會,我就抓住,我認為有十萬和有一百萬,生活本質差別不大,但是有100和500萬,有本質差別。。。但是我的這種思維,確實失敗過二次,最窮的.時候買不起一雙鞋,吃飯都沒有錢。。可是最近通過自己努力,又賺回來了,我認為痛苦對一個人磨練,是很有效果的。。。通過這二年努力,認識很多人和很多優秀的公司,開拓了我的眼界和思維。。。現在我有更好思維和格局,我向我的目標夢想努力,但是我知道每天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我會努力客服和解決。。。有一天我可能又虧了,但是絕不後悔,這就是我的性格


梅其補


這是一句樸素的話,但卻深入揭示了富人與窮人之間,本質的區別。也說明了,富人為什麼是富人,窮人為什麼是窮人。

第一,富人或有冒險精神。

不管是哪一種投資,都是有風險的。但每一項投資,都可能戰勝風險之後,獲得豐厚的回報。創業也好,單純的財務投資也罷,都是充滿風險,這種風險,包括了政策風險、市場風險等等。

從美國,到歐洲,再到中國,概莫能外。

但正因為不懼風險,許多優秀的人在市場中脫穎而出,最終成為富人。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幾乎中國所有一代富豪,都是冒著種種風險從槍林彈雨中殺出一條血路。許家印如果不敢冒險,就成不了中國首富。MIH如果不敢冒險,就不能造就史上最偉大的投資之一,投資騰訊10多年,獲得超千億美元的回報。

但許家印的恆大糧油、礦泉水、足球等,也消耗量許家印大量的資源,虧得一塌糊塗。恆大足球雖然未來看好,但至少到目前為止,一直是鉅虧的。

南非的MIH投資騰訊是爆賺,但之前投資的脈搏網,至少讓它虧損8000萬美元。

第二,窮人有時缺乏勇氣。

王健林曾經說過一句話很有意思:清華北大,不如膽大。

王健林早期下海,也是很有勇氣的,從政府公務員辭職創業,這是非常勇敢的。

但對於大部分窮人來說,不是沒有機會、也不是沒有機遇,但他們沒有勇氣。小富即安是大多數人的選擇。

沒有勇氣,就沒辦法賣出第一步。連第一步都不敢邁出去,怎麼去發財。

所以因為不敢投資,不敢冒險,隨遇而安,成為窮人。因為不敢冒險,也就無所謂的虧本。但也沒有辦法從市場中賺到更多的錢。


波士財經


說實在的,巴菲特這句話我不知道他是在什麼背景下說的。但是從我的角度我認為巴菲特這句話指的是進行投資的重要性。

巴菲特說的從未虧過一毛錢的窮人意思是說很多人因恐懼投資虧損而遠離投資甚至終生都不投資。這樣的人當然不會虧損。我們身邊的很多人都是這樣——他們不炒股、不炒房、更不會去創業。他們終身都在給人打工,做工薪一族。收入都做存款和低風險理財,過著穩定得不能再穩定的生活。這樣的人不做投資,當然不會虧錢。但是遠離了風險也就遠離了發家致富的機會。任何投資都有風險的,只有不斷的堅持投資、面對虧損繼續努力才可能成為富人。

巴菲特自己做投資時也有過幾次重大的失誤,有過幾十億美元的重大損失,但是這並不影響他成為偉大的投資家。而我們很多普通人極度厭惡風險,甚至終生只把錢存在銀行。這樣的人註定會平凡一生。


孟可的思想空間


錢有兩種,一種是無風險收益,主要又分兩種,一是勞動收入,二是利息收入。

另一種為風險收益,主要為廣義上的投資收入,買房產買股票是投資,做實業經商,也是投資。

無風險收益有一個特點,就是收益相對投入,不論是資金投入還是勞動投入,是相對固定的,由系統整體決定,偏差較小。

而風險收益,收益相比於投入,有很大的可能範圍,可能是十倍百倍,也可能是負數。

風險收益為什麼有這個特質?因為風險收益,本質上是對存量的重新分配,而無風險收益是對增量的分配。

重要的事情再說一遍,風險收益是對存量的分配。

股票收益是對股市投入資金的重新分配,從宏觀來說,也是對全體居民財富的重新分配。房產投資收益,也是對居民財富的重新分配。

這是純投資。那麼,實業投資呢?我的收益不是來自於我製造的產品和提供的服務嗎?

一部分是,但很多時候不是。

舉個例子。馬雲創辦阿里巴巴,他的收益主要來自於哪裡?直接說,來自電商的服務。但從根本上說,它擠佔了實體商業的利潤,來自於對商業消費存量的重新分配。

一般實業投資也是如此。

你開一家火鍋店,就會對其他火鍋店產生分流,是對現有客戶的重新分配。

其他類型的也大致如此。

為什麼拜關公這個武將為財神?因為想暴富,只能依靠存量的重新分配,很像戰爭。

回到主題,為什麼敢虧錢才容易變富?因為你要想快速變富,就必須參與到存量的重新分配中去,而不能僅僅依靠自己創造的增量。人與人的差別總是有限,增量的差別也會有限,但存量的分配,卻要大得多。

一個人如果怕虧錢,而不敢參與到存量分配的遊戲,那自然就失去了暴富的機會。

當然,我不是鼓勵大家都參與這個遊戲,因為畢竟,即使參加了,你也最有可能是被分配的那個人。

說到底,暴富不是人生幸福的必要條件。

勞動最光榮,創造財富增量的人最可敬。


南山老狐


遇沒遇到過,全憑一張嘴,兩層皮!

富人天生是富人嗎?不見得吧,例子多了去!

窮人永遠是窮人嗎?不見得吧,例子多了去!

富人破產的如雨後春筍,到處都是!他們花的是自己的錢嗎?不見得是!

窮人致富的人也如雨後春筍吧,到處都是!他們花的是別人的錢嗎?不見得是!

巴菲特永遠是巴菲特,不可複製,包括人不可複製,時代不可複製!

富人企業破產的時候,融到資,那就是救命稻草!

窮人創造財富的時候,不融資,銀行追著讓儲蓄!

富人有開著大奔,欠銀行一屁股債的!

窮人有開著雅迪,存款百萬的!

誰窮?誰富?

不同的層面,不同的理念,成為了兩個世界的人!

但是,這個社會,也是由此才會發展進步,沒有差異化,沒有競爭,也就沒有滾滾的歷史洪流了。

總之,富人可以成為窮人,窮人也可以成為富人,這一切,不是巴菲特說了算,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自己!


逆流家長


說明一點,投資有風險,窮人一定是最不願意擔風險的群體之一。

是什麼原因窮人一般不願意擔風險,應該是思想觀念保守,如今全社會蒸蒸日上守財奴不受寵。有人一定會提出疑義,說自己並不富裕但是天生就富有冒險精神,光腳的還怕什麼風險?其實擔風險與喜好博弈不是一個概念。我就是個天生不守份的傢伙,只要有百分之五十的機會就敢於承擔風險去做投資,有一次投資,朋友們認為連百分之十的機會都沒有,幾乎都認為這回投資竹籃子打水一場空,最終我拼盡全力獲得了二千倍的回報,呵呵,終於可以說自己小富裕了,可是,因為天性使然很快又塵歸塵土歸土,又回到了窮人隊伍裡。說了半天,我只是告訴大家,擔風險與敢於博弈不是一回事,承擔風險屬於智勇雙全的人,博弈精神只是賭徒心理,窮人一般來說有兩種特性,一種是保守一種是博弈,這兩種人十有八九富不起來。


萬里白光


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富人基本上都虧過錢,而有很多窮人沒有虧過一毛錢!筆者覺著還是有些道理和哲理的。


富人虧錢源於投資和冒險,而同樣富足於開拓創取。

為什麼會虧錢,不投資不冒險基本不會虧損,但同時也失去了獲利的可能,也就失去了成為富人的可能。而勇於冒險,敢於投資才是成功的具體行動,也就提升了成功,成為富人的基礎。


窮人往往保守,不願意過多付出和冒險

以普通工薪族為例,工資除了生活家用,基本上就存銀行或者搞理財了,而很少投資或者用錢去冒險。當然這和大家收入水平有直接關係,但跟是否去投資和去冒險都有一定關係。

而沒有付出,沒有投資,沒有開拓創新,想要獲得收益概率就很低,想要成為富人可能性就不大。


郭一鳴


富人懂得“捨得”的辨證關係在商業實戰中的應用,並且知道冒風險的利潤比常規投資要高,窮人輸不起不敢冒風險,賺的也就得少,但窮人搞不懂“貨幣貶值”堅持“埋頭苦幹”、“穩打穩紮”經不起市場動盪、貨幣貶值和金融政策的衝擊,被富人“割了韭菜”、“薅了羊毛”最後淪為金融博弈的墊腳石。

說到底還是富人受的教育比窮人多,經歷也比窮人豐富對“大勢”的判斷和選擇比窮人做得早,動手執行也就比窮人快,富人在“跑馬圈地”的時候窮人還在埋頭苦幹,顯然富人要比窮人先人一步,抽身也比窮人快。終歸揭底還是富人除了會經商還能和政治聯合。


未來不在我還在1


決定別人看法的不是你失敗了多少次,而是你最後成功的那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