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 體育場館業“危”中見“機”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百姓生活帶來不小的影響。為了防止疫情的進步擴散,各類體育場館紛紛發佈暫停開放的消息。閉館勢必會導致營業額大幅下降,各類體育事、活動等也相繼推退,這為2020年體育場館業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霾。場館經營如何撥雲見日,這是場館經營者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以2003年的“非典”為鑑,我們可以肯定,此次疫情總會找到自己的解藥,“危”也將在我們不斷自身優化中,變成轉“機”。疫情之後的健身需求“積壓”和全民増強免疫能力帶動的健身需求勢必會迎來大爆發。戰勝疫情,場館人要彰顯自身的擔當和作為;迎接疫情後新一波健身潮的到來,場館人要在疫情期內苦練內功,要有讓疫情成為行業發展助推器的決心。

戰勝疫情體育場館要有大擔當

在現代經濟生活中,體育場館越來越多的承擔了除體育運動外的其他功能,特別是在應急避難功能上。此次疫情接近高峰時,體育場館成為新的“抗疫戰場”。2020年2月3日,武漢市漢江區洪山體育中心被武漢市防疫指揮部徵用為“方艙醫院”,洪山體育中心為此對主場館、生活區、地下室展開實地測量,高效率拆除了體育館主館、訓練館內比賽器材,清理搬空所有體育設施,以最快速度完成洪山體育館“方艙醫院”改建和移交任務。事後我們很有必要詳細總結此次抗疫經驗,編制體育場館應急手冊,應付重大突發事件,切實發揮體育場館的全方位作用。

疫情之下 體育場館業“危”中見“機”

變中需求體育場館要有大作為

面對疫情,各場館需探索新的模式將線下的體育消費轉化為線下、線上的混合消費方式,以內容付費的方式開展體育場館的線上"雲直播、雲教學、雲培訓"業務,既能滿足群眾居家健身需求,也減少因運動外出造成人群聚集的可能。疫情期間,體育場館要苦練內功,為開館做充足準備,優化服務流程,強化體育設施公共衛生管理,助力人民群眾在體育場館中養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和生活習慣,助推健康中國戰略順利實施。

綠色發展經營理念要有大更新

​疫情背後所反映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問題,也同樣適用於體育場館。隨著經濟社會的健康快速發展,“綠色體育場館”必將應運而生。體育場館在規劃設計、施工建設、運營維護等全生命過程中,都應遵循高環保、高效率、低能耗、低成本的可持續發理念,滿足人體舒適性需求、健康需求、合理空間需求,重點關注場館建設的選材用材、場館運營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場館內溫度、照度、公共衛生等指標,使場館內部負荷與環境舒適性達到平衡,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高效的使用空間,最大限度地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體育場館並不是一個"冷冰冰”的建築物,它是拼博、向上、進取的體育精神的集中展示。疫情過後,體育場館應以人民群眾的需求為導向,以新型互聯網技術為支撐,以綠色發展理念為引領,為群眾身體健康、體育產業、綠色發展貢獻自己應有的力量!(首都體育學院教授、中國體育場館協會監事長霍建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