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革命揭開智能工廠序幕?這個慕尼黑國際展覽告訴你答案

<strong>發展智能製造對於中國製造業乃至中國經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國工程院院長賙濟曾公開表示,隨著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應用,今後20年,中國企業將要向自學習、自適應、自控制的新一代智能工廠進軍。

要實現智能工廠,理論上所需時間應比大多數革命性改變更為長久。然而,在慕尼黑國際電子生產設備展(Productronica)上,參展商看似甚具信心,認為智能工廠快將出現。

慕尼黑國際電子生產設備展號稱全球數一數二的業內展覽盛會,每屆都吸引世界各地大批參展商及買家到場。在2019年,大會佔用數個展覽廳,並劃分為多個行業展區,包括印刷電路板和電子製造服務,電纜、線圈和混合動力,半導體,以及未來市場和支援服務等。

智能製造轉型

慕尼黑製造業巨企西門子(Siemens)是參展商之一,其附屬公司Mentor Graphics推出的物聯網製造分析產品Valor IoT正是針對工廠實現智能製造轉型的主要工具。營業經理Markus Birkham稱:「工廠使用我們的系統,便毋須投資購買新機器或制定新生產程序和方法,也可以滿足工業4.0的要求。我們的硬體可以即插即用,為整個工場提供連網功能。」

慕尼黑ASM Assembly Systems公司專門向電子產品組裝市場供應表面貼裝技術設備、軟體和服務,在會上重點展示整合式智能工廠。

在一項即場示範環節中,ASM Assembly Systems的解決方案經理Alexander Hagenfeldt詳細介紹如何善用生產線數據以優化自動化流程。他強調,在自動化智能汽車(基本上是一種移動機器人)的編程工作中,生產線數據可以發揮重大作用,例如用作執行一系列與生產相關的任務。

數字革命揭開智能工廠序幕?這個慕尼黑國際展覽告訴你答案

ASM的展品不容錯過。

Alexander談及該公司對工業4.0的看法:「對我們而言,真正的整合式智能工廠將是一個融合智能機器及智能操作員的生態系統,兩者互相合作,發揮最大的生產效益。基本上,這是一種採用數字線程概念的系統,以數據驅動,但各供應商及夥伴公司必須通力合作,系統才可以順利運作。」

自動化機械

機械臂可說是工業4.0技術最顯而易見的實例之一,在會場內,相關展品隨處可見,而不少參展商都進行現場示範,藉此展示旗下機械臂的靈活敏捷性能。例如,Mycronic and Eletronic的機械臂可以高速安裝光碟及印刷電路板,KUKRA的機械臂則向路經展攤的與會者奉上啤酒。

數字革命揭開智能工廠序幕?這個慕尼黑國際展覽告訴你答案

不過,一些參展商則重點展示自動化機械在整合式工廠的重要性。

波蘭的Fideltronik便是其中之一。該公司專營能源管理系統,以智能工廠為首要對象,項目經理Krzysztof Pyclik稱:「我們的智能製造系統十分先進,能夠分析及有效利用數據。整體而言,我們認為本公司系統與市場上其他系統相比,擁有三大優勢,即把人工智能驅動的機器和工序整合起來、使用專用的物聯網傳感器,以及採用人工智能工業分析系統。」

另一家韓國參展商Koh Young Technology為微電子產業提供3D測量和檢測技術,並推出Ksmart品牌作為招牌。執行董事Peter Shin明言:「我們的Ksmart方案糅合了各種智能科技,包括本公司各種整合式檢測系統,例如錫膏檢測、自動光學檢測及人工智能生產分析等。綜合而言,這個方案既可提升生產力,也可以減低操作的成本。」

數字革命揭開智能工廠序幕?這個慕尼黑國際展覽告訴你答案

用戶可旋轉、放大或使用許多其他功能檢查和分析產品的3D圖像及其組成部分。

展商3D Interaction Technologies則在會上示範其新產品Govie 3D Editor的優點。執行董事Henry Wojcik說明Govie 3D Editor的應用範疇:「這是本公司的虛擬3D模擬系統,能如實呈現產品的製作過程。Govie 3D Editor有助用戶從多角度瞭解產品、產品功能及背後技術。整體而言,這個系統可以在任何生產環境使用,包括培訓及測試等,用途廣泛。」

LaserJob是另一家參展的輔助服務供應商,據稱也是德國首家生產激光切割印刷模板的公司。公關兼營銷經理Carmina Lantzsch希望今次參展可以提升公司知名度:「本公司生產PatchWork品牌的表面貼裝印刷模板及階梯式印刷模板,並推出了NanoWork品牌的納米塗層印刷模板。」

數字革命揭開智能工廠序幕?這個慕尼黑國際展覽告訴你答案

LaserJob展出利用激光切割技術生產的印刷模板。

據慕尼黑國際電子生產設備展所見,智能工廠或工業4.0的挑戰迫在眉睫。很多供應商都把智能工廠相關設備定為主要收入來源,而越來越多企業也開始明白其中的機遇,坐言起行。

<strong>中國製造業應朝著智能製造的方向深耕,圍繞企業的中長期發展戰略,根據自身產品、工藝、設備和訂單的特點,合理規劃智能工廠的建設藍圖,努力做「中國製造2025」的推動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