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復興鎮賦


“復興”之釋,蓋衰落而再興盛也!

湄之復興鎮,行政地名。位黔省湄潭縣北,山川秀美,地肥境優,歷史厚重。其境內之隨陽山,隋為明陽郡治所,下轄明陽、綏陽(今鳳岡縣)、都上、寧夷、高富、義泉(今湄潭縣)7縣,實為黔北之都,其地盛繁一時,熠熠之極也!唐初,改明陽郡為夷州,後逐漸衰落,明清之時,不為世人所知也!

“復興”之名,始見於民國初年設湄潭北區之復興區,後襲其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其稱謂隨行政之變而曰:復興場、復興村、復興鄉、復興區、復興鎮等。

今之復興鎮,山河秀大地,幸福匯河川。黨恩惠澤,生態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坐山吃山,靠水吃水,十餘村居茶業興旺,百里河山林海綿綿,四萬居民笑顏常開;七萬畝茶園成就黔省最大茶葉專業鎮、三十萬畝翠湖雅稱國家溼地公園、八角山“茶海人家”3A級景區、兩路口全國法治示範區、三百多年“陽戲”、《十唱改革好》李蓮腔;轄區內河流貫穿、道路通達、新農村建設面貌凸顯,風景這邊獨秀,實乃神州休閒度假之旅遊聖地也!

脫貧攻堅,中華春雷,嶄窮除根,舉世瞻目,環宇溫馨。復興黨政,一心為民,上承黨恩,下接鎮情。一抓產業發展,茶、果、辣椒、稻魚成規模,上檔次,成產品,俏市場,助農增收;二抓住房保障,村莊規劃、環境整治、黔北民居、橫邊縱底,戶戶整潔,人人安居;三抓基礎設施,道路硬化、飲水安全、電力設施,組組通暢,戶戶連接;四抓民生保障,教育保障、健康惠民、政策兜底,刨根施肥,人人受享;五抓機制鏈接,就業培訓、特惠貸款、生態護綠,根植民心,開花結果;六抓幫扶對接,組織掛幫、幹部結對、群眾會+、走訪宣傳,幹群密切,親為一家。

美哉!壯也!今日之復興鎮,群山巍巍兮抒豪情,大地朗朗兮愛日暉,窮根已除,萬民樂陶,政通人和,國泰民安。衰之已去不復返,興盛已然正當時,地方發展,中華復興,指日可待,看我山鎮,名副其實也!

是為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