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趙軍只要把進入南上黨的這兩條山谷一堵就完,戰爭規模為何越打越大?

2加3可以不等於5沒錯


很簡單的,前期廉頗知道大兵團作戰,趙軍絕對不是秦軍的對手。所以呢,龜縮防線集中力量,在關鍵點防守。而且由於防守的這條路是長條形的。只要防守最後兩個節點就足夠了。前面幾道關口,哪怕失手都不是壞事。可以把秦軍的攻擊重點牢牢地拖在這條路上。但是趙王中了反間計,派了紙上談兵的來。想著建功立業,想著大兵團作戰。就給了秦國機會。後期秦國抓住機會徵調全國可戰之男,順著趙括展開大兵團作戰行動的機會,打崩了趙軍。


暉緣



廉 頗


雖然我提出了這個問題,但是我也沒有很準確的答案!

我們先看一下廉頗這個坐著趙軍頭把驕椅的主兒,翻一翻他的履歷我們會發現他的戰功主要來自對燕、齊、魏的作戰,屬於平原作戰,對秦作戰的經歷似乎沒有。


由於韓國的存在,兩國接壤的地方也不多,直接發生戰爭的機會也不多!趙國將領的山地戰經驗普遍不足!

趙 奢

閼與之戰時秦軍也是越過韓國上黨打的,此戰也可以看出廉頗對山地戰也確實沒什麼經驗。



霍 峻

我們翻一下這個時期的軍事歷史,可以發現沒有一場像樣的山地要塞防禦戰,到了三國時要塞防禦戰就打的有聲有色了,比如霍峻幾百人守萌陰關一年多。

由於這一時期的要塞防禦戰並不成熟,廉頗也沒把精力放在要塞防禦上,這也就出現了軍事史上的一個奪觀,在上黨這種不適合大兵團作戰的地方發生了大兵團會戰。


2加3可以不等於5沒錯


你說的這點趙國早就看到了,並且派廉頗去了,結果被王齕追的滿世界跑,一天之內丟了兩處有利地形損失六員大將其中包括副將趙笳可謂損失慘重!廉頗堅守在也不敢出戰,只到趙括來了之後才止住王齕的鋒芒並且趙括追著王齕滿世界跑,只是還沒顧上收腹有利的地形白起來了,同年7、8月份結果秦趙雙方對峙!大打出手,互有勝負!白起著急想拿下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趙括,趙括也想速戰速決因為趙國實在沒有一點糧食了,國內又傳來地震的消息真是雪上加霜啊!有一天趙括率領軍隊渡丹河想包抄敵軍,結果半走到一半之時毫無徵兆的丹河突然大漲趙軍失敗了,長平之戰後期秦國國王號召全國16歲以上的男人都來打這場戰役而且還提前三天到達了戰場,趙國無人可來支援,國內跟沒有糧食,餓的連路都走不動還要防禦北方的匈奴...各種原因也許是天意吧秦國勉強打敗了趙國...


愛與懂51692


這個問題可以用38軍的輝煌一戰來回答,即突破薄弱環節而後側揹包抄,山樑上也是可以走人的。所以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一方都不斷加碼,對峙,加強側翼防守,廉頗做得不錯。

後期趙軍糧食將盡,所以要集中兵力衝出營壘去打殲滅戰,至少也要擊潰秦軍,然後撤回大部分兵力回國搞生產,不然就是餓死國滅的下場。

所以趙括是帶著任務上場的(可能趙孝成王是想讓馬服子去重複他爹的輝煌)。

85’換下三個後衛,換上三個前鋒……


吉屋網運城站


上黨之地很富饒,明清以前的人參都出自上黨,和現在的“黨參”不一樣;而且上黨地方屬於戰略要地。如果秦得到上黨,就可以北上攻晉陽,輕而易舉把趙國一分為二;而且上黨距離邯鄲太近,可以說是邯鄲的門戶之地;同時上黨遠離咸陽。

正是因為上黨太過於重要,趙國一定不能讓秦國得到;秦國要滅山東六國,上黨也是鎖鑰之地。結果是秦趙兩國都覺得上黨必須在自己手裡,戰爭就不可避免了。到最後就像賭桌上的最後一博,互相加碼,加到最後只有梭哈。

趙國認為上黨距離自己近,可以利用消耗戰拖死秦軍,一開始趙國的策略就是拖死秦軍,這個策略沒有任何毛病。只是秦國國力比趙國雄厚好幾倍,加上趙國國運不在,僵持中國內突然遭遇災荒,外交又出錯,借糧也借不到,結果被秦國梭哈獲勝。

即使最後秦國不是白起為將,換成其他將領,趙國也是輸,只是不會那麼慘烈。


哀公問宰我


首先得明確一點,趙軍步兵戰鬥力比不上秦軍,山地作戰,不利於發揮趙軍騎兵優勢,所以趙軍幾次對戰失利後,廉頗選擇了防禦實際上是廉頗基於秦趙兩軍實力後做出的正確選擇。趙王撤了廉頗換了趙括主動進攻事實上是帶有賭博心理。兵家大忌。


海上之狐


恐怕和雙方都有決戰的意圖有關。


kk160159996


關鍵是廉頗沒堵住啊,他派的軍隊去爭奪上黨入口空倉嶺結果被秦軍打得一敗塗地。後來又想中段防禦結果還是被揍得滿地找牙,最後不得不拉長戰線防守三個隘口才堵住秦軍的攻勢。


重甲強弩長槊遊騎兵


你這是典型的看地圖打仗。在軍事地圖繪製得相當準確的近現代,指揮員也非常重視實地考察。


隨緣50168191


趙軍把咸陽拿下來更直接!關鍵是做的到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