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無國界,乍得留學生寫下了這封信

馬吉來自中南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是土木建築與規劃設計專業博士研究生,也是一名待在中國十二年的乍得留學生。抗疫期間,原本可以回國的他卻選擇了留在中國,留在學校。當問及他為什麼留下來時,他笑了笑說了兩個字“堅守”,“疫情在世界的任何角落都有可能出現,而中國是我的第二個家,我愛這片土地,這裡有我愛的城市,我愛的學校、老師和同學們。與其在焦急不安中等待信息不對稱的國際新聞,留下來反而讓我更加安心。”他表示,他能為在校留學生們傳達學校下發的重要通知,瞭解大家的心理狀態,給予有利的疏通與引導,還能配合學校採取的防控措施,保證大家的正常生活,讓家人們安心。

近日,馬吉從新聞中看到一些抗疫溫暖舉動後,有感而發,寫下了一封信。下面讓我們看看他在信中說了些什麼吧!

因為堅信,我選擇留在中國

2020年的春節註定不尋常,誰也沒能想到,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如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席捲而來。面對疫情,我選擇留下,選擇成為所有中國人民並肩抗疫的隊友,我堅信,疫情終將得到平息,中國一定會取得這場戰役的勝利。

我叫馬吉,乍得人,一名待在中國十二年的留學生,來自中南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土木建築與規劃設計專業博士研究生。

可能很多人會問我,你留下來能做什麼?但我也會問自己,回去了,能做什麼?答案是什麼也不能。面對疫情,堅守是最有力的回答。疫情在世界的任何角落都有可能出現,而中國是我的第二個家,我愛這片土地,這裡有我愛的城市,我愛的學校、老師和同學們。與其在焦急不安中等待信息不對稱的國際新聞,留下來反而讓我更加安心。

選擇留下來,匯聚抗擊疫情的磅礴力量。留下來,我能為在校留學生們傳達學校下發的重要通知,例如:特殊時期,進行佩戴口罩、勤洗手等防控意識的宣傳;留下來,24小時在線,主動與留學生們進行溝通交流,瞭解他們的心理狀態,給予積極有利的疏通與引導;留下來,積極配合學校採取的防控措施,分段式就餐、安排每天測量體溫、宿舍封閉式管理等,確保大家的安全,保證大家的正常生活,讓我們的家人安心。

對待這次新型冠狀病毒,中國的反應迅速、響應迅速、應對迅速,與時間賽跑,與病魔對抗。武漢火神山醫院10天拔地而起;山西首條一次性醫用口罩生產線在48小時內開工投產…… “中國速度”再次令世界驚歎。

這不是一座城的戰鬥,這是一場絕對的全民戰。大到省市,小到縣城、村莊,各地都在實施“硬核”的人員及車輛管控,在每個入口增設卡口測量體溫,社區對外來人口進行全面排查、普及防控知識,築起生命的防線。

這些天來,我見證著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守望相助的溫情,有最美逆行者不懼疫情,不懼未知,一夜集結,逆風而行;有小夥子到當地派出所放下500個口罩就跑的溫暖舉動;有大爺靠回收為生,卻為抗擊疫情捐款一萬塊;正是這樣一群可愛的人們,一次次點燃我們戰勝疫情的信心。感謝每一位平凡的天使,以自己方式做出貢獻,每個平凡人都將是戰勝疫情背後的英雄。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平凡英雄不畏艱難衝鋒陷陣、八方支援同舟共濟,千千萬萬微小的力量,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構成戰勝疫情的重要力量,這一切都深深地感動著我。我堅信中國速度、堅信中國力量、堅信中國人民,我堅信會取得疫情的勝利!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直通非洲”

中非合作信息

權威發佈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