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禁每天上網課“打卡”!深圳中小學明開課,指引來了!


深圳市普通高中在線教學實施一週,效果如何?從2月13日至14日24點,市教育局進行了在線問卷調查。為保證調查的客觀公正,由市教育局直接向參加在線學習的所有13.8萬高中同學發送在線教學情況調查問卷,不需要所屬學校名稱和個人姓名。共有66151名高中學生匿名參加了問卷調查,佔全市高中學生總數的47.94%。其中高三17443人,佔26.37%;高二22147人,佔33.48%;高一26561人,佔40.15%。

嚴禁每天上網課“打卡”!深圳中小學明開課,指引來了!

90.19%的同學認可老師在線講課的態度


嚴禁每天上網課“打卡”!深圳中小學明開課,指引來了!

90.19%的同學認可老師在線講課的態度,只有1.01%表示不認可。關於學生認為在線教學老師的態度是否認真的問題,認為老師非常認真的有28499人,佔比43.08%;認為認真的有31162人,佔比47.11%;認為一般的有5820人,佔比8.8%;認為老師講課不認真的學生有670人,只佔1.01%。

64.92%的同學對在線教學表示滿意


嚴禁每天上網課“打卡”!深圳中小學明開課,指引來了!

64.92%的同學對在線教學表示滿意,只有9.06%表示不滿意。關於對在線教學的形式是否滿意的問題,表示非常滿意的有8819人,佔比13.33%;滿意的有18504人,佔比27.97%;基本滿意的有15628人,佔比23.62%;認為一般的有17205人,佔比26.01%;表示不滿意的有5995人,只佔9.06%。

57.46%的同學表示學有所得


嚴禁每天上網課“打卡”!深圳中小學明開課,指引來了!

57.46%的同學表示學有所得,只有7.52%表示完全沒有收穫。關於學生通過在線教學是否學有所得的問題,非常贊成的有10022人,佔比15.15%;贊成的有27987人,佔42.31%;認為一般的有23170人,佔比35.03%;表示不贊成的有4972人,只佔7.52%。

嚴禁每天上網課“打卡”!深圳中小學明開課,指引來了!


為了保證普通高中在線教學的順利實施,市區兩級教育行政部門主動協調,全力保障全市高中在線教學資源供給。市教育局制定《深圳市延遲開學期間高中學校線上教學實施及評價指引》,組織建立了教研員在線巡課制度,每日反饋巡課情況,並進行網絡評價。各學校根據教育行政部門要求,制定專門工作方案,建立在線教學日誌,認真組織教研活動。老師們克服重重困難,積極備課,精選教學內容,調整教學方法,努力上好每一堂課。


同時,在此次調查中還徵集到了300多條高中同學的意見建議,主要集中在課程安排、作業量和考勤管理等方面。市教育局將會同各區教育行政部門、各學校認真研究,積極改進,完善普通高中在線教學平臺,引導教師改進教學方法,進一步提升在線教學效果。



明天(2月17日)深圳各中小學
將全面開啟“空中課堂”看到這裡可能有家長同學在問那中小學如何進行在線教學?
昨天晚上,深圳市教育局官方微信公眾號發佈了深圳市義務教育學校在線教學期間備課上課指引趕

嚴禁每天上網課“打卡”!深圳中小學明開課,指引來了!

該指引指出,每節課需關注教學理念先進、既定目標明確、互動內容科學、授課方法靈活、駕馭過程合理、相關內容豐富、學習評價到位等要素。在線教學要從課前備課設計、課中組織實施、作業佈置批改、課後答疑輔導、教學過程評價等5個步驟入手組織實施線上教學與評價。口訣如下:“課前備課抓四備、課中實施五要點、作業佈置留適量、課後輔導齊鼓勵、教學評價看實效”。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市教育局此前還提到,各學校要確保不少於一個月的在線教學課程安排和在線教學資源準備;要根據學段特點合理設計每節課時長,其中,初中的教師集中授課不超20分鐘;小學4-6年級可參照初中安排,並適當減少文化課數量、適當縮短每節課時長;小學1-3年級課程由各校根據本區教育行政部門指導自行安排,並不留課後書面作業。
學校要避免同質課程資源重複使用,以免造成學生負擔過重
指引提到,各校以年級為單位,每週在線上至少進行一次集體備課,提前一週安排好至少一週的線上協同備課任務與內容,要關注教學環境、學生心理這兩個方面,線上教學中的師生互動不直接、不順暢,需要改變教與學的方式,更加關注如何讓學生“動”起來,要增加學生自主學習、 思考、交流的時間和空間,避免教學內容多、教學進度快的弊端;要關注義務教育階段不同年級、不同層次學生的心理狀態,引導學生平心靜氣,居家抗疫,安心學習,健康生活。


教師在確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基於信息教學平臺和自身現有設備進行備課,提前做好設備和網絡的調試,確保網上教學順利進行。教師可根據本班學生學情,按學校教學要求,有選擇性的使用市教育局“空中課堂”提供的免費在線教學資源開展教學。延遲開學期間,大量免費網絡資源可以利用,備課組要根據校情、學情進行科學整合、擇優選用,避免同質資源重複使用,造成學生負擔過重。
建議減少文化科的科目及課時總量,每天至少開展2次眼保健操
指引還強調,學校要堅持正確的育人目標,落實立德樹人和“五育”並舉,實施素質教育。文化科的科目總量及課時總量建議比日常教學量減少三分之一,增加道德修養、藝術欣賞、體育鍛煉、時事新聞、自主探究、學習方法類課程。
學校需高度重視德育和美育教育,以網絡選修課方式統籌安排愛國主義教育、疫情防護專業知識和防護技能等公共安全和生命教育、改革開放成就、藝術欣賞等內容。每週組織召開一次線上班會課。切實加強體育和勞動教育,每天至少開展 1次廣播體操、2次眼保健操,並指導學生開展各類室內健身項目,每天整理自己房間並積極參加家務勞動。

各校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制定教學目標,確定具體教學內容,明確教學重點難點,根據學科內容的邏輯關係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形成教學目標的路徑,以此收集支撐教學活動的情境素材,設計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問題。要把教學目標轉換成學生的學習任務,並通過任務的完成程度檢測學生的學習狀況,引導學生自主性學習、探究性學習。
教師講課時長不宜超過學生上課時間的一半,嚴禁學生每天上網“打卡”
指引明確,課中實施有五要點:要增加師生互動環節、要關注新舊內容銜接、要培養自主學習能力、要組織小組合作討論、要引導健康學習生活。
線上教學充分利用平臺功能,做到精講、多思、巧練,不追求快節奏。教師講課時長不宜超過學生上課時間的一半,教學課件內容要簡潔明瞭、圖文並茂、色調清新,方便學生觀看、記筆記和參與討論。同時,要時刻關注學生的課堂參與情況,鼓勵學生髮言和提問,增強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互聯網+教學”的教學環境中,信息要簡潔、準確、迅速傳達給學生,不追求工具的奢華和技術的複雜性。內容適量、難度適中,讓學生想學、樂學。線上教學不能照搬套用線下課堂教學方式、時長和教學安排,而且要統籌做好開學後與正常教學的銜接,因此需要把整個學期的教學計劃作為一個整體考慮,確定適合線上教學的內容。同時加大對個別學科學困生的幫扶力度。

線上教學的效果與學生的自主性和自覺性密切相關。教學手段要以啟發性、探究性為主,教學目標要以任務式、問題式呈現,加大學生自主學習和自學能力的培養。精彩生動的語言、簡明扼要的內容、 激趣啟思的參與、挑戰智慧的任務、深刻豐富的閱讀才能“留”住學生。鼓勵組建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將學習小組群作為討論的基礎學習平臺,增加學生課堂問題討論和交流的參與面。可以在班會課、德育課、語文閱讀課、歷史史料閱讀課、道德與法治時事案例課等引導學生學習小組圍繞學習任務和主題完成小課題探究,進行線上分享學習。
要指導學生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強化體育鍛煉,增強學生體魄,保證每天2次以上眼保健操,保護學生視力,保障學生身心健康。避免學生線上學習時間過長,嚴禁學生每天上網“打卡”、上傳學習視頻等,防止增加學生不必要的負擔。尤其要加強對防疫阻擊戰一線人員子女的學習指導和心理關愛。
作業佈置留適量,學生是否按時上下課和完成作業納入在線教學評價
學校應遵循作業適量、難度適中的原則,可以在教學平臺直接佈置,也可以通過其他網絡工具進行佈置與檢查,充分發揮家長、學生和學生學習小組的作用,整合形成家長檢查、學生自己批改和學習小組內互批互改的多種批改形式。可充分發揮學習小組討論解決問題的作用,鼓勵學生在學習小組內完成問題的解答。教師集中解答學習小組解決不了的共性的綜合性問題。教師更多要對學生體現人文關懷和精神鼓勵,重點做好學生的學習心理工作,勉勵學生做好個人疫情防控的同時,克服困難努力學習。多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多指導學生學習方法,多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關於教學評價方面,指引也提出,利用網絡問卷系統,對課程的實施情況,如主題突出、指向明確性;資源多樣、情境真實性;短小精悍、涉及廣泛性;半結構化、易於擴充性;交互性強、使用便捷性等方面進行評價。對資源進行評價,包括教學素材、教學課件、在線課程、教學案例、教學工具和教育遊戲等。
同時,也進行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主要包括學習態度:是否按時上下課、是否完成作業、是否尊重老師;學習表現:是否積極參與互動討論、思考與完成學習任務;學習效果:網上階段檢測是否達到合格以上。學生對教師的評價,主要包括教學行為:是否按時上下課、是否認真準備適切的教學資源組織教學,是否體現探究性,是否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作業內容:容量是否適中、難度是否適中,是否有針對性;教學效果:學生是否學有所得,網上滿意度調查是否達到合格以上。
確保不少於1個月的在線教學課程安排和在線教學資源準備
實際上,此前,深圳市教育局印發的《延期開學期間義務教育學校在線教學工作指導意見》也曾提到,各學校要確保不少於一個月的在線教學課程安排和在線教學資源準備,提高在線教學效果。初三畢業年級在保證全員參與和學習效果的前提下,可開展新學期課程網上教學。其他年級開學前原則上不講授新課,以已學課程的拓展與深化、鞏固與提高為主,開學後按照“零起點”實施教學。

該指導意見提到,建議各校要科學安排在線教學課程表,根據學段特點合理設計每節課時長,嚴格控制每天課時量,文化課原則上不宜兩節課聯排,保證網絡選修課、體育課和勞動課時間。其中,初中的教師集中授課不超過20分鐘;小學4-6年級課程安排可參照初中安排,並適當減少文化課數量、適當縮短每節課時長;小學1-3年級課程由各校根據本區教育行政部門指導自行安排,小學1-3年級不留課後書面作業。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