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不存在“幫助陌生人”,人類的命運息息相關

PFOA存在於地球上所有生物體內,包括99%的人類。

電影最後的這段字幕滾動讓人不寒而慄,誰能想到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居然是和每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的"<strong>不粘鍋

"。該塗層的生產商"杜邦",為了每年10億美元的利潤,出賣了全人類。而這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揭露這"黑色水域"事件始末的電影,正是出自曾出品《聚焦》、《華盛頓郵報》和《綠皮書》等社會題材的公司——Participant。

《黑水》:不存在“幫助陌生人”,人類的命運息息相關

電影講述了一位律師賭上自己的職業生涯和和美國最大的化工企業——杜邦,展開長達20年的博弈。而在現實生活中,這場戰鬥仍在繼續。一次機緣巧合,他發現該公司在居民區傾倒有毒廢料,導致該地區的河水被汙染、牲畜發狂暴斃、居民接二連三地患上癌症。在調查過程中,"PFOA"這個單詞引起律師的注意,卻沒想到這次"較真"徹底掀開這塊"黑色水域"的遮羞布,將其暴露在陽光之下和百姓眼前。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一部好的電影有時會充當無國界新聞報道甚至警鐘的作用。在沒看到這部電影之前,誰會想到不粘鍋居然會是隱藏在自己家中最危險的東西,而且這種化學物質不會被人體代謝排解掉,其在人體內的含量也決定危險性是否會、以何種方式顯現出來,並最終影響到正常的生活甚至生命——一代又一代人,都不能倖免於難。


在電影史上曾有過很多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併成功影響很多人價值觀的電影,比如感人肺腑的《忠犬八公的故事》、揭露拐賣兒童的國產佳作《親愛的》、將艾滋病以另類方式呈現出來的《達拉斯買傢俱樂部》,以及發人深省的社會題材代表作《我不是藥神》。

有些電影會因為絕美的鏡頭設計和別出心裁的故事結構吸引觀眾,但這種題材的電影卻以藝術的形式向我們展示出真實世界的另一面。

《黑水》就以律師的主角跟隨鏡頭以及穿插多段社會關係的描寫,將"黑色水域"這件事還原的同時也向觀眾展現"小人物"在追求真相的過程中可能、需要以及必須付出的代價。而這種社會關係產生的矛盾衝突,恰如其分地將一種和所有人息息相關的"無力感"呈現出來。

《黑水》:不存在“幫助陌生人”,人類的命運息息相關

社會關係現實1:拉鋸戰中,利益驅動的關係最不堪一擊


在這件事以前,律師羅伯特已坐在合夥人的圓桌之上。他出色的業務能力,為自己的職場發展爭取到最大化利益的同時,也為自己的家庭謀得了最安穩的保障。哪怕他的妻子為了生兒育女和家庭生活,從一名出色的律師變成一位家庭主婦,但似乎這個家庭從不需要面對什麼生活上的物質問題。

在PFOA的真相逐漸浮出水面的過程中,羅伯特雖然獲得了頂頭上司的支持,但同事卻不斷髮出各種行為、語言上的質疑。這樣的質疑並非沒有動搖過羅伯特的信心,但隨著對真相的瞭解逐步深入以及各式各樣的傷害被呈現在他面前時,別人的勸阻和嘲笑已無法對他構成任何有效的傷害。尋求真相,成了唯一的目的。


《黑水》:不存在“幫助陌生人”,人類的命運息息相關


但隨著電影發展不難看出,為了平衡公司收益,最開始最支持他的人也打算第三次給他降薪,只因他一個商業律師十幾年專注於原本不屬於自己的領域。三分之一的薪水是什麼概念?美國律師起薪18萬美元,三分之一即意味著6萬美元。也許對比國內的收入看起來也不少,但別忘了美國的消費水平和支出項目都遠遠高於一般人的想象。想想《都挺好》中的蘇家老大活得多憋屈就知道了。

是合作伙伴唯利是圖嗎?其實不然。如果羅伯特身邊都是一群"一切向錢看"的傢伙,別說案件進展了,就連調查的開始都是個未知數。但隨著事件的推移,肉眼可見的經濟損失和雪花一樣多且巧立名目的賬單,最終壓垮了最開始最支持他的那個人的最後一絲耐心。畢竟開門做生意是為了賺錢,沒有人是天生的慈善家。


《黑水》:不存在“幫助陌生人”,人類的命運息息相關


電影中間有一段會議的戲份十分耐人尋味。一桌子的白人同事只有一位有色人種,而反對聲音最大的也恰好來自這個人。這段情節設計是否取材自真實事件不得而知,但這種情節構思卻很巧妙地呈現出幾個社會現實。

  • 在美國,有色人種的上升通道依舊很狹窄

不言而喻,看看比例就知道了。而律師所還是相對"唯利是圖"的種類公司,也就是說,只要你的訴訟能力和成績能夠給公司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其他的因素基本不在考慮範圍內(當然社會影響也要相對正面,不能有太人盡皆知的負面新聞)。

可是一屋子十幾個人,只有一位有色人種說明什麼問題?能拿到律師執照都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悉心觀察整部電影不難發現,整個律師所幾乎都是白人。這個隱喻夾雜在電影中,很是細思極恐。


  • 起點越低、爬得越高,手越不願意往下伸

這是對全人類的劣根性進行了諷刺。項羽有一句廣為人知的豪言壯語:

富貴不歸故里,猶如錦衣夜行。

現實卻是,絕大多數人爬得越高,就越渴望掙脫原生鏈的束縛。這種心理狀態在很多影視文學作品中都有所體現。而在《黑水》這部電影中,那位黑人律師的言行就將這一點演繹得淋漓盡致。好不容易躋身到體面多金的工作層級,接手這個案子不僅不會得到豐厚的報酬,還會倒逼他回過頭去接觸底層生活的真實狀態。


《黑水》:不存在“幫助陌生人”,人類的命運息息相關


天天熙熙攘攘,結尾利來利往。就連《黑水》的主人公一開始選擇多停留幾秒傾聽的原因,也是眼前這個人跟自己外婆有關係。但正是這種不迴避不遮掩的"現實精神",構成了《黑水》這部電影的魅力。


社會關係現實2: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整部電影給到羅伯特家庭的鏡頭不少,但篇幅都相對短小,而且取景也都很巧妙。孩子的數量、孩子的身高、妻子的心態、二人之間的對話,這些支離破碎的細節為觀眾呈現出"黑色水域"事件後一個扎心的現實——為了真相,有人犧牲掉了自己的家庭。無論是丈夫還是父親,二十年來羅伯特都形同虛設。

想想羅伯特的妻子在病房門口對合夥人說的那一席話,從側面反映出她的思維已不允許自己站在妻子的立場去理解他。因為漫長的時間已經消磨掉她所有的耐心,

最後支撐她和羅伯特的都是一種精神力量——源自對全人類的精神關懷,以及"傾巢之下焉有完卵"的自保本能。


《黑水》:不存在“幫助陌生人”,人類的命運息息相關


羅伯特的人設也耐人尋味——孤兒。可以對陌生人傾注最大善意的背後,是對最親近的人可以無意識地疏離。

當他的三個兒子都長大成人的時候,這件事仍然沒有一個可交代的結果,而顯然也沒人想放棄。事已至此,停止或繼續都帶有幾份機械的味道。因為20年的時間已然過去,無法回頭。


電影中有兩個小人物的出場給整部作品填上了現實色彩,也擴大了《黑水》的社會意義。

第一個是羅伯特一家人在飯店吃飯的時候,有個人進來冷嘲熱諷地說請他繼續享受閤家歡,原因就是他的家人由於PFOA導致的癌症已然離世。從電影的場景調度可以很直觀地感受到羅伯特一家人(尤其是兩個大人)在知道來者目的後的驚恐和不安,也能感受到來者的憤怒和無力。

並非別人不識好歹、忘恩負義,恰好這段戲劇衝突很好地詮釋了魯迅那句"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在那個人的眼裡,只有自己和自己家人受到的傷害,別人做出的努力甚至犧牲在他的認知裡是空白的。<strong>不知道=不存在,這就是當今社會現實下,被媒體和輿論牽著鼻子跑的眾生相。


《黑水》:不存在“幫助陌生人”,人類的命運息息相關


第二個是羅伯特考察採集血樣現場時,那位瘋狂迷戀杜邦的女群演。

這個人的出現看似突兀,實則代表了社會上的另外一種聲音。所有的存在都是相對的,哪怕在現實面前也會聽到來自四面八方的不同聲音。

杜邦在美國可不單單是大企業這麼簡單,結合電影內容和歷史資料來看,杜邦這個大企業改寫了很多地區的生活和很多基層工作者的人生。對於一些人來說,杜邦的存在就是自己活下去的保障,鉅額利潤下的毛毛雨是這些人賴以生存的唯一根本。在這種情況下,僅憑律師的舉證和片面的媒體報道,不足以撼動這些人的思想(甚至信仰)。故而那句質疑並非針對羅伯特個人,而是在那些人眼裡,站在杜邦對面的,都是壞人。


《黑水》:不存在“幫助陌生人”,人類的命運息息相關


所謂"勝利"對面,沒有真正的失敗,只有經濟的損失


這場漫長的戰爭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而這所謂的"階段性"很大程度只是對於時間來說。因為最後的結果無情地向所有人呈現出這樣一個事實:<strong>杜邦僅用一季度的利潤,就有效賠償了3000多家庭的人命和生活。黑暗還在繼續,這件事還沒結束。迄今為止,對有毒塗層的瞭解對於很多人來說仍是信息空白,而這樣的"黑水"在全世界範圍內,到處都是。

看似羅伯特20年的付出有了成果,表面上這場戰爭取得了小小的勝利。但對於站在"被告席"上的人來說,這根本算不上失敗——該用的人還是會繼續用,該相信他們的人依然選擇相信。如果一季度的利潤=失敗,這最多隻能算財務報表上的問題罷。

就像第一次取證時,杜邦爽快地運來的那11萬頁資料一樣,這就是

一種潛臺詞般的鄙視和宣戰:我有的是時間陪你玩兒,杜邦的錢就像那滿滿一屋子的紙一樣。

《黑水》:不存在“幫助陌生人”,人類的命運息息相關


而最後的最後,即便這件事有了塵埃落定的結果,所有接觸過有毒物質的人的健康,終不可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