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三年級,叛逆浮躁說謊話,打還是不打,該怎麼辦好?

有貓還有娃


說說我的教孩子經歷吧。孩子那年十歲。小學二年級。也聰明不愛學習。每一個家長都沒那個狠心。我看著打了沒用。我就說行啊。我家一小塊地是八分。我說他打工人家不要。那你也不能在家閒著呀!你得去幹活去。這八分地的草你得拔完,他聽著挺高興。帶著水壺去拔草去了。頭兩天挺帶勁。我看他身上脖子上曬得都是泡。揹著我眼淚掉下來了。他拔草不除根。 一星期都幹完了。我說一回又看一遍你拔的拔靜不靜。回去一看所有的草都發出來了。看他哭了也傷心,脖子上胳膊上曬的都掉皮。我說不行你再去拔一遍。他說媽媽我上學。我說男的漢說話算數。你說過不上學了?你必須給我幹活去下地。他說媽媽給我一次機會,我再不說不上學了。其實學費我已經交給老師了。我扣著一星期不讓他去。你要想去上學,必須把那塊地裡草拔完。我撂給他一個戳頭。我那八分地的草,五天把地裡草全鋤完了。我說上學的機會就這一次了。打那以後揹著書包上學。學習蹭蹭的上上漲。學校學的習可好。每天作業按時完成。這就是我的教育方法。上學到五年級的時候,自己偷偷跑到縣城去考試。我縣最好的初中。都是初中私下招收好學生。結果他考上了。這就是不下苦功夫鐵棒難成 針。


善待每個人平安家人


我是一老農民,既沒學過什麼心理學,也沒學過教育學,但我是兩個孩子的父親,深知題主的煩惱,也深知育兒的不易,就用我的一些親身經歷和體會來和大家一起分享罷!

我一直認為,孩子的所作所為,尤其是小學階段,可以直接反映這個家庭的生活氛圍。小學階段是孩子培養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的重要階段,尤其是一到三年級,家長多陪陪孩子,及時掌握孩子的學習成長細節,認真瞭解孩子,真心很有必要。

我生活在大山裡,因那時農村還沒有真正的幼兒園,兒子六歲我便送他上了小學。記得上學第一天,他揹著新買的小書包,我牽著他的小手,蹦蹦跳跳去上學,可高興了。可沒幾天,由於是正式上課了,就要按時上學,按時做作業,一下子可不象原先那麼好玩了,就哭著不想上學。總記得有一天他外婆來了,他抓著他外婆和他奶奶的衣服,哭著就不想上學,不想做作業,我當著二老的面就生氣了,“今天誰也不準護著,必須馬上做完作業上學去!”,從此他便知道,在學習這件事情上沒有一點靠山,必須得乖乖聽話。

剛入學,數學由於有點基礎還好,可語文漢語拼音卻怎麼也記不好,有時都急得直哭,我說:男子漢,大丈夫,這點小事哭鼻子,真醜!於是,倒還真象個小男人樣又讀起來。我當然也沒閒,經常幫他找規律,只要有空還和他一起背,陪他反覆記憶,慢慢地,上路了,就好了。到了二年級、三年級學的東西開始多了起來,作業也多了起來,於是我規定,每天必須做完作業才能隨便玩,我回家一定會檢查。有次,他為了看電視,玩遊戲,作業做得很不好,我一下子關掉了電視,並且規定全家不準看手機,都靜靜地坐著看他重做,他一下意視到了事態的嚴重。並且我每天的認真檢查,他就知道,糊弄是再也糊弄不了了。

平時,我還會經常和他的班主任及任課老師勾通,老師也都知道我對孩子教育的重視,所以總是無話不說,雖然總是表揚的多。但有一次老師無意提到發現兒子課桌裡有許多玩具,似乎不全是兒子的。我立刻放開工夫,暗中查訪,後來得知,原來有些孩子不會做作業,就用玩具調換讓兒子幫他們做。兒子回家後我告訴他:幫助同學可以,但絕不能要人家的東西,玩具爸爸是可能買的。事實上,快十歲的孩子,他也清楚這事不對,所以才不敢將玩具帶回家。我說:“你和我一起把這些玩具還給人家,好嗎?”,於是我帶著他挨家挨戶給人家道欠,返還了物品。未了,我望著兒子笑,兒子含著淚也望著我笑。如今,兒子已研二了,父子間還經常為此事開玩笑,父子相視,那份甜蜜,只有我們自已知道。

說到這裡,我還得說說兒子班裡另一個孩子。這孩子平時成績不太好,但他父母卻很愛面子。有一次期中考試,他孩子趁老師去食堂吃飯的間隙,竟然偷偷跑到辦公室找到答案,結果一下子考了個全班第一。老師覺得不對勁,單獨小心找孩子問半天才問出來。後來老師轉著彎把這事告訴他父母,他父母竟當面說老師不公正,孩子考第一不表揚還說孩子壞話。可想而知,這孩子後來會怎麼樣了。如今,他父母現在經常對我們抱怨,他孩子怎麼了,明明在騙他們卻總不承認,真拿他沒辦法。種什麼因,有什麼果,這父母真該檢討自已的。

當然,在教育孩子方面,我自然也少不了有時過於嚴歷、一言堂,此時妻子真的很明事理,那怕她再心痛孩子,也只是背後提醒我,告訴我應注意的地方,而我們當孩子的面,也儘量不吵嘴。我想,幽默和諧的家庭氛圍,一定也會給孩子的心靈帶來一份平靜。

我很慶幸能一直陪伴在孩子身邊,不過,既使生活所迫,有些父母不能和孩子常相陪伴,也不必過於自責。我一直認為調教孩子要“溫火慢燉”,孩子才三年級,一切都還來得及,多和孩子勾通,和老師勾通,共同想辦法,總會有變化。只要我們和孩子心心相繫,一定會使孩子認識到生活的艱辛,奮鬥的重要,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的。


望月H


感恩遇見!🙏🏼謝謝你的問題同時給我了一個警示!

孩子三年級,叛逆,浮躁,說謊!我們該怎麼辦?

如果是我的孩子我會暗自觀察,在孩子特別高興的時候,以做遊戲的形式把孩子拉入懷中,然後隨機聊聊最近學校裡面有沒有什麼新鮮事情呀?在學校裡是否開心,有沒有小朋友欺負你呀?有沒有最好的朋友呀?他們都是誰?因為什麼事最後成為了好朋友呀?他(她)肯定就會與你交流他(她)在學校的經歷。也可以在家裡定期做一項孩子對家長的好評工作!然後通過孩子的表述深挖內心深處的活動,有針對性的與孩子一起分析,解答,只要打開孩子的心扉了,這樣才能“對症下藥”呢!你說對嗎?

其實孩子的某一個行為習慣往往都是在原生態家庭裡養成噠!如果沒有及時發現並處理,後果不堪設想!

為什麼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就是這個道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但是關鍵要看家長如何引導如何看待事情的本質,以及這個行為發展下去會造成什麼後果,以及這個後果會造成什麼樣的負面影響,必須都得考慮進去,不然一個優秀的孩子有可能在我們家長的一時疏忽而毀於一旦啊!所以育兒我是用心❤️且密切關注的!


智囊團Mary


孩子今天如此,出生時一定不是這樣。所以養育者當反思自己,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養育者給的情感、精神、物質方面的教育、引導是否足夠和正確。孩子是家長的作品,孩子是複印件,家長才是原件,複印件出了問題,得從原件以及雙方的關係上入手解決才是。

至今,我依然願意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沒有人天生願意成為惡者。回想孩子一歲時咿呀學語,三歲奶聲奶氣,五歲天真爛漫,他們那麼的相信、依戀父母親的模樣,到今天叛逆、說謊,這麼大的變化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這個漫長的過程中,孩子有多少時候想得到父母的關注、陪伴、肯定、尊重和指引,無望之下學會了用負面效應來得到批評、指責、憤怒。(雖然感受不那麼愉快,但至少是關注!)甚至最後看著大人們的無奈,而生出的一絲報復的快感。

時至今日,問題已然出現,若打,只會火上澆油,親子關係雪上加霜,再說也總有一天打不過的,要解決還需從根源著手,尊重孩子,耐心交談,鼓勵孩子講出真實的想法,再循序漸進的進行引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耐心的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梳理順了親子關係,被愛被尊重,再來探討願望和理想,相信孩子,他會為自己做最好的選擇。


張昭



大帥642


孩子三年級,叛逆浮躁說謊話,該怎麼辦好?看了你的描述,我覺得他不是突然之間變得這樣的。如果孩子突然之間變得這樣,需要你思考是什麼事情引起孩子這樣大的變化,這肯定是一件大事打擊了孩子。所以請你自己好好想想到底什麼事情。

在學習上,聽說三年級是一個轉折點,從一二年級的簡單基礎知識的學習,到三年級是拔高階段了。但是再怎麼拔高也不至於讓孩子突然變得這樣。另外,提醒的是,你家孩子不是大家普遍說的三年級現象,你家這個表現屬於特例了,需要認真對待。

我家孩子一年級,知道一二年級是基礎年,所以一點也不敢放鬆,主要是培養孩子的習慣,我主要的是鍛鍊孩子自主學習、主動學習,讓孩子明白關於學習的事情都是由她來處理,大人只是輔導。

如果排除我說的對孩子有比較大的打擊之外。你說的這個表現不符合邏輯,從你的描述中,沒有說一二年級的表現,孩子一二年級表現好,現在這樣,家長的反思最近怎麼了?做了哪些事情,讓孩子叛逆。孩子這種表現,完全是叛逆,跟家長對著幹的節奏,這不是進入青春期的表現麼!

按理說,孩子進入青春期還早呢!不過穩妥建議,檢查一下孩子是否過早進入青春期了。

在管理孩子這件事情上,對於每一位家長來說,從來沒有教材和標準可尋,因為每個孩子都不同。你家孩子現在這樣叛逆,需要想想以前在教育孩子上的原因,一二年級也許是被家長逼著做出來的樣子,現在叛逆期,學會反抗了。


陪著孩子一起學


首先,樓主的問題要具體分析,而不是簡單的該不該打的問題。

你的孩子以前是班長,還是好學生,而現在變得懶散浮躁,一定要蹲下身去找出孩子變化的具體原因。孩子三年級了,很多事情都是隱瞞在心理,不會和家長老師說

導致孩子產生這樣的變化的原因,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的思考尋找:

1、是否在學校裡遭到其他孩子的欺凌,報道出來的孩子遭受欺凌的事件層出不窮,要細心的瞭解,或者找孩子的同學瞭解。

2、是不是和老師存在什麼矛盾,導致孩子討厭老師,從而產生厭學情緒。

3、孩子是不是偷偷玩遊戲,從而導致厭學。以前有一個孩子就是迷戀上了吃雞遊戲,天天玩,上課的時候謊稱去看病,逃課玩。晚上睡覺的時候,瞞著大人玩。成績下降,人也變得暴力起來。

找出了孩子變化的原因,才能治標治本,去引導孩子重新找回學習的興趣和信心。一般三年級出現這樣的情況,只要善於引導,還是很容易變好的。

至於暴打孩子,也是樓主毫無辦法後的辦法。如果打了一次,孩子就改變了,那也達到了效果。如果孩子反而更加叛逆了,就會更難教育。

所以,以後處理的時候還是要冷靜的面對,沒有引導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恰當的方法。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讓他轉變的方法都因人而異。所以,方法,還是要從您的孩子身上去找。多溝通,多觀察,多鼓勵,多思考,相信你能讓孩子轉變得更好。

<strong>

<strong>

<strong>


悟空樂學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孩子的行為,現在的狀態是懶惰浮躁,說謊,不在乎老師的批評,你還想揍他。我們分開說吧,分析一下這些有可能形成的成因。


  1. 懶惰:據我所知,一個孩子之所以懶惰肯定是當父母的做的太多,換句話就是說對於孩子來說,原生家庭的參與度太少了,他沒有一種被需要的感覺,從小應該沒少為孩子做事情吧?也沒少昂他省事吧?這時候說是不是有很多家長會說,我們讓孩子做,他也不做呀。有時候口頭上的讓他做是一種指使,這種指使很容易讓人反感,更別說是一個孩子,再加上他不想去做,作為父母的你肯定去幫他做了不少事情,孩子都是聰明的,久而久之的就會發現這個規律,從而就不去做了,所以在我們眼裡變成了“懶惰”的孩子。
  2. 浮躁:關於浮躁這個我有深刻的體會,如果一個孩子浮躁的話肯定是環境造成的,一個環境裡有一個浮躁或者喜歡抱怨的人的話,一復一日,整個環境都會被感染負能量,浮躁同樣如此。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好多兒童專家都表示,教育孩子首先要先教育自己。


  3. 說謊:孩子說謊是個常態,而且說謊是一種防禦機制,心理學家表示:說謊是為了得到某種好處或逃避某種不愉快的對待而做出的一種不真實的陳述,帶有虛假和欺騙的成分,它是一種從兒童開始並有可能延續至成人的不良習慣。雖然習慣不好,但足以引起我們的警惕,孩子很聰明才會用謊言來隱瞞一些事情,這麼大的孩子說謊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因為他真正想說的那件事情不被認同,所以才會用謊言來掩飾,同樣也是一種對父母不信任的反應。當孩子開始說謊,你是不是應該檢討一下自己是不是跟孩子的距離太過於疏遠,或者說是不是太過於去強迫孩子去做一些他並不是很喜歡但是卻符合你要求的事情?如果是,那麼答案不言而喻了。
  4. 不在乎老師的批評,忍不住打罵孩子:其實孩子從上幼兒園的時候開始老師就已經在建立自己的威嚴了,根據題主的傾訴來看,以前的時候自己的孩子還是很在乎老師的批評教育的,是最近才不在乎的,還導致成績下降。究其原因肯定是孩子遇到了什麼自己不懂得去解決的事情或者不懂得去解決的情緒,或者難以理解的事情發生才會打擊到孩子的自信,導致孩子的這種叛逆的行為的出現,如果想要了解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作為家長的題主不單單的要拿出耐心來,還要等待漫長的過程,陪伴孩子直到孩子心結解開,幫助孩子對學習,對學校環境重新充滿信心才可以,而不是打罵孩子以達到威懾的目的。


其實題主也明白,打罵孩子的確不對,自己應該打罵完之後會後悔又無助吧,一方面不知道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另一方面在看到孩子這樣的時候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以及脾氣陷入焦慮。正是因為這種循環,會讓孩子更加叛逆,也更加恐懼。

最後再說下題主的談心教育吧,我不知道題主的談心教育是指代什麼?還是單純的像我周圍人的那種跟他說學習多重要,還是這件事情的利害關係呢?其實這種不能算是談心教育,所以達不到想要的結果也是情理之中的,想要真正的瞭解孩子,就要以孩子的視角,陪伴孩子玩耍,尊重孩子的選擇,尊重孩子的興趣,讓孩子感覺到你的尊重,這樣他才會願意跟你站在一起,從而也願意吸取你的建議。


神出鬼沒的喵大人


三年級,也能聽懂話了!

首先用孩子能聽懂的話跟他交流,聽聽他的想法,然後檢視一下我們對他的要求是否合理。如果確定他聽懂了,並且家長要求合理,還是一錯再錯。那就需要懲罰了,

懲罰只是一種手段,並不是結果,要用懲罰的方式告訴他,這樣做會帶來什麼後果,通過懲罰達到遏制不良現象的結果,這就可以了。

具體懲罰措施,不一定是體罰。可以事先跟孩子約定好遊戲規則,如果違反,該受到什麼懲罰,提前知道懲罰的厲害。再犯錯之後,延長懲罰實施過程,讓其心裡受點煎熬,這種煎熬的痛苦,遠比懲罰本身更有效果!

希望有用





譚遠濤可有重名的


打是最無用,教育重環境。

家庭不說謊,孩童好傳承。

父母抱怨多,孩子差脾性。

父母暴躁怒,後代逆天行。

家庭如自然,陽光暖葉榮。

育兒如蒸糕,功到自然成。

今天子頑劣,父母耐性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