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鋥:過度檢測,適得其反

檢測在生物安全防控和定點清除中的作用毋庸置疑。部分養殖集團已經建立了由中心實驗室、區域實驗室和快檢實驗室為基礎的監測響應機制。部分規模化豬場也配備了熒光定量PCR檢測儀,可開展外圍生物安全監控,在定點清除中通過就近檢測也滿足了對檢測時限的要求。但通過考察發現,檢測體系與養殖一線的協同仍剛剛起步,缺少科學合理的採樣方案,導致過度檢測耗費檢測資源就是其突出的表現。


陳家鋥:過度檢測,適得其反


一、過度檢測產生的問題

常見現象一:

平時風平浪靜,樣品量少,實驗室檢測結果相對準確。一有風吹草動,生產體系即開始全群採樣排查。檢測人員加班加點對樣本進行檢測,一段時間內有可能出現多份樣本可疑。對可疑樣本換試劑盒複檢,可能又呈現陰性反覆。

主要原因有:

(1)沒有根據統計學要求、豬群分佈特點和疾病傳播特點制定採樣方案,導致樣本量過大,檢測量超出了實驗室承載能力;

(2)實驗室中缺少清除氣溶膠的基礎設施,陽性對照或陽性樣本產生的氣溶膠導致後續樣本的假陽性,尤其是在針對過量樣本時,更易產生失誤。

常見現象二:

生產體系按周為節律對豬群篩檢,以求對病原早發現。多個養殖場產生大量樣品,採樣和檢測人員多班倒。豬場一旦真正發病,往往多點發病。

主要原因有:

沒有根據危險級別對應制定採樣方案,“體檢”的頻率過高,採樣工作強度大,容易在採樣過程中對生物安全執行不到位,造成交叉汙染。

陳家鋥:過度檢測,適得其反

二、如何科學採樣,讓資源合理配置?

(1)首先需明確責任主體,負責檢測方案的制定和與檢測中心的協調

檢測工作應由瞭解豬場豬舍佈局和情況的獸醫(生產型獸醫)發起,並由檢測中心負責人根據樣品檢出情況與駐場獸醫共同制定下一階段的採樣。明確責任主體讓專業的人負責制定檢測方案,不但可以保證檢測結果更加可靠,也能通過樣本的科學分佈確定最小的排查範圍,這是節省人力、物力,發揮檢測最大效能的前提。

(2)監測有側重點,制定不同場景下的監測與檢測預案

監測和檢測的頻率與風險等級密切相關,需建立根據風險等級的檢測聯動機制。

1)在風險等級較低時,日常監測的重點是車輛、人員、物資等來自外部的威脅,可定期對豬場周邊的環境進行定期的排查,如在春節期間,針對周邊有殺“年豬”的情況出現時,就要對環境進行採樣檢測,對進出豬場的車輛、物資和人員自然要加大檢測的強度。當週邊出現死豬時,地表水的檢測也要加強檢測。

2)當週邊環境中或人流、物流、車流中檢出頻次增加時,表明豬場面臨的風險在增強。除增加消毒頻次外,可加大針對豬場內環境的檢測力度。可對粉塵、水源、道路、汙水池、工具、衣物等區域增加檢測頻次,以督促生物安全制度的落實。

3)全部豬群的排查工作不宜過頻,以異常豬群的監測為主

豬越來越金貴,豬場希望通過逐頭檢測儘可能減少冤殺豬的想法無可厚非。但有些豬場以7天為節律進行豬群排查,採樣多,隨之而來會造成檢測任務重,檢測過程中難免出現交叉汙染等問題。

對於豬群普查的啟動要以豬場的風險等級為參考依據,當在外圍出現多起車輛或人員檢出陽性時或進出人員頻次較大時,獸醫團隊以唾液棉繩等群體採集的方式可減少樣本量,輔助以豬欄、料槽等環境樣本可以排查地更為徹底。隨著非瘟潛伏期的延長,除了核酸檢測外還可以結合抗體監測進行普查,抗體監測可每年監測2~3次。

4)對豬群日常監測,以異常豬的檢測長抓不懈

規模化往往從妊娠母豬最早開始發病,針對妊娠母豬隻要發現剩料的就要立即進行唾液採樣進行確診。針對育肥豬中的異常豬,對於皮膚髮紅、精神狀態不佳、喜臥的豬可通過唾液、鼻腔液或直腸拭子進行採樣確診。

(3)啟動定點清除前先應確定感染範圍,可顯著降低採樣量

大多數豬場進行定點的清除時,對豬逐頭檢測後再對感染豬進行清除,這在時間上有所延遲,人員操作上也可能存在交叉傳播的風險。可先根據豬場豬舍分佈,以單元格原理,分區域對異常豬和環境進行採樣,先確定風險的範圍後再清除將會更加高效。建議採取以下步驟進行操作:

1)發現陽性豬後,先按預定的清除路線將感染豬移出豬舍。剔除過程中仍需對剔除的每頭豬進行採樣,檢測感染比例和病毒載量(此數據可作為對周邊豬群處理或監測的依據)

2)當確診後,對送檢不便的豬場,可以臨床症狀為依據(而不是等檢測結果後再淘汰,以避免喪失處置時機),對凡是減料不食的豬進行先剔除,但在剔除過程中仍需對這些豬進行採樣送檢,以數據做為後續淘汰力度的依據。

3)以檢出陽性點為圓心,對周邊欄的人員和物資通道進行環境採樣檢測,對異常豬隻進行採樣檢測,從而確定有幾棟豬舍發病或可能感染的危險區。對人員交叉情況進行分析,確定監控區(連續監控至少一個月)。在監控區內開展監測與排查,有利於保持豬群的靜默狀態;

4)對風險區內檢測呈陽性的豬隻進行剔除,以時間軸線和病毒載量緯度評價疫情控制的趨勢,決定後續淘汰和剔除的力度;

5)豬群連續28天沒有再檢出陽性個體後,仍持續對環境樣本(尤其是汙水池等區域)監測一個月,以監督生物安全措施的落實。

陳家鋥:過度檢測,適得其反

三、如何提高檢測結果的可靠性?

(1)採樣流程的培訓和相關裝備的配備是結果可靠的前提

除對一線獸醫的採樣的流程SOP培訓之外,需配備必要的採樣工具、消毒和防護措施,從而降低交叉汙染的可能。對於樣本的保存也需要配置必要的工具,如唾液樣本容易被降解,採樣配冰盒、配置樣品保存液,運輸過程中配備專用的保溫箱都是保證結果可靠性的前提。採樣過程中最好設置雙人,有專人記錄保證樣品信息準確,並互相監督,保證採樣信息的準確。

(2)以可靠樣本進行確診是啟動定點清除的核心

確診仍是第一要務,在此筆者並不是否認唾液或鼻拭子在提前發現傳染源中的作用,但在從未發生過非洲豬瘟的豬場中,僅僅通過唾液中檢出弱陽性就啟動定點清除工作,仍是有待商榷的,因為存在誤診的可能性(如樣本丰度不高、存在著受環境汙染的可能性)。

出現上述情況後,本著寧可信其有的觀點,可以先對異常豬進行清除,但還要對這些移出豬場的豬進行血拭子採血確診。採用血拭子檢測的風險性相對較小,一方面非洲豬瘟感染早期不會出現凝血不良,此外血拭子採集的方法出血量是可控的,不會造成大面積汙染。病毒在血拭子中受外界干擾少、病毒載量高、更可靠。

(3)養殖集團應建設標準化的中心實驗室

熒光定量PCR非常敏感,容易受到氣溶膠的干擾,導致結果出現可疑或假陽性,可靠的硬件設施是結果準確的保障。養殖集團可參照2002年國家衛生部頒佈的《臨床基因擴增檢驗實驗室基本設置標準》建設實驗室。其中PCR實驗室應該由四分區組成,四分區有獨立通風和空調系統,設定緩衝區和氣壓流向更有助於降低實驗室上游汙染的概率。養殖集團的中心實驗室可作為仲裁機構,對結果進行最終的確認,有以便於更科學地決策。

(4)基層實驗室或區域實驗室可通過通風設施降低氣溶膠汙染

1)實驗室設計按試劑配製區、樣本製備區、PCR擴增區進行物理性分區,每個區域都要保障獨立通風,對於PCR擴增區更需要設置大功率排風扇不斷運行將氣溶膠排出試驗區域。

2)加樣和試劑配製需在生物安全櫃裡完成(非超淨工作臺,超淨工作臺仍然是氣體內循環的,不能有效清除氣溶膠);

3)夜晚時實驗室需保持密閉狀態,用紫外燈產生的臭氧消除核酸汙染;

4)實驗室表面需定期消毒,除紫外線照射外,可用氯製劑對錶面消毒,用84消毒液對地面進行核酸清除;

5)移液器、離心機均可用稀釋後濃度為30%的84消毒液清理(清理後迅速用清水反覆擦乾淨);

6)選擇有內參的檢測試劑,可通過內參曲線監控基層操作人員的操作是否規範,此外內參的Ct值及曲線可反饋PCR反應的效率,可降低由於樣本抑制PCR反應但被誤判為陰性的概率。除此之外,內參的作用可確定反應是否正產進行,有替代陽性對照的作用,降低陽性對照引起的汙染風險(注:陽性對照主要為了監測PCR反應體系是否正常反應,最大可能是DNA聚合酶失效、引物和探針的失效等,引物和探針的失效時間與內參引物和探針的時間幾乎是同步的,因此內參是可以替代陽性對照的部分功能的);

7)實驗室需準備2~3種試劑盒,一旦疑似假陽性時,可用另一種試劑盒進行復核。如確定存在PCR產物氣溶膠汙染時,可用後一種試劑盒繼續檢測(因兩種試劑盒引物和探針不同,前一種試劑PCR形成的氣溶膠不會影響另一種檢測試劑的檢測結果)。

陳家鋥:過度檢測,適得其反

四、小結:

過度檢測是對檢測資源的浪費,日常監測應重點在外圍監測和對異常豬的確診上。即使是在緊急情況下,也需要專業人員在瞭解豬場現狀的前提下,根據統計學制定相應的檢測方案,採取合理的樣本發揮檢測的效能。

為了保證檢測結果的可靠,獸醫應加大對基層採樣人員的採樣流程培訓和監督考核,讓生產體系和檢測體系形成合力。在硬件設施上,建設標準化PCR實驗室是降低汙染的基礎,養殖集團需要建設高標準的中心實驗室做為終評機構。

相信在2020年我們必然在非洲豬瘟防控體系上更上一層樓,養殖集團會以檢測數據為基礎,更為合理地進行風險預警與豬群排查,在定點清除中的方案會更精準、更有效、損失最小,這需要檢測中心將數據統計和臨床工作相銜接,這更需要兩個體系深度的融合。堅信中國養殖人的聰明才智和不懈努力,最終能戰勝非洲豬瘟。

陳家鋥:過度檢測,適得其反

陳家鋥:過度檢測,適得其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