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思-疫情之下,多少人一夜成長


夜思-疫情之下,多少人一夜成長


小年說:

近日,話題#宅到現在才明白的事#引發熱議,一條評論很是戳心:“總說來日方長,現在才想要珍惜。”

疫情來襲,多少人內心正經歷著“失控”。但要明白,這種情緒正推動著你成長。

推薦給你,靜夜思。

疫情之下,

多少人一夜長大

來源:張德芬空間 | ID:tefenchangpublic

最近,一個做線下教育培訓的朋友時常找我聊天,對待未來,他心中滿是焦慮。

我能理解,因為看起來有希望、有把握的狀態被打破:

事業不錯,自己又認真勤奮。沒料到因為一場疫情,自信滿滿的生活變了。

01

每個人都渴望生活是可控的:健康的身心、富足的物質、有前途的事業、幸福的家庭……

我們可能很難想象,生活可以在一月內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連出門吃頓好的都成為奢侈。

忽然之間群體性地去囤菜買口罩,給人一種穿越到小說裡的感覺。

這或許也從某種角度提示我們,人生並不是那麼可控的,我們平日裡習以為常穩定的東西,可能在一夜之間失去。

聽起來很殘酷,事實就是這種失控,並不罕見:

順風順水的生意,忽然遭遇一場騙局,輸得體無完膚,看不到東山再起的希望;

一直是別人口中的驕傲,卻在某天發現再也無法順利地入睡,發現自己會盯著天花板到天亮……


當處在失控的狀態中,要怎麼與自己和解?

02

失控的反面,意味著可控,在掌握之中。一定程度下的可控性符合人內心穩定的需求,也是合理的。但如果過度強調可控性,結果卻往往事與願違。

為什麼我們會常常感覺失控呢?

一方面,對現狀和未來的不確定性,讓我們感到缺乏安全感,焦慮甚至恐懼。

心理學家Freeston等人曾提出“無法容忍不確定的程度”的概念,被認為影響著“不確定”和“焦慮”、“恐懼”之間的相互關係。

也就是說,當我們面對的情形越不確定時,我們的焦慮程度就越高,越容易感覺到自身的無力和恐懼。

比如之前報道中,一名在家自我隔離的孕婦發燒咳嗽,但又不敢去醫院確診,怕被交叉感染,她緊張得整夜整夜睡不著覺,直到求助心理醫生。這正是因為她無法確診病情,她才感覺到巨大的恐慌。

另一方面,我們感覺到失控,也在於我們自身想要贏得“可控人生”的反噬力。

如果想要營造穩定可控人生的慾望太強,哪怕我們事事要求自己做到完美,往往也難如人意,一旦期望落空,反而會有一種強烈的失控感。

前幾天看美劇《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主人公是極其自律而美麗的女人,她精準地控制著自己每一步的人生:上大學、結婚、生兩個孩子……

生活也按照她的預想展開,姣好的容顏,像宮殿一般的公寓,相愛的丈夫都一一詮釋著她的幸福。

然而,即使如此精緻,她的丈夫還是和眾人眼中極其平庸的女秘書好上並離她而去了。她賴以生存的物質條件也在頃刻之間瓦解。

和很多遭遇婚姻變故的女性一樣,因為生活突然失控,她很快陷入了失落和痛苦中。

很多時候生活就是這樣,在一切順風順水時,給你猝不及防的打擊。你控制人生的渴望越強,對自己或者他人表現出更多期待,摔下來的時候就更痛。

03

人生本就無常,你以為的不變本身就是幻境。

與其把精力花在懊悔過去和擔憂未來上,想要牢牢抓住某些東西,不如徹底地以開放的心明白這三件事:

1.無常意味著多變,同時也意味著我們時時刻刻都在迎接全新的瞬間。

正如那句話說的,“充實的生活就是永遠在無人之地,體驗全新和新鮮的每一刻。”

2.失控,會讓我們加速成長。

前幾日腦中一直蹦出一個詞——“逆來順受”。放在以前,會覺得這個詞意味著窩囊和自欺欺人,但現在的我,卻有了更深的理解。

逆來順受,更多的是說的面對逆境展現出來的一種完全的臣服。正因為明白了人生在世,難免遇到一些不如意的關口,才會不去做無意義的對抗。

當這種對抗力消失的時候,恰恰是痛苦迅速減輕的時候。取而代之的是,在認清事實,勇敢承擔糟糕結果的基礎上,去做自己能做的,其他的,都交給命運。

同時,在認知上明白,失控不是懲罰,只是一種讓我們迅速成長,更好地為自己生命負責的契機。

麥瑟爾夫人正是接受了丈夫選擇了一個各方面都不如自己的女性,經濟陷入窘困的事實基礎之上,找到了自己脫口秀的才華,才找回了真正的自己,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3.面對失控,你要為自己的生命賦予意義。

想從失控狀態中走出來,離不開規律的運動作息,也離不開具體可落地的目標與計劃,當然,最不能忘記的,我們要自己給自己的生命賦予意義,在彷徨中找到方向。

《追尋生命的意義》的作者弗蘭克爾,是一位猶太籍的心理學家,二戰時,曾在4個集中營內艱難地生存,生命基本安全都得不到保障。

但因為他一直想念著妻子,堅持寫作和鼓勵獄友,給自己那麼艱難的歲月賦予重要的意義,他熬了下來。他說:

“人類最後的自由,在已給定的環境下選擇態度的自由。環境可能是無法改變的,我們唯有改變自己的態度。”


當我們為自己的生命賦予意義,就能熬過很多個失控的日子,重新找到生活下去的動力。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