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迎來“帶病”的利好

這個週末,作為中小企業的精英聚集地——創業板

在資本市場迎來政策面的超級大禮包

可能帶來大擴容以及估值雙重壓力的IPO註冊制推遲了;再融資新規也明顯降低了針對創業板的門檻,上市公司迎來一波資金補充的“大血包”!

當然,十分遺憾的是,這一波回血援助的資金,在半年至一半年之間,將成為打壓上市公司股價的解禁利空。

證監會表示,預計創業板尤其是主板(中小板)實施註冊制尚需一定的時間,新《證券法》施行後,這些板塊仍將在一段時間內繼續實施核准制,核准制和註冊制並行與新《證券法》的相關規定並不矛盾。

創業板迎來“帶病”的利好

而此前,今天上半年甚至一季度,創業板將優先推行註冊制發行的聲音一直很高,市場也普遍擔心,註冊制發行會給創業板存量股帶來擴容和資金上的雙重壓力,將產生大批垃圾股退市的風險。

現在,創業板註冊制的時間推遲,有利於穩定創業板預期,同時也給創業板的妖股炒作留出了更充分的時間窗口

再來看一下,證監會發布的上市公司再融資部分條款調整。

這個調整分成了兩個剖分,一個是針對創業板,一個是所有上市公司都適用的。

我們先來看第一個,總共有三條

取消創業板公開發行證券最近一期末資產負債率高於45%的條件;

取消創業板非公開發行股票連續2年盈利的條件;

將創業板前次募集資金基本使用完畢,且使用進度和效果與披露情況基本一致由發行條件調整為信息披露要求。

原來創業板公司再融資證券資產負債率必需要高於45%。這個規定有非常明顯的為銀行減負的傾向。

你的負債率越高,越來資格獲得再融資的批文,相當,你要沒什麼負債,反而無法實施再融資。

換言之,就是在一定程度上鼓勵上市公司在股市融資,以降低對銀行的債務。

現在,不再將負債率視為考核創業板再融資的門檻,意味再多資產質量更優質的上市公司,將有資格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

債臺高築反而更有融資優勢這種逆市場化的規定終告作古。

而取消創業板非公開發行股票連續2年盈利的條件,這也是進一步削低創業板再融資的門檻

而此前創業板股公司的募集資金投向是否與預先想符,也僅作為披露信息,而不是必要條件。

整體來看,就是大幅減少了對創業板再融資的約束,在疫情還沒結束的當前,證監會利用制度改革,為中小企業提供了再融資便利。

再來看第二部分,適用於全體上市公司的再融資條款調整

非公開發行的股票,折價下限由原來的9折下調為8折;

定價基準日由發行日首日放寬到董事會、股東大會、發行日三者任選;

鎖定期由36個月/12個月縮短至18個月/6個月,且不適用減持新規;

投資者放寬到35名;發行數量從不得超過發行前總股本的20%提升至30%。

這些條款是極為有利於,上市公司定向增發的“戰略投資者”的,它們將以及極高的價格,在定增的一級市場拿到更多籌碼,並有有更短的鎖定期實現套現。

看一下這個規定就很清楚,非公開發行價格下降了10%數量增加了10%;定價基準由單一的錨,變成了三選一,這肯定選最低的,價格進一步放低;鎖定期減少了一半,即解禁期提前了一倍。

按照這種定價的方式,

戰略投資者甚至有機會以7折甚至6折的價格在一級市場買到,最短只要半年之後就能二級市場拋出,假設股價格平穩,這就意味著30%乃至40%的套利空間。

對二級市場來說,又積攢了新一波的“解禁潮”,成為了日後股價承壓的主要雷區。

並且,定增(非公開發行)之後募集資金投向,也很難得有效的監督,此前通過定增,高價買一大堆有噱頭、無實質的稀爛資產,最終埋下商譽減值的雷(引爆之前,定增資金早已解禁跑路),在A股中的例子舉不勝舉。

證監會的再融資新政,對於創業板鬆綁與扶持的力度十分巨大,將有利於創業板行情繼續向上突破,但需要注意的是,政策面向定增資方的減價、增量、縮短解禁時間,會帶來了“混水摸魚”的風險,尤其是那些依靠題材炒作的公司,伴隨著定增帶來的併購重組狂潮,從中期來看,商譽減值的雷也同步被埋了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