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景谷縣勐班鄉 抗疫“英雄”不問出處


雲南景谷縣勐班鄉 抗疫“英雄”不問出處

英雄不問出處。面對新冠疫情的考驗,在祖國西南邊陲的景谷縣勐班鄉,有一群人挺身而出,守護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

雲南景谷縣勐班鄉 抗疫“英雄”不問出處

 “我是黨員我先行,辦法總比困難多”,芒海村的布朗族黨支部書記左文林這樣說。芒海村是以布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地,正值春節,布朗族喜歡群居,大多數村民不能理解禁止聚會、不能串門的要求。左文林充分發揮共產黨員“衝鋒在前”的精神,挨家挨戶使用漢語、布朗語做好防控宣傳、勸阻群眾集體聚會,不厭其煩的將這種工作反覆做,慢慢的,群眾支持了起來。

雲南景谷縣勐班鄉 抗疫“英雄”不問出處

 “我是媽媽,但也承擔責任”,分管衛生工作、懷孕6個月的基層幹部趙雲敏這樣說。疫情來襲,她不以懷孕為由拒絕上級安排的工作,反而第一時間回到崗位上,扛起了身上的責任。疫情防控工作紛繁複雜,她兼任著指揮部辦公室負責人、安樂村掛村領導和衛生系統負責人的責任,因工作需要,她常在辦公室裡一坐就是一整天,下班常是深夜1點左右。

雲南景谷縣勐班鄉 抗疫“英雄”不問出處

“害怕是肯定的,但是工作需要”,進入醫生隊伍21年的王潔這樣說。為了保障村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她和同伴們每日兩次對湖北省、瀾滄縣等疫區返鄉村民進行健康體檢。穿著白衣、戴著手套、提著醫藥箱、帶著方便麵,王潔往返於鄰近集鎮的安樂村和距集鎮26公里的芒海村,共負責了55位疫區返鄉人員的健康檢測。

雲南景谷縣勐班鄉 抗疫“英雄”不問出處

“儘管我們的力量微不足道,卻也如星星之火”,勐班中學教師吳發川這樣說。疫情來襲,仍在假期的教師隊伍主動加入了抗疫隊伍。吳發川組織勐班中學的10餘名黨員成立了勐班中學黨員志願服務隊,共同開展了“愛國衛生運動”,手持“武器”進行消毒。同時,配合鄉內疫情防控排查組進行排查,及時提供縣外就讀學生返鄉情況,協助網格化人員進行包保。

雲南景谷縣勐班鄉 抗疫“英雄”不問出處

“其他的做不了,這是應該做的”,安樂村芒蚌村民小組的離任老村幹部陶學昌這樣說。陶學昌今年75歲了,古稀之年的他滿頭白髮。疫情來襲,他主動參與了安樂村芒蚌村民小組堵卡點值班值守的工作。從清晨8點到下午7點,他手持消毒設備為來往的車輛消毒,登記村裡外出村民的信息,勸返村外意圖入村的人員。

雲南景谷縣勐班鄉 抗疫“英雄”不問出處

 “大媽,我來到了”,遷崗村的“主心骨”、退役20年的老兵姜遠文這樣說。1月31日,遷崗村上公榔村民小組村民羅成秀的獨子突發心臟病在家中死亡,71歲的羅成秀老人六神無主,鄰居提出打電話給姜遠文的建議。不多時,姜遠文便騎著摩托車趕到院裡,安慰老人後,嚴格遵照疫情期間不辦婚喪嫁娶宴席的規定,妥善的幫助老人辦理了老人兒子的後事。

“這是我們的微薄之力”,勐班鄉商會的負責人吳家學先生這樣說。2月4日,勐班鄉金森超市的鄭玲勇先生無償捐贈桶裝泡麵30件、瓶裝礦泉水30件、噴灑瓶17個;2月6日,勐班鄉老鬼魚莊趙昕先生無償捐贈桶裝泡麵10件、瓶裝礦泉水10件;2月8日元宵節,勐班鄉佳俊家園吳佳俊先生為一線幹部送上三尖角粑粑400個;2月10日,勐班鄉商會41名愛心人士無償捐款13160元、18.9升礦泉水200桶……一筆筆物資與捐款流向勐班鄉人民政府,為前線戰士加油打氣。

“想著自己沒有,別人肯定也買不到”,勐班村團山村民小組76歲的傣族阿婆馬正英這樣說。市場上“一罩難求”的現狀讓村民心裡慌慌的,76歲的馬正英搬出“55歲”的縫紉機,使出絕活帶領全家動手製作應急口罩自防自救。經過剪裁布料、裝進保鮮膜、縫合、消毒、晾曬等一整套流程,應急口罩“新鮮出爐”。在滿足自家口罩需求後,馬正英一家還製作了100餘個口罩,免費分發給村裡沒有口罩的村民。

雲南景谷縣勐班鄉 抗疫“英雄”不問出處

“我要畫幅畫,送給醫生阿姨”,安樂村勐良村民小組12歲的孩子付佳琪這樣說。付佳琪是勐班中心小學六年級120班的學生,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她拿起了水彩筆,用簡單的線條、顏色勾勒出了一幅幅畫,表達了對“逆行者”們的謝意,也在心裡埋下了愛的種子。

“所謂英雄,不過是挺身而出的平凡人”,新冠疫情來襲,鄉里群眾挺身而出,成為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相信有諸多“英雄”的鼎力相助,定能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阻擊戰。

文圖:李紅戟 陳潤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