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為什麼不願意投資理財產品,反倒是更喜歡儲蓄呢?

東震木


評論員張張:

1、思維模式是窮人與富人最大的差距。

窮人只講究本錢和後期的穩定,而從沒考慮到過通貨膨脹、錢生錢、複利、投資自己的問題。

富人成功的關鍵不僅僅根據自己的情況會把金錢作為一個合理的分配,而且會持續不斷的學習,生錢資產是富人成功的關鍵因素。因為生錢資產不但在你持有期間能賺取確定性很高的淨現金流入,還可以在未來你賣出的時候賺價差收益。

2、從窮人與富人的財務支出佔比可以看出:

富人支出特點:收入90%以上來自於自投資收入;收入減生活開支有大量結餘、資產規模大,生錢資產佔比大於80%;不依賴勞動收入;財務安全性高;能掌控自己的財務和人生。

窮人支出特點:收入80%來自勞動收入;收入減開支略有結餘並形成資產;以耗錢、其他資產為主,不能停止工作;財務安全性一般;掌控不住自己的財務和人生。


首席投資官


窮人為什麼把有限的資金放入銀行理財?這是平民百姓的不得己而為之。誰不想將本求利,多多益善。我去年還存有幻想,投入二十萬分別投入兩個社會集資平臺。但結果卻不盡如人意,雖暫時沒有血本無歸,但當初承諾一律推翻。大大低於當初的預期。前景堪憂。我算是比較謹慎的。才不置於雞飛蛋打。但通過這次經歷,我膽子小了很多,現決定把閒錢存入銀行保險理財。剛投入五萬,年化率是4、5。而且未來是我堅信不移的選擇。真是此一時彼一時,去年同期打死我也不會有這樣保守,懦弱的表現。但我現在怕了,真的怕了,我怕血本無歸,我怕多年的勤儉持家所省下來的財富毀於一旦。試問當今社會還有什麼能令人信任的理財平臺和投資領域。股市殘不忍賭,驚雷不斷,廣大股民成了驚弓之鳥,一有大小非減持,一遇財務造假,那此股就跌跌不休,直叫你虧的懷疑人生。期貨市場,地產投資,各種形式的理財平臺,真假難辨,風險具大,危機重重。我們平民百姓,輸不起,虧不起,惹不起我們躲的起,只有唯一的比較安全的理財通道,那就是各大銀行的保本理財。這就是目前窮人將錢存入銀行的真正理由。


綠水青山204656091


這個道理很簡單啊,窮人的錢都是靠一分一分積攢下來的,都是自己的血汗錢、辛苦錢,甚至是拼命錢,怎麼捨得浪費掉、損害掉呢?

不錯,理財投資可能比儲蓄確實要收益多一些。但是,在目前的情況下,由於市場秩序不很規範,各種非法理財的現象時常可見。一旦購買了這樣的理財產品,就有可能出現血本無歸的現象。這對窮人來說,無疑是極大的傷害。與其這樣,不如存放在銀行,利息少些,但風險也幾乎沒有。

事實也是,在社會財富存在分配不公,各種不規範佔有財富的行為還比較多的情況下,收入水平相對較低的人更在乎的是財富的安全性。他們可以忍受低收益帶來的不快,但絕對無法承受風險帶來的傷害。所以,他們可以比較安心地把錢存放在銀行,以確保財富的不受傷害。但絕對不會冒險購買理財產品,讓自己蒙受損失。如果要想讓窮人也去購買理財產品,就看銀行如何為窮人設計出好的理財產品了。

那麼,銀行願意嗎?如果不願意,就不要忽悠窮人購買理財產品。而對社會上的各種理財公司、投資公司,也要加大規範與打擊力度,防止居民受騙上當。


譚浩俊


窮人多數情況下信息閉塞,很難知道更好的投資渠道。

1,窮人多數思想偏於保守。

也有錢不多,但依然瀟灑的人,思想活躍,賺錢機會出現時就敢於下注。但是這些人比例不大,而且這樣的人,後來都發家了,成了富人,至少不再是題主討論的窮人。

多數窮人,是安分守己,按部就班,辛辛苦苦攢錢過日子的人。

這些人如果知道有理財渠道收益高,他們當然還是會買理財產品,但是問題是他們很少知道。而經驗恰恰是開始宣傳收益好的理財方式,最後都是騙人的。

其實,這些公開宣傳高收益的,一定是高風險的,而那種低風險高收益的機會,幾乎不可能公開宣傳。這正說明,窮人很難有公開廣告以外的信息。真正的商業機會,或者理財渠道,絕大多數需要另外挖掘。

2,窮人的圈子中,也很少有好的理財信息。

信息來源中,除了媒體,還有朋友圈。而朋友圈往往是相似的人在一起。這意味著他從朋友圈中,很難知道高收益的機會。富人不同,他的圈子往往也是類似的富人。老闆的圈子裡相互間聊的,都是商界裡的事情。高淨值圈子裡聊的都是私募基金、股權投資、稀缺房產等等理財信息。窮人呢?偶爾進去了,也參與不了,所以興趣不大,最後悻悻而返。

3,情報分析需要長期訓練

另一商機信息來源,則靠自己分析,從公開信息中加工出新的信息。這種情報分析能力,其實也需要學習和訓練的。

富人因為經常接觸這些事情,相互間經常討論,自己可能也做過好幾次實例,所以他的情報分析能力強得多。

窮人本來信息來源就少,偶爾出現了商機,將相關信息放到面前,他也看不出文章來。就像一個平時很少打牌的人,怎麼可能一上牌桌就有牌感?

窮人中也有能力強的,但是還是那個問題,一定時間後,他就是富人了,不再是窮人圈子了。

窮人抗風險能力低,幾乎沒有多少冒險能力,可選擇的餘地很少。

1,窮人的收入水平靠近基本生活邊際費用,能夠用來投資的資金很有限。

一個月收入3000元的人,可能生活費用就要花掉2500元,月盈餘只有500元。而一個月收入3w的人,他可能月開銷只要2w,他的月盈餘有1w,是前者的20倍。

而且,那個花掉的2w元,可能就含有信息資訊費,或者情報分析能力提高的進修費,或者擴大朋友圈的交際費。也就是不僅僅投資本金多,而且投資能力也更強。

2,窮人一般小事情就能難倒他,所以,平時多餘出來的錢必須小心保管。

窮人的風險都需要錢來填,孩子學習班又要交學費了,今年又要交採暖了,偏偏老人又住院了等等。從幾百到幾萬,算下來都是難題。這些在富人哪裡根本不考慮,他考慮的是發展方向,是更上一層樓。

窮人就像穿著輪滑在跑,柏油路面上一般的小麻坑對他來說都是坎,因此需要時刻迴避各種風險。富人則象是騎著電動車,軲轆大,也有動力,對於柏油路面上一般麻坑不太在意。

3,有的人看不到希望,往往不再在意小利了。

假設窮人有1w閒錢,存銀行還是買理財?也許利息能差2個點,但本金一共才1w,2%也就200元差別,在今天幾乎不能解決啥問題,所以對相當一部分人來說,無所謂了。

筆者在炒股群裡看到一個股友,他行情不好時,就做國債逆回購,這和我們這些看新股信息的人不一樣了。後來才知道,他做國債逆回購的資金就有900w多,1天的收益就是1000元,這可是無風險的1000元啊。

窮人也冒險,但同富人比,他們的行動往往不上算

單純說窮人不敢冒險,其實是不對的。國外統計發現,彩票的主要對象是低收入人群,中產階級則喜歡股票,而高淨值人群開始喜歡債券了。

彩票、股票、債券,是風險從高到低的排列,偏偏受眾們的財富是從低到高排列。

彩票理財,總體收入沒有投出去的一半,富人根本不可能考慮這種虧本買賣。我的一個同事,他長年堅持買彩票,也經常中獎,統計後發現,6年來,收益勉強有投出去的40%。

股票投資,儘管有賺有賠的,總體上的全體股民收入,大概是5%~10%(指數長期運行的斜率),幾乎與債券一樣。所以富人可以選擇債券投資,騰出精力做其他事情。

去掉沒經驗的新股民,老股民長期投資的收益率大概在12%~15%之間,但是這些股民可是花了大精力的。富人也未必就單純地買債券,他們一般是由理財公司做資產配置,多品種多渠道理財,綜合下來,資產配置的收益率大概在8%~20%之間,多數是10%~15%。看見沒有,收益與成熟股民群體一樣,但要花費的精力很少,而且資產配置最大的好處是,相對於單純炒股風險大大降低。

馬太效應

在動物界,一個物種的數量在1000以下時,往往它就很容易滑向滅絕之路了。恐龍、人類等強勢物種呢,當種群數量過了某一個坎,它會造成指數級的增長,迅速佔領全球。

上帝說: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

這是馬太效應,但這個現象卻是有道理的。


就像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一樣,窮人的各方面條件會讓他的財富很難上升,相反稍微風吹草動就會讓他的財富縮水。富人相反,他財富增長和縮水能力都擴大了,但增長能力擴大的更多。

因此,在個人財富上,條件和財富的變化關係不是線性的,是發散的。窮人要想擺脫困境,離開的他階層,需要貴人,需要機緣巧合。


海螺008


當前,所謂窮人可分成二個年齡層:一類是,60歲以上的老人,他們更希望把錢存銀行定期。截止2018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人有2.49億,佔總人口比例17.9%。由於金融知識普及率滯後,以及銀行存款保險條例對50萬元以下儲戶的保護,所以他們寧願少收點利息,也更關注手中資金的安全。

另一類是,年輕人群體,他們倒並不一定收入低,只是在高房價的背景下根本沒辦法有多餘的資金去儲蓄。更何況,即使一些年輕人每月也有千百元存餘,都放在餘額寶和微信等平臺進行碎片化的活期理財。因為,手裡積蓄本來就幾千元,再存銀行不太合適。

綜合來看,應該是我國中老年人群體更愛儲蓄,不愛買理財產品,這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一些人理財並不是為了獲得高收益,而主要是把每個月的錢積存起來,將來可以買房(付首付款)、看病、子女出國留學等。總之是為了應對不時之需的。現在購買理財產品都已打破剛兌,對於這類消費者來說,利息少些,但風險也就沒有了。

再者,對於窮人來說,總共手裡錢就不多,真的輸不起。富人投資理財產品,可以把財產分成好幾份,就算有一份投資賠了錢,其他幾個份的高收益率,可以彌補回損失。而窮人這點錢投下去,萬一理財產品無法按時兌付本息,那損失就慘重了。總之`,窮人輸不起,而富人可以承受得起投資失敗的打擊,生活也不會受影響。所以,窮人為了資金的絕對安全,就不願意去投資理財產品。

最後,現在理財市場也很不規範,需要創造更良好的秩序。一會兒有銀行工作人員出售非銀理財產品,或者竄通外面不法份子,搞出飛單業務。另一會兒P2P理財產品頻發暴雷事故。很多之前追求高收益的投資者恍然大悟,高收益對應高風險。把錢存銀行最多是財產的縮水,更何況未來物價上漲導致財富縮水趨勢也不會太明顯,但是如果購買理財產品很可能是血本無歸。

現在跑到銀行裡面存錢的通常是中老年人,還有一批所謂的窮人,根本存不下錢來,乾脆就不存錢了。中老年人之所以存錢,主要是應付不時之需,或者要購置重要財產,所以只要資金安全就可以了。同樣,對於收入來源不多的窮人來說,一次理財投資就可能就把畢生積蓄都輸光了,窮人輸不起,所以也不願意投資相對高風險的理財產品。更何況,現在投資理財市場的環境正在逐步改善中,保本型理財產品將於2020年底徹底退出市場,向非保本保息轉變。


不執著財經


窮人那有什麼錢可理的,儲蓄另一種說法就是攢錢,他們更希望自己辛辛苦苦這個的每一筆錢都能夠攢起來,對於他們來說,理財風險高,不安全,不如存在銀行裡。理財並沒有那麼簡單,前提是先有錢,才能理財。現在窮人根本不能實現財務自由,他們的每一筆錢都精打細算著。

因為窮人輸不起,他們沒有多餘的錢投資,他們上有老下有小,還要加上日常生活的開支,甚至過了今天就不知道明天要幹什麼的生活,萬一輸掉了,傾家房產了,將會是一生的負債之路。現在還有高房價壓著,都把錢攢著還房貸了,哪裡還有錢理財?

他們更愛儲蓄,有安全感,踏實感,他們的目的並不是為了高收益,而是攢起來,留給自己一個保障,萬一哪天這筆錢有急用,或者生病了等等,都是為了應對不時之需。雖然掙不著錢,但是起碼沒有風險。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


歡迎大家關注【共享人才APP】,更多精彩有趣的內容與您分享~~~


共享人才


題主,這個問題說的不完全那麼絕對,但是確實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作為銀行的工作人員,經常接待形形色色的客戶,存款的、貸款的;接觸的時間長了,客戶多了,可以很直觀的感觸到這個問題的原因。

窮人,首先題主沒有對這個概念定義,究竟怎樣的資產收入水平才算窮人呢?我姑且理解為工薪族和大多數農民兄弟吧。

這些客戶傾向於銀行定期儲蓄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思想比較保守,對理財知識的瞭解匱乏

定期存款的收益確實比投資理財的收益低,而且低的不少。但是,其最大的特點是安全穩定,這也是人們認可和選擇它的最為重要的原因。

工薪族和農民收入來源單一,每個月三五千塊錢的收入,除去必要的生活開支,一年下來能夠存下兩三萬就已經很不多了。十幾年下來手裡的幾十萬積蓄是省吃儉用積攢的,得來不易才知道珍惜。所以,相對他們而言,保護好這筆財富,不讓財富受到損失才是首先需要考慮的,如果在資產增值的過程中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他們甘願放棄。

二、投資渠道窄,短期內沒有資金使用需求

“窮人”不做生意,一生中最大的資金花費大概就是為子女教育、買房、結婚了。這些都是在短期內可預見的花費,所以一般情況下,三五年內是不會有資金的使用需求。現在三年期的大額存單利率4.2%已經接近普通理財的收益了,相比之下利息收入差別不大,所以存定期對於他們來說沒有什麼不妥。

前幾年利率沒有下調之前,五年定期的存款利率可以達到5.2%,還高於大部分理財產品的利率,所以存定期安全、收益有保證何樂而不為呢?

三、資金和技術的要求

大部分人定期存款資金是比較分散的,這幾個月攢夠一兩萬就會選擇存個存單,單筆的大額資金是比較少見的。理財產品門檻相對較高,大部分理財產品都是50000起存,近一年多才出現1萬起存的理財,但是額度有限,經常是發售半天時間就在手機銀行端和網銀端售罄。

至於其他的類似於各種“寶寶”,P2P,基金理財等更加新潮的產品,不論是在操作上還是在風險承受上都是很難被接受的。

<strong><strong><strong><strong>


財經札記


因為風險,我就是這種窮人,我現在的行業在涉及數字貨幣的, 這行的造富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在幣圈的這一年間,我錯過很多大賺一筆的機會,有時也會悔恨不已,但總結起來就是三個字“不後悔”。

(當我們窮到一定地步時,我們想的不是如何賺錢,而是如何省錢)

我特別能理解窮人為什麼不願意投資理財的心情,要知道政策改了以後,只要是理財理論上都存在風險,雖然賺錢的概率會大一些,但從本質上講,一旦失敗,將是我們這些窮人“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試想辛辛苦苦半輩子賺的幾萬塊錢,如果因為理財而虧了進去的話,這種打擊對窮人來講無異於五雷轟頂。

(當貧窮佔據了我們整個生活時,為生存奔波時,我們根本沒有時間去考慮價值的問題)

而喜歡儲蓄的原因就更簡單了,畢竟銀行是國家開的,只要不出現盜取的情況,窮人認為只有錢踹到自己的兜裡或放在銀行才會安心。而理財對他們來說與保險、騙子、詐騙、強盜掛鉤,在他們眼裡認為,只要是想用他錢的人都不是什麼好人。

(當生存都成了問題時,我們還有繼續可理財麼?)

而且更重要的是,大多數窮人的積蓄都來自平時的節省,他們的文化都不高,且思想封閉,他們不懂什麼是通貨膨脹、不懂什麼是貨幣貶值,對於他們來講,1塊錢永遠是1塊錢,他們永遠不知道購買力為何物,對於他們講,辛苦賺錢存銀行成了本能。


實體店老王


窮人不願意投資理財產品,是因為首先缺乏投資理財的意識,意識即思想,思想決定行動,沒有投資理財方面的意識、思想,缺乏投資理財方面的專業知識,不懂得投資理財實現財富保值增值的功效,反而守舊,以為儲蓄可以保證本金安全,獲取利息是最合適的選擇。

俗話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所以要及早培養投資意識並採取實際行動。

投資理財實質上遵循的是在安全的前提下,讓本金、利率和時間一起發揮作用,最好發揮複利的巨大威力。股神巴菲特就深諳其中的道理。

其公式是:F=P*(1+i)N (次方)

F, 複利終值,未來的數額 ;P,現在投入的本金;i,投資收益率;N:時間次數。

複利的威力被譽為世界奇蹟,俗稱利滾利; 而儲蓄是單利,只有本金在發揮作用。

看下面這幅圖:

同樣是本金1000,同樣的利率,同樣是時間,但是,15次(年)後,在單利情況下,其總額是2500,而複利最後的結果是4200。這就是複利的威力,也就是投資理財跟儲蓄的一個顯著差別。

所以說,投資要越早越好,窮人沒有意識和明白其中蘊含的道理,而是一味地安全和保本選擇儲蓄,而沒有在適當情況下選擇投資理財。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通過儲蓄髮財的,而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的人是通過投資理財獲得鉅額財富的。


有句話,即比你更有錢的人用你的錢為他服務,儲蓄是本質上是把錢借給需要錢的人去用錢賺錢,因而投資理財的人獲取的收益更大。

大家都知道,儲蓄的利率一般在4%以內,活期就更低了。而投資理財收益則根據投資市場環境、投資標的、個人投資水平等可達較高水平,少則5%左右,多10%,20%,50% 甚至更高,且可遵循複利的威力。

我們應該注意到,銀行為什麼那麼賺錢,其本質是拿著儲蓄的錢去賺錢罷了;還有很多企業,比如房地產企業都負債率很高,為什麼呢,都是拿著銀行的錢去做投資;有些富豪,為什麼很有錢,你看他們負債也非常大。這就是其中的道理,那就是比你更有錢的人用你的錢為他服務。

另外,儲蓄看似沒有風險,實際上沒有起到保值增值的目的,反而財富再減少。這是因為,較低的儲蓄利率趕不上貨幣發行速度及通貨膨脹的速度,這就是為什麼感覺物價越來越貴了,錢越來越不值錢了。

最近每年M1即廣義貨幣增長速度都在7%左右,而有的年份甚至在10%以上,在2009年甚至達到20%以上,這個時候貨幣是大幅貶值的了。


綜上所述,窮人在沒有投資理財意識的前提下,又缺乏投資理財的專業技巧,所以只能選擇保守而滯後的儲蓄來作為保值增值的目的。而恰恰在這樣的選擇下,其金錢為更富有的人服務了。


海龜財經


你這些所說的窮人,不如說有少量錢,這些錢不夠閒,有可能還在短期內有動用的人。

這些人風險承受能力很弱,也許 他這些錢是拿來做生活開支,過幾個月又會失敗或小孩上學。

投資理財的資金是用閒錢,而不是用急用的錢拿來投資理財。很多人為什麼投資理財失敗,因為他們不懂投資理財的風險性,虧了就咋咋,投資理財有風險,要虧得起,賠得起才玩得起。窮人不願意買投資理財產品,是因為虧不起。做儲蓄,雖然收益不高,不過於少本金還在,生活還有保障,如果你身上只有一萬元錢,這個月的生活開支要用,你會拿來做高風險理財產品嗎?就算你敢,你也是不理解,不正確的做法,有可能虧光,下個月沒有飯吃。

這就是窮人喜歡儲蓄的原因。

理財有 道,看雪之 道,歡迎點贊,關注,每天都有新文章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