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觀影十佳(三):戰爭篇

戰爭是人類發展的重要部分,“戰爭”也是電影藝術一直演繹的主題。

大部分的戰爭都在展現戰爭的殘酷,並且引發觀眾的反戰情緒,當然也有一些戰爭電影在鼓吹征服。

今天,推薦十部我看過、並且認為很優秀的戰爭電影,看完之後你的願望就是“世界和平”!

1、《拯救大兵瑞恩》

一句話點評:沒得說,絕對的top1

個人觀影十佳(三):戰爭篇

依稀記得,《拯救大兵瑞恩》是在上高中時和同學在網吧看的。

看完,我們對視了許久,說不出一句話來。但內心深處肯定有一些波瀾:國外的戰爭電影原來是這個樣子啊?

開頭將近20分鐘的諾曼底登陸場景絕對震撼,但最震撼的還是登陸戰役成功後,那一片被血染紅的海灘。

中國古語有“屍骸蔽野,血流成河”的說法。在中國的影視劇中,我從來沒有看到。

但這部《拯救大兵瑞恩》讓我感受到了什麼是“血流成河”!

個人觀影十佳(三):戰爭篇

《拯救大兵瑞恩》作為一部經典戰爭電影,也影響了後來的許多戰爭電影。

韓國戰爭鉅製《太極旗飄揚》,還有馮小剛的戰爭電影《集結號》,或多或少都能看到《拯救大兵瑞恩》的影子。

把這部很多人最想接觸的好萊塢戰爭電影放在第一,我想沒人反對吧?!

2、《獵鹿人》

一句話點評:俄羅斯輪盤轉依舊記憶猶新

個人觀影十佳(三):戰爭篇

《獵鹿人》豆瓣詞條下面有這麼一句短評:美國七八十年代經典電影全讓羅伯特·德尼羅給演了!

這話不無道理,羅伯特·德尼羅的確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最炙手可熱的男演員。

70年代,他出演了《教父2》、《出租車司機》;

80年代,《憤怒的公牛》、《喜劇之王》、《美國往事》;

這些電影共同匯成了電影之王的經典傳奇。

這部上映於1978年的越戰電影《獵鹿人》自然不能錯過。

三個經常野外獵鹿的好朋友,因為一場戰爭,人生的軌跡就此走向偏離。

個人觀影十佳(三):戰爭篇

電影給人留下最深刻記憶的是那場“俄羅斯輪盤轉”的戲份。

一把只有一顆子彈的左輪手槍,兩個人對著自己的腦袋輪流開槍,只拼運氣,輸贏即生死。

《獵鹿人》把戰爭的慘烈以及戰爭對人的摧殘展現的淋漓盡致。

後來,吳宇森在1990年拍過一部電影《喋血街頭》,裡面就有對《獵鹿人》對致敬。

越戰電影優秀者比比皆是,但在我心中,《獵鹿人》永遠都是第一!

3、《天與地》

一句話點評:以越南人為主角的反戰電影,尤其是那段展現越南鄉村美景的開頭,就值五星

個人觀影十佳(三):戰爭篇

好萊塢的大多數越戰電影都是通過美國人的視角展開的,但有這麼一部電影,主角卻是越南人,那就是1993年,奧利佛·斯通執導的《天與地》!

奧利佛·斯通越戰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前兩部分別是《野戰排》和《生於七月四日》。

電影的故事發生在越南的一個小村莊,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雖然時有天災人禍,但事件過後,他們總能重修家園。

直到有一天,美國人來了!所有的一切都變了!

這就是《天與地》的開頭,在悠揚的配樂聲中,奧利佛·斯通給我們展現了一幅越南鄉村美景,天上人間。

可恨可惜可嘆,一切美好都毀於戰爭!

個人觀影十佳(三):戰爭篇

電影把鏡頭對準了越南普通人,他們在大時代變遷以及戰爭中的人生百態。

在他們的眼中,北越、南越、美國政府,都是一個樣。

這些政府,政治上,爾虞我詐;軍事上,戰火紛飛。

可老百姓的死活?沒人在乎!

真是應了那句中國的經典詩句: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4、《聖誕快樂》

一句話點評:在我們中國人的眼裡,很難想象,戰爭還能這麼打,個人認為最經典的一戰電影

個人觀影十佳(三):戰爭篇

在我們中國人的眼中,戰爭就應該不擇一切手段摧毀敵人。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對待敵人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冷酷無情!”

可是你能想象,在一次戰役中,敵對的兩方人馬竟然一起過了一個聖誕節!

這是電影《聖誕快樂》的劇情;

這不僅是電影的劇情,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發生過好多這樣的事情。

個人觀影十佳(三):戰爭篇

這些事件的發生與一戰本身的性質有關,一戰爆發的原因,有一種說法,就是居廟堂之高的幾個人互看不順眼,然後就大打出手。

領導互看不順眼,可老百姓之間沒什麼深仇大恨啊!

所以,就出現了電影裡的情景。

當德國人、法國人、蘇格蘭人聚在一起,飲著酒、唱著聖誕歌跳著舞時,我相信世界上是有一種超越國界和民族的力量存在著的!

5、《高山下的花環》

一句話點評:國產戰爭第一,裡面有反戰的思想

個人觀影十佳(三):戰爭篇

提到中國的戰爭電影,你會想到啥?

是輝煌氣勢、指點江山的《大決戰》三部曲,還是讓人啼笑皆非的《地道戰》、《地雷戰》。

不管是哪類型,核心內容都是一樣的,敵人很邪惡,我們是正義!

其實,我們在80年代有一部不一樣的戰爭電影——《高山下的花環》。

我之所以把它列為國產戰爭電影之首,自然有原因。

個人觀影十佳(三):戰爭篇

《高山下的花環》應該是國產電影裡、為數不多有反戰思想的電影。

甚至在這部電影裡,還能看到對當時社會以及官僚主義的一些批判!

我們紀念戰爭並不是因為它偉大,而是因為它殘酷;

我們紀念戰爭並不是緬懷戰爭,是因為更加珍惜和平。

所有國產戰爭片都應該向它學習!

6、《與狼共舞》

一句話點評:原來印第安人與白人並沒有區別

個人觀影十佳(三):戰爭篇

電影的主角是一個白人軍官,南北戰爭結束後,他自願到西部前線駐守。

可誰曾想,他竟然和一群印第安人成為了莫逆之交,並且給自己取了一個印第安名字:與狼共舞!

當然,這不是結束。

白人的魔爪很快伸了過來,“與狼共舞”與印第安人攜起手來,共同抗敵!

電影整整三個小時,導演剪輯版更是長達236分鐘,但看起來,並不沉悶。

個人觀影十佳(三):戰爭篇

凱文·科斯特納首執導筒,就交出了這樣的作品,難能可貴!

《冰與火之歌》裡,瓊恩·雪諾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

自由民和守夜人沒什麼不同,都是有的乾淨,有的骯髒!

印第安人和白人並沒有什麼不同!

黑人、白人、黃種人,也沒有什麼不同!

7、《奇愛博士》

一句話點評:嬉笑怒罵皆為文章,對未來戰爭的預言?

個人觀影十佳(三):戰爭篇

《奇愛博士》是大導演庫布里克的經典作品。

許多文學影視作品對未來戰爭的預言,都是正式而嚴肅的。

但庫布里克反其道而行之,在他的鏡頭下,未來的戰爭就這樣滑稽的開始了!

美國空軍將領傑克·瑞朋是個徹頭徹尾的瘋子,他派轟炸機去襲擊蘇聯,因為他懷疑蘇聯人正密謀侵害美國。

於此同時,蘇聯也作出回應,如果蘇聯一旦受到攻擊,他們將會按下“世界末日按鈕”,同歸於盡。

戰爭一觸即發,美蘇兩國代表會晤後,表示願意罷兵言和,但局勢卻無法逆轉。

最後,戰爭還是爆發了!

個人觀影十佳(三):戰爭篇

在這部電影裡,美國總統、蘇聯大使、美國將軍,幾乎所有人物都不正常,他們有的軟弱無能,有的暴躁無常,有的渾渾噩噩。

庫布里克用一種極其滑稽的手法預言未來,同時也是對當時冷戰局勢的一種諷刺。

值得一提的是,彼得·賽勒斯一人分飾三角,性格迥異,你要是不看演員表,實在難以想象,這三個角色都是一個演員!

8、《盧旺達飯店》

一句話點評:戰爭的極致就是屠殺!

個人觀影十佳(三):戰爭篇

電影改編自“盧旺達屠殺”真實事件。

盧旺達大屠殺是指在1994年4月到6月之間,胡圖族對圖西族及圖西族溫和派有組織的的種族滅絕大屠殺,短短兩個月時間,造成了100萬人的死亡,死亡人數佔到了當時世界人口的1/5000。

戰爭的極致就是屠殺!

故事發生在一個飯店裡,當全世界遺忘了盧旺達,盧旺達飯店卻張開了大門!

個人觀影十佳(三):戰爭篇

電影裡有對屠殺場景的高度還原,手持砍刀的小孩,積屍如山倒田野......

人性本善?人性本惡?看完這部電影,我更相信後者!

現在回頭再看這部電影,簡直大腕雲集。

“戰爭機器”唐·錢德勒,“小丑”傑昆·菲尼克斯......

9、《影武者》

一句話點評:東方戰爭史詩,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個人觀影十佳(三):戰爭篇

黑澤明有多偉大,聽聽網友給他的外號——“黑澤天皇”!

他在50年代拍出了《羅生門》、《七武士》,到了80年代,依舊寶刀不老,《影武者》、《亂》相繼問世。

說起東方戰爭電影,這部拍攝於1980年的《影武者》不得不提。

為什麼說它“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呢?

拿這部電影和張藝謀的商業大片做個比較,你就明白了!

國師有多少電影借鑑了黑澤明。

個人觀影十佳(三):戰爭篇

《英雄》套用了《羅生門》的敘事模式;

《英雄》在色彩運用上有《亂》的影子;

《影》在故事大綱上借用《影武者》的殼

......

《影武者》在色彩運用、鏡頭調度、大場面的拍攝有多經典,自不必說;

更重要的是,電影在劇情故事,人物角色、臺詞唸白上也無與倫比。

如此經典,怎能不上榜?

10、《賽德克·巴萊》

一句話點評:文明和野蠻的對決!

個人觀影十佳(三):戰爭篇

《賽德克·巴萊》是臺灣導演魏德聖的經典作品,講述了發生在臺灣南投的“霧社事件”,賽德克族頭目莫那魯道率領三百勇士對抗日本三千大軍的故事。

文明對野蠻進行征服,野蠻向文明送去血腥屠殺,最後,再次被征服!

不同的人看完電影,大概有不同的感受吧!

個人觀影十佳(三):戰爭篇

有人覺得,賽德克族的無差別屠殺是日本軍國主義的自作自受;

也有人覺得,無論如何,殺害婦孺是不道德的。

一部好電影當有多重解讀!

我相信你看完,也會有自己的看法!

十部電影介紹完畢,一戰二戰越戰應有盡有,古代近代現代一應俱全,國內國外雨露均霑。

如果你願意帶著思維去看這十部電影,相信你會對戰爭有不一樣的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