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辭職在家陪你好不好?“不行,那你們科室的病人怎麼辦呀?”


文丨晨兒媽Tina

作為一位媽媽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答案有很多,我想,陪伴孩子成長,可能會是最多媽媽的回答。

對於媽媽的讚美也有很多。

為母則剛。

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

人的嘴唇所能發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親,最美好的呼喚,就是媽媽。

據上海市婦聯醫療衛生機構獲悉,在疫情一線奮戰的醫生中有50%以上為女性,一線女護士更超過90%。可以想象這次女性醫護人員佔了大多數。這些女性中,有的是95年以後出生的剛畢業的護士小姐姐們;有的是剛剛新婚不不久的90後妹子們;還有的是已經成為母親的護士長和醫生……他們用弱小的肩膀托起了全中國人生的希望。

前段時間,網上百位設計師,用自己的雙手設計了一張張感人的作品,其中“巾幗系列”格外矚目。

媽媽辭職在家陪你好不好?“不行,那你們科室的病人怎麼辦呀?”


陪陪父母,陪陪孩子?但是對於他們來說——太奢侈!

我小妹是北京中西醫急救中心的護士長,這次疫情中,他們單位也派出了救援隊伍。同時,他們醫院也做好了各種應急措施準備接受新冠肺炎病人。

媽媽辭職在家陪你好不好?“不行,那你們科室的病人怎麼辦呀?”

中西醫結合急診搶救中心支援武漢送行儀

剛過完大年三十,我小妹他們單位和弟妹單位就告知了全院人員,停休!從大年初一開始,天天上班,倒班制度。也是在這天,我小妹只能將剛6歲的小外甥送到河北的爺爺奶奶家裡委託照顧。

在這之前,小妹就開始做自己兒子的工作:

媽媽:寶貝,如果媽媽也去上班了把你送誰家呢!

寶貝說:媽媽,你可以等爸爸忙完回來你再去忙嗎?我不敢一個人在家!

媽媽說:寶貝去姥姥家或是奶奶家好嗎?

寶貝說:媽媽,我可以在你和爸爸身邊嗎?或者你像往常一樣把我帶你們單位去上班可以呀?我想跟你和爸爸在一起。

媽媽:要不,媽媽不上班,像別的媽媽一樣在家陪著你,以後都不上班了可以嗎?

兒子卻說:媽媽,不行,你們科那麼多病人,他們都需要你去照顧呢!你好好上班!

第三天,兒子終於想通了,同意去老家奶奶家和姑姑家暫住幾天!

於是,小妹和妹夫為了不影響正常上班,服從醫院規定不離京,只能是把孩子送到了高速口。找個最近的應急車道,在保證安全和不影響他人的情況下,讓姑姑開車接走孩子並帶回河北奶奶家。小外甥拉著他的小行李,站在兩米外乖乖的等姑姑過去接!(避免接觸外來人員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離)。

媽媽辭職在家陪你好不好?“不行,那你們科室的病人怎麼辦呀?”

小妹和小妹夫站在遠處看著,直到孩子被自己姑姑接走,開車駛離北京和河北交界處,才驅車趕回醫院,回到工作崗位上。

昨天晚上跟小妹聊天,問她想不想兒子?她說:想啊!

媽媽辭職在家陪你好不好?“不行,那你們科室的病人怎麼辦呀?”

每當看到別人在朋友圈發家有“小神獸”發狂的表情時,真的好羨慕他們能陪在自己的孩子身邊,再煩也高興!

試問,在一線的醫護工作者中,又有多少是這樣的:他們瞞著父母,瞞著子女,瞞著愛人來到了武漢,病毒最嚴重的地方,參與到這場“戰疫”中來?

有多少醫務工作者想歇歇休息一下,陪陪父母,陪陪孩子?但是對於他們來說——太奢侈!

國有難,召必回,戰必勝!不計報酬,不辱使命!——這是我小妹對我講的一句話。

媽媽辭職在家陪你好不好?“不行,那你們科室的病人怎麼辦呀?”

厚厚的防護衣下,你以為墊上尿不溼就萬事大吉了嗎?

醫護工作者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全副武裝,不是怕,是還有許多患者需要我們,我們不能倒下!沒有穿過防護設備永遠不知道多難受,在這種缺氧的裝備下醫護工作者至少要工作7個小時。

我小妹在諮詢跟前線的同仁時,她們說,在這種情況下,根本就顧不得了,再缺氧再頭疼,進入隔離病房,就顧不上難受了!穿上白衣的使命感悠然而生!

關於尿不溼

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正常人穿著尿不溼什麼感覺?女同事自然調侃說到,站著怎麼尿的出來呀,只能憋著了!確實是改變排尿方式是需要鍛鍊很多次才能做到的!每個醫護人員都知道馬斯洛人類需求理論,最基本的就是生理需求,這群醫護工作者連自己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都捨棄了!

在隔離衣下有多少醫護工作者為了節約防護設備不吃不喝的工作?

關於壓瘡

做了十多年的護士,一直覺得壓瘡對於營養狀況正常的人群來說,只要護理措施得當,發生壓瘡的幾率很小;可是為什麼還有那麼多醫護工作者發生了面部壓瘡呢?他們每一個不都是在超負荷工作,透支自己的身體呢!

關於那些沒有支援一線的醫護工作者心聲

作為醫護工作者,我沒有機會衝到第一線去救治患者,但是我會時刻準備著,我們都是戰士,我們所有的醫護人員我會往戰場上衝,前邊的前輩倒下,我們前仆後繼的衝上去,哪怕是人肉牆,我們也要往前衝阻擊疫情,救治更多的患者,抗擊疫情,舍小家,顧大家!中國加油!

媽媽辭職在家陪你好不好?“不行,那你們科室的病人怎麼辦呀?”


媽媽辭職在家陪你好不好?“不行,那你們科室的病人怎麼辦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