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在酒店上班,高管一個月2-3萬,但是一分錢都不存,這樣做對嗎?

楓40516767


古話說的好,“吃不窮,穿不窮,不會算計,一輩子受窮。”人在用錢的方面,真的要有個節制,有個划算。臺灣叫黃任中的(他父親黃少谷是國民黨將軍),家中非常有錢,光老婆都娶了四個,花起錢來眼都不眨一下。後來,由於他沒有規劃,萬貫家財,被他揮霍一空,他病死後,連安葬費都沒有。還是友人出錢辦的後事。

中國古話還有“積穀防饑,養兒防老”,積穀也就是教育人要有餘糧,養兒,也是說自已要攢錢,把兒子養大的同時,自已也要存些養老錢,而不是吃光,用光,身體健康的錯誤想法。萬一,病了,老了,又有誰會幫你呢?不管錢多,錢少?都要有個結餘。如果攢了十元,最多隻能用八元,把兩元錢存起來,這樣以備急需之用。

勤勞門第春常在,積善人家慶有餘,年年有餘,是每個人都希望的。過年的時候,每家每戶桌子上,都要整條魚,意喻來年,都有錢餘(存)下來。

人要勤勞,要做善事,要節儉持家,把錢餘下來,一文又一文,積少成多。積沙成塔,日積月累下來,就是一筆財富。只有給自已定下目標,多久買車,何時買房,養成良好的儲蓄習慣,夢想都會變成現實。不要攢多少,花多少,到兒子大了,還沒有房子,車子和票子。

父母也有老去的那一天,自已也要長大,獨自撐起家庭的一面,兒女成長、學習都要一大筆的開支,我們只有努力的攢錢,只有合理的支配金錢,才能一輩子過上平凡而正常的生活。在此,呼籲大家千萬不要做“月光族”呀!合理規劃,合理理財,讓自已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美好!


故鄉人和事


"吃光用光,身體健康。",以前沒有月光族這一說的時候,曾經流行過這句話。

你舅舅可能就是這樣的生活態度,吃光用光玩光,精神還挺好。就連你媽媽也是這樣的,說明你姥姥姥爺可能是混的比較好的一批人。最起碼在你媽媽小的時候家庭背景比較好,所以沒有存錢這種概念,也不會刻意省錢。

到了你這一代,發現自己的舅舅掙了那麼高的工資,卻又讓他的兒子來你家吃飯,心裡有點想法。而你家由於你媽媽大手大腳,也沒有多少錢,她又是一個伏地魔,總是幫她弟弟,造成了你對你媽媽也有看法。

有看法都是很正常的,你舅舅的確應該把高工資有計劃的進行節餘一點,很明顯是你舅舅沒做好。

以前我們這裡的王軍,對他媽媽意見很大。說他哪個舅舅都混的比他家好,結果他媽媽還是把家裡的東西往舅舅家送。


乙丙丁6



宇澤178144287


你舅這樣做絕對是不對的,以後一旦遇到什麼急事兒,比如生病什麼的,定會追悔莫急!還有孩子的成長和教育問題,以為花點錢上個好學校就可以撒手不管,只圖自己清閒,不僅會讓自己的形象在孩子心裡大打折扣,更會毀掉孩子的未來。還有你媽一味偏袒更是錯上加錯,已經是助紂為虐的節奏!





雨天沒傘


實話實說,這樣做不對,人不但有少年中年,還有老年的時期,雖然每個人的消費觀點不同,但應該全方面考慮,避免出現如一句方言所述,有了一頓捅,沒了敲米桶,人生再世,不是得過且過,而是要面對長遠的現實生活。


JAZ強


這樣做肯定不對呀,人一定要有積穀防饑這麼一個意識,現在工資高工作著,要為以後做計劃做準備做積蓄。最簡單的來說,像這次的疫情,如果好幾個月都開不了工的話,是不是要用到家裡的積蓄啊?如果沒有積蓄的話怎麼辦?吃什麼用什麼呢?況且年紀大了也要為老年積蓄啊,還有孩子的將來上學的費用,你舅舅自己準備成家的費用都要準備的呀,需要積累的地方真是太多了。而且工作也不是什麼鐵飯碗,要哪天工作沒了怎麼辦呢?像你舅舅這麼個活法肯定不行的。


熱巖之土


有人瀟灑一輩子,有人過了一輩子,有人是當日有酒當日醉,有人是看前思後,境界不一,對人生的看法不一。勸你媽叫你舅攢點錢,萬一有個病或什麼天災之類的,也有點經濟支撐。


丁建15


肯定不對的,不管工資多少,都要有計劃理財,把工資分成三分,把百分之三十存定,堅決不動那種,百分之三十做日常生活費用,再拿百分之三十去投資,比如股票或者基金等,剩下百分之十就存活期,存到一定數可以去旅遊什麼的,堅持下去,你會發現自已也會有個小金庫啦,比起做月光族,你會愛上這種方式,生活會越來越好的。


怡寶媽的後花園日記


大人的事,你盡到提醒責任就行啦,說多了他也不會聽,反而影響你們舅舅外甥之間的關係。

表弟正是青春期管教不好,升學問題就難辦啦


鐵馬秋風勁漠北月光寒


一個月2一一3萬,不存錢?怎麼花銷?再說,他存不存、對不對也與旁人無干呀,他自有他的打算。古人云:從儉入奢易,從奢入儉難。大慨他是奢侈慣了,這個得由他自已思維,旁人勸不了的,不是對不對旁人說了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