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害怕的人臉搜索,在AR領域未來可期

讓人害怕的人臉搜索,在AR領域未來可期

【獵雲網】2月17日報道(編譯:小豬配齊)

Clearview AI的面部識別數據庫打開了隱私問題的潘多拉盒子。

當《紐約時報》的Kashmir Hill在一篇名為《這家神秘企業將終結我們所知的隱私》的文章中披露了一家名為Clearview AI的初創公司時,人們對這家公司的未來震驚了。

Clearview建立了一個巨大的人圖像數據庫,並將其連接到一個面部識別算法上,然後將結果作為一項服務出售,這項服務可以立即識別所有人。人們稱這項技術是可怕和危險的,科技巨頭們開始停止Clearview收集他們的照片。

但無論Clearview AI的命運如何,它所實現的內容從某種形式上而言在未來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隨著增強現實眼鏡的出現。這都是時間問題,只不過Clearview AI的服務實在太超前了。

公眾的負面反饋證明,我們仍然對網絡隱私抱有期望,正如谷歌前首席執行官Eric Schmidt所稱的那樣,科技公司仍然有可能跨越令人毛骨悚然的界限。

Clearview AI技術的兩個組成部分面部識別和圖像搜索已經存在多年。今天,任何一個大型的雲公司都可能創建一個現有的服務包來創建一個類似於Clearview s的產品。

例如,谷歌既提供圖像搜索功能,也提供面部識別功能,但它將二者分離開來。

在谷歌照片應用程序中,它使用面部識別來識別和標記你的照片。它還提供了專門針對圖像的搜索服務。它沒有做的是使用面部指紋(面部識別掃描)作為搜索詞,在滿是人臉的數據庫中進行梳理。即使在谷歌照片中,它也只對每個用戶的照片進行面部識別,而不是識別存儲在服務中的所有照片中的任何人。

電子隱私信息中心高級律師Jeramie Scott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谷歌索引圖像文件和Clearview人工智能建立個人面部識別檔案之間似乎有根本的區別。“如果我獲取某人的照片,並通過谷歌圖像搜索對其進行搜索,搜索將返回與圖像查詢在視覺上相似的各種結果,但它無法識別該人的所有照片。Clearview AI已經建立了一個生物特徵數據的數據庫。它的目的是識別一個人的每一張照片。”

早在2011年, Schmidt就在谷歌開發的類Clearview產品上剎了車,《紐約時報》的報道中提到了這一事實。在那一年的谷歌會議上,他表示對面部識別技術的發展速度感到驚訝。他對其日益增加的準確性所帶來的隱私影響感到震驚,並稱這非常令人擔憂。

Schmidt說,使用面部識別的數據庫不是谷歌可能會進行的方向,但一些公司將越過這條線。

如今,大型科技公司反對Clearview從他們的網站上抓取用戶上傳的面部圖像。Hill的文章發表後,Facebook、谷歌的YouTube、Twitter和LinkedIn向Clearview(該公司由Facebook董事會成員Peter Thiel提供部分資金)發信,禁止Clearview從他們的網站上抓取內容。“根據我們的服務條款,我們不允許抓取會員信息,並會採取行動保護我們的會員。”一名LinkedIn發言人告訴外媒。

但這在法律上是站不住腳的。

科技公司依賴《計算機欺詐與濫用法案》(CFAA)作為其服務條款的法律依據。但第九巡迴上訴法院在HiQ Labs訴LinkedIn 一案中裁定,HiQ收集面向公眾的領英數據的行為沒有違反CFAA的規定。法院擔心將信息蒐集非法化弊大於利。

AR人臉搜索

最終使Clearview AI令人擔憂的是,在無需照片中個人的許可下,該公司已經創建了供執法機構和安全公司所使用的一個集中式的面部識別信息交換中心。這就導致了這樣一種願景:在這個世界裡,沒有什麼事是可以公開的,也沒有什麼是可以保護隱私的。但基於類似技術基礎的人臉搜索可能會以一種威脅較小的形式重新出現。因為它與另一項技術互補,這在未來的增強現實中可能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術。

蒂姆·庫克在最近被問及未來十年最大的科技發展時,這位蘋果首席執行官表示:“我認為,增強現實技術將是下一個大趨勢,它將遍及我們的整個生活。”在現實世界中疊加數字圖像的AR眼鏡,最終可能會取代智能手機屏幕,成為我們主要的計算界面。

人臉搜索創建一個實體事物的數據顯示,然後將其與數字領域中與該人臉相關的數字內容連接起來。通過將通過鏡頭看到的數字內容放置在現實世界中,AR也架起了物理和數字之間的橋樑。

事實上,你在AR圈中最常聽到的用例就有點類似Clearview。戴著增強現實眼鏡或隱形眼鏡的人看到熟人或顧客走過來,出於社交或商業原因,想要直呼其名,也許還會基於一些真實的個人或商業信息進行一些簡短的交談。面部識別技術掃描人臉,掃描結果與數據庫中的個人信息相匹配,相關的個人信息會顯示在眼鏡內靠近的人周圍。

像許多技術一樣,基於人臉識別的搜索可能首先在工作場所使用。酒店的門房可能會用它來識別客人,叫出他們的名字,並且不用盯著電腦屏幕就可以為他們辦理入住手續。多年來一直使用面部識別技術為照片添加標籤的Facebook為其員工開發了一款應用程序,該程序使用智能手機攝像頭識別其他員工,然後顯示他們的社交信息。這是一種幫助員工相互瞭解的方式。

只有到後來,這項技術才會進入消費品領域。Facebook正在開發增強現實眼鏡,其員工也毫不掩飾這其中的想法:將社交信息與通過眼鏡看到的人臉匹配是一項關鍵功能。

隨著增強現實眼鏡慢慢地進入企業級市場,然後進入消費者市場,今天跨越令人毛骨悚然的界限的東西可能明天才會出現。

我們已經習慣了用一些隱私交換Gmail和Facebook這樣有用的工具。我們可能會發現,自己願意多做一點犧牲以換取真正有用的增強現實技術。如果未來的面部搜索是被許可的,你甚至可能會喜歡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