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得上 豁得出 打得贏——平橋區平西街道社區抗疫群體譜

□海 龍 胡夢曉

“關鍵時刻衝得上、危難關頭豁得出。”用行動踐行著忠誠與擔當,這是平橋區平西街道社區幹部群眾投身抗疫的縮影。

“舍小家,為大家”

“我雖然發揮不了大作用,但作為街道一員,看著同事們都衝鋒上前,那我也不能當逃兵!”街道統計站工作人員方萃萃的父親重病住院,家中還有2個年幼的孩子需要照料。

起初,考慮到她家中的實際情況,組織上並未給她安排疫情防控任務。但是,方萃萃主動向組織請求,參與轄區疫情防控服務檯的值班。於是,她每天克服小家庭的困難,穿梭於卡點、醫院和家中,不辭辛勞,不言退縮,用堅守詮釋著愛與責。街道黨工委書記鄭明輝稱讚她說:“不愧是轄區‘舍小家,為大家’的模範。”

“我們不上,誰上?”

街道黨政辦主任、平西路社區第一書記張俊磊,大年三十接到疫情防控任務至今,每天早出晚歸,始終堅守在抗疫一線,發通知、做登記、搞排查,協調各方……在抗擊疫情主戰場上,哪裡需要,哪裡就有他的身影。“早上出發早,女兒還沒起床;晚上,又加班回來晚,女兒已睡著了。”張俊磊說道:“已好多天沒能好好看看女兒了。”

疫情防控進入攻堅階段,轄區管控措施也越來越嚴格。“這時候,我們不衝上去,誰上去?”考慮到確診病人家屬在家隔離觀察不能外出,平西路社區黨支部書記邢永紅、雙鄰社區黨支部書記蔡麗不懼疫情、挺身而出,幫助確診病人家屬購買生活必需品,到確診病人所在醫院替家屬轉送物品……她們用行動踐行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鄭重承諾。

“及時雨”“老黃牛”

連日來,幾乎在轄區的每一個疫情防控服務點,大家都能看到街道城市建設中心主任、花園路社區第一書記尹裕良的身影。

不論是不是職責範圍,只要哪裡有需要,尹裕良都能迅速趕到現場,封小巷、搬桌椅、搞衛生、做消殺,想點子,出對策,幫助大家保質保量完成疫情防控任務。尹裕良堅定地說:“在抗擊疫情的戰場上,大家都是戰友。哪裡戰鬥吃緊,就該支援哪裡,還分什麼你我的陣地!”大家親切地稱他是防控線上的“及時雨”。

街道城管中隊副隊長、西區市場管理辦公室黨支部書記張建軍,家住溮河區,相距單位十幾公里。疫情暴發以來,他主動請纓,要求組織上把他安排在疫情最前線。他帶頭深入居民小區,與社區同志一起逐人逐戶,發放宣傳單,摸排返鄉人員及車輛信息。防控進入攻堅階段,他又主動到疫情防控卡點,和志願者一道參與卡點值守工作,兢兢業業,沒有叫過一聲苦,沒有說過一句難,是大家公認的“老黃牛”。

一心抗疫,有苦有樂

“爸爸,你什麼時候回來呀,我想吃爸爸做的麵條了!”2月13日,街道社會事務服務中心主任、信磷社區黨支部書記葉陽打開手機,找到被群消息覆蓋的未讀消息,原來是孩子用媽媽的手機發來的語音。

這時,葉陽突然想起,家人來電說過,孩子吃的掛麵沒有了,而他卻忘了。“雨寶,爸爸正在和超級飛俠一起,幫助生病的叔叔阿姨……”葉陽說,“從大年三十到現在,我一直睡在辦公室,沒時間也不敢回家看看孩子。閒下來,才想到自己不能陪在孩子身邊,感覺有點心酸。但是,銘刻至記憶深處的防控疫情歷程,有苦有樂!”

重點關懷“老人社區”,為老人築起堅實的防護牆。葉陽介紹,除摸排轄區人員、密切接觸人員隔離這些重點外,社區也是他心中的一塊石頭。社區老人是易感人群,在特殊時期,不僅要做好基礎社區防控,還要穩定老年人情緒,讓他們看到社區工作是有效的,這也是社區工作的重點。2月14日早上,社區的一個大爺問:“咱們這兒疫情啥時能解除,我們真擔心呀!”葉陽說:“別擔心!只要大傢伙配合我們,待在家,少出門,搞好防護,相信咱們的防疫阻擊戰一定會取得勝利!”

足不出戶,線上購物

近日,街道一方面針對大型小區居民較多,積極與小區超市溝通協調,方便居民微信採購,拓寬線上購物渠道;一方面聯繫周邊鄉鎮及有關市場,與相關批發商聯繫協商果蔬配送,在居民較為集中地設置配送點,既為菜農、果農打開銷路,也為居民解決生活燃眉之急。

目前,街道已分別在興和城、泰安小區、陽光花園小區、信磷小區、二高東門、西區市場口和小橋衚衕口設置了7個配送點,做好防護措施,避免人群聚集。考慮到部分小區空巢老人等特殊群體,又缺乏物業配送服務,該街道濱湖社區志願者還送貨上門。2月15日,鄭明輝告訴記者,不僅如此,街道社區幹部還廣泛宣傳、具體指導轄區居民,尤其是指導老年人使用手機關注有關微信公眾號,在線上挑選購買所必需的生活品,只要下單成功,再由小區物業或社區工作人員承接轉送至居民家門口,自行領取。這樣一來,大大減少了居民出行頻率。

連日來,在平西街道轄區疫情防控的主戰場上,筆者感受到“平西人”用實際行動鋪就的這一幅幅眾志成城的畫圖,必將融化寒冬、迎來春天!

衝得上 豁得出 打得贏——平橋區平西街道社區抗疫群體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