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金蟬和大面積養殖的金蟬有什麼區別嗎?

中農大地


野生的金蟾和養殖的沒有任何區別,養殖金蟬只是在孵化時有人工干預,不會在飼養上干預。因為金蟬不需要人工餵養飼料。只是在秋天將有蟲卵的樹枝摘下,集中存放。春末夏初,溫度適宜將帶有蟲卵的樹枝集中放在樹下。等蟲卵孵化,幼蟲會自己鑽到泥土裡。三年之後金蟬就會破土而出。人工養殖只是便於收穫。瞭解三農問題請關注我



村東頭的馬小賤


金蟬也叫知了猴,現在我們這邊的市場上一斤在60-70元,野生的直接按個賣,2只5塊錢。看價格野生的更貴一些,所以買的時候還是仔細分辨一下比較好。野生的和人工養殖的差別其實還是比較大了,不管是從外觀還是口感上都是有區別的,個頭和放心程度不一樣。

外觀不同

金蟬直觀的從外表也能分辨出來。野生金蟬因為一直在野外生存,所以表皮顏色為深褐色,腹背部顏色更深一點,有時候甚至為黑色,富有滄桑之感,個頭略微小一些,每個在4cm長。而人工養殖的金蟬就像是溫室裡的花朵,經歷的風吹雨打比較少,所以顏色更淡更漂亮一些,全身都是金黃的,因為有人專門養著,所以金蟬的個頭也更大一點。

放心程度不一樣

蟬鳴是夏天的聲音,而野生的蟬以前很常見,現在即便是盛夏也難在聽到蟬鳴叫的聲音了,可能跟人們過多采食以及地裡農藥的廣泛使用有關吧。按理說野生的金蟬在人們的意識中應該是更好的,畢竟帶一個野生的字眼,大家總會覺得自然的就是好的。其實不然,或許以前沒有使用化肥農藥時,金蟬是野生的好一點,可是現在人工養殖的卻更安全一些。

口感不同

撇去生長環境的影響,論吃起來的味道,那自然是野生的金蟬更勝一籌。野生金蟬在土壤中孵化後需要自己不斷使勁往外爬,沒有人來幫助,吃喝拉撒睡生活方面都需要靠自己完成,活動量比較大,從卵到蟬需要三年時間,鍛鍊的這三年讓它的肉質更緊實有彈性一些。而人工養殖的金蟬因為人為干預,養殖時間短,金蟬的活動量較少,口感更鬆垮一些,比不上野生金蟬的肉質。

總之,野生的現在是越來越少了,供應不了喜食者的需求了,所以才有人開始人工養殖了,兩種養殖方式養出來的金蟬區別還是比較大的,各有優劣。

你認為兩種金蟬還有哪些區別呢?歡迎評論區留言交流。我是布衣,喜歡就點贊加個關注吧。

布衣小農人


金蟬也就是知了猴,農村夏季常見的一種叫聲很大的小動物,鄉居小菜山區農村老家山林多,金蟬可不少見,而像我現在生活的海邊農村,房子周邊樹木多,也是有金蟬的,前段時間,晚上我們這裡亮燈,那些金蟬還老飛到房子裡面來呢;要說野生金蟬和大面積養殖的金蟬有什麼區別,其實主要是在營養成分含量、個頭大小方面有點差別,為什麼這麼說呢?

一、養金蟬不用額外餵食

雖說金蟬可以養殖,但跟平時我們所知道的養殖雞鴨甚至蜜蜂不太一樣,因為養殖雞鴨雖然可以放養,但還是要適量的喂些食物的,不然哪裡吃得飽;還有養殖蜜蜂,蜜蜂是可以自己飛出去採花蜜的,但寒冷的冬天,它們自己存的食物不夠吃,養殖戶也要喂些額外的糖漿給它們吃的;而養金蟬卻不需要給金蟬餵食,它們吃得很天然,而且是自主攝食的,養殖戶只需要給金蟬提供一個適宜生長的地方,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養殖。

二、樹種單一,金蟬營養稍微差點

因為金蟬吃食是吸食植物根的汁液獲取營養的,所以木質鬆軟、汁較多的樹種是金蟬的最愛;平時我們在農村看到的野生的金蟬是到處飛的,所以吃到的食物是不同樹類的汁液,比較雜。

而大面積養殖金蟬一般是在一片樹林裡面養的,這片樹林有可能是樹種單一的果園如桃樹園、蘋果樹園,還有可能就是種有根系發達的常見樹種的自家山林,有楊、榆、柳樹等等。

還有金蟬是會飛的,既然是養殖,是不可能讓金蟬到處亂飛的,到時候它們不回來了,損失大呢,所以,雖然樹林很大面積,但也是有紗網圍住的,金蟬飛不出去,它們吃的都是在這片固定的林區;而樹種是固定的了,也就那麼一種或者幾種樹,所以金蟬活動的地方有限,吃到的樹木汁液也是比較單一,營養方面來說,養殖的金蟬是不夠野生到處飛攝食吃的金蟬好,稍微差一點點。

三、養殖的金蟬個頭有大有小,不夠勻稱

此外,畢竟是養殖的,圍住的林區裡金蟬的數量也是比較多的,而樹就那麼多樹,那麼多隻金蟬一起吃樹的汁液,有吃多些的,有吃少些的,營養不一樣,生長的個頭也是不太一樣的,有大有小不夠勻稱,不夠野生的金蟬可以到其他的地方攝食吃,長得更好,個頭差不多。

所以,金蟬養殖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養殖,養殖的金蟬跟野生的金蟬一樣,是高蛋白、低脂肪,富含鈣、磷、鐵和多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食物。

若要買來吃的話,能買到野生的金蟬當然更好了,不過價格也會更貴的,畢竟物以稀為貴,現在野生的金蟬不夠早些年的多了,分佈比較散,野外捕捉挺費時間的,價格貴些,也是很正常的。


鄉居小菜


至於金蟬本身,是沒有任何區別的,所謂的養殖,只是人為的把金蟬的種子(也就是常說的卵枝)收集起來集中放養,以便於收穫(當然也是經濟行為,想賺錢),金蟬從入土開始到捉到它,跟野生的過程是一樣的,咱們想想就知道了,野生的金蟬卵枝是長期在樹上的,養殖的是人為的收集起來的,金蟬一生的循環過程沒有任何的改變,唯一的不同是:養殖的地方可以捉到更多的金蟬!鑑於野生金蟬的數量有限,不能滿足人們對金蟬的口味需求,有人就想辦法以此為盈利的目的了,這倒無可厚非,但是,小編還是有些擔心,金蟬早晚要絕種,不是養殖了,金蟬就會越來越多,原因是它的種子越來越少,早晚有一天,你想養,沒有種子,倒不如讓它自然繁殖,但是,吃貨們是不會放過它的,會逮的一個不剩。

好了,撤的遠了,不剩就不剩吧,自生自滅那也沒辦法,還沒聽說有人工合成、基因干預等辦法培育金蟬的,要是那樣,真要考慮跟野生金蟬的區別了。今年整體偏乾旱,金蟬出來的減少,價格也高了起來,大集上出售一隻一塊,還一個不剩,由此可見,養殖金蟬,弄好了還真的能賺錢。有意向養殖金蟬的朋友評論區交流!








大邳知了哥


金蟬直觀的從外表也能分辨出來。野生金蟬因為一直在野外生存,所以表皮顏色為深褐色,腹背部顏色更深一點,有時候甚至為黑色,富有滄桑之感,個頭略微小一些,每個在4cm長。而人工養殖的金蟬就像是溫室裡的花朵,經歷的風吹雨打比較少,所以顏色更淡更漂亮一些,全身都是金黃的,因為有人專門養著,所以金蟬的個頭也更大一點。

至於金蟬本身,是沒有任何區別的,所謂的養殖,只是人為的把金蟬的種子(也就是常說的卵枝)收集起來集中放養,以便於收穫(當然也是經濟行為,想賺錢),金蟬從入土開始到捉到它,跟野生的過程是一樣的,咱們想想就知道了,野生的金蟬卵枝是長期在樹上的,養殖的是人為的收集起來的,金蟬一生的循環過程沒有任何的改變,

唯一的不同是:養殖的地方可以捉到更多的金蟬!鑑於野生金蟬的數量有限,不能滿足人們對金蟬的口味需求,有人就想辦法以此為盈利的目的了,這倒無可厚非,但是,小編還是有些擔心,金蟬早晚要絕種,不是養殖了,金蟬就會越來越多,原因是它的種子越來越少,早晚有一天,你想養,沒有種子,倒不如讓它自然繁殖,但是,吃貨們是不會放過它的,會逮的一個不剩。

1、人工養殖金蟬孵化時間短,人工達到金蟬卵孵化好的時間集中在35-40天左右,野生的金蟬卵自然孵化條件下在1-2年孵化。

2、人工孵化率高達80%以上,野外自然孵化率低達5%以下,因此野生成活率遠遠沒有人工孵化的高。

3、人工養殖的金蟬在地下的生長時間和野生金蟬在地下的生長時間一樣,所以出土後和野生的金蟬口味、色澤等都一樣。

放心程度不一樣

蟬鳴是夏天的聲音,而野生的蟬以前很常見,現在即便是盛夏也難在聽到蟬鳴叫的聲音了,可能跟人們過多采食以及地裡農藥的廣泛使用有關吧。按理說野生的金蟬在人們的意識中應該是更好的,畢竟帶一個野生的字眼,大家總會覺得自然的就是好的。其實不然,或許以前沒有使用化肥農藥時,金蟬是野生的好一點,可是現在人工養殖的卻更安全一些。

因為金蟬吃食是吸食植物根的汁液獲取營養的,所以木質鬆軟、汁較多的樹種是金蟬的最愛;平時我們在農村看到的野生的金蟬是到處飛的,所以吃到的食物是不同樹類的汁液,比較雜。

而大面積養殖金蟬一般是在一片樹林裡面養的,這片樹林有可能是樹種單一的果園如桃樹園、蘋果樹園,還有可能就是種有根系發達的常見樹種的自家山林,有楊、榆、柳樹等等。


第一美女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金蟬上市時刻,聽到知了的叫聲,就想起小時候捕捉金蟬的場景。那個時候條件不好,農村的各種野果小昆蟲成了我們兒時的美食,金蟬特別好吃,裹上面汁油鍋一炸,撒上十三香那是特別的香。而隨著這麼多年的瘋狂捕捉,金蟬數量也是越來越少,人工養殖的金蟬也是越來越多。

那麼野生的金蟬和人工養殖的金蟬有什麼區別?到底哪個好吃?

市面上目前金蟬的零售價格在一元一個左右,飯店加工好的價格要貴上一些。而商家反饋,人工養殖的金蟬,通常要比野生的價格低上一些。而且銷量也沒有野生的好賣,人們認為野生的口感會好上一些,雖然價格貴上一些,但是人們更願意去選擇野生的金蟬。

不管是野生的還是人工養殖的金蟬我都嘗過,個人認為兩種金蟬的口味區別不大,至於營養方面那就更不要說了,如果強調營養健康的話,我覺得還是不要去吃金蟬了,寄生昆蟲除了有一定的蛋白含量,根本就沒有多大的營養價值。

另外不管是野生的還是人工養殖的金蟬,生活習性沒有多大的區別。即使人工養殖的金蟬,也是散養在果園內,以樹體的根部汁液為生,那些說人工養殖用飼料的,也真的是讓我腦洞大開眼界。

其實影響金蟬的口感,主要取決於滋生金蟬的樹體品種,金蟬主要以吸收樹體根莖的汁液成長,從卵到蟲一般需要3~5年的時間,有些金蟬品種甚至需要8~10年甚至坑啊浪。更長的時間才能破土而出。所以不同種類的樹種,會影響金蟬的口感和味道。

一般來說老樹生長出來的金蟬,口感會好一些,因為樹體汁液營養豐富,金蟬吸收成長的會更好,而小樹的營養成分較差,生長的金蟬後感也就相對會差上一些。

所以真正影響金蟬口感的原因,主要就是樹木的品種和生長年份。不管是人工還是野生,都是靠吸收樹汁長大的,環境一樣,所需的養分一樣,也就沒有多大的區別,只不過人的心理作祟罷了,過油一炸,都是一個味道!!


賣柚子的小夥子


據聽說:所謂的“養殖”只是給卵向幼苗轉化,提供更適宜的環境,提高了成活率,其它的一切都是在自然環境下,自由完成的。你所嚐到的口感不一樣,原因在於後期的儲存問題所帶來的口感差異。

換句話說:金蟬“養殖”就是把別的地方的蟬集中放到一塊地裡。由散兵變成集團兵。目前這種種植方法散落在民間,真正掌握的人較少,但道聽途說的方法很多,大多不可信。

再說一句,養殖的更健康,為什麼呢,因為養殖戶為了提高產量,地裡絕對不會用藥的,除草劑都不能用,因為任何一種農藥都可能殺死地下金蟬的幼苗。


越來新銳


個人感覺沒有區別,因為現在的所謂金蟬養殖無非就是選一塊比較好的,本身就可以產生野生金蟬的地方,然後投入金蟬種,然後任其生長出土後人工採集,這種所謂的人工養殖無非就是人工投種然後收集的時候,收集數量會比野生金蟬的收集數量多一些而已。至於經常走,很多都是買過來的金蟬種。而人在經常的養殖過程中沒有起到任何作用,養殖過程中並沒有投放任何飼料,也沒有進行疾病預防之類的行為。地還是那塊地,種還是那個種,金蟬該吃啥還是吃什麼,該得什麼病還是得什麼病,要死還是得死,人的行為僅僅只是增加了金蟬的單位面積的產出數量。對金蟬的品質沒有構成任何影響,所以個人覺得野生金蟬和大面積養殖的金蟬,沒有過多區別。





愛折騰的老程


區別就是走地雞和肉食雞的區別。


孤篷萬里任我行


感謝瑤琴~

市場上賣的知了猴大部分都是養殖的?養殖的是不是比野生的品質差很多?怎麼區分哪是養殖的哪是野生的呢?”

商販:養殖和野生的是可以看出來的。

每到夏天,在濟寧農貿市場海鮮區,金蟬(知了猴)被擺在最顯眼的位置。“我的金蟬都是野生的,一個6毛,養殖的便宜些,一個5毛。”賣了20多年金蟬的趙若蘭說,原來市場上的金蟬都是野生金蟬,這幾年野生的越來越少,養殖的佔到了大多數。

“野生口感好些,雖然貴些,但還是野生的好賣。”趙若蘭說,辨別金蟬是野生還是養殖並不太難,養殖金蟬一樣通體發黃、比較亮,個頭比較均衡且稍大一些,而野生的金蟬的腹部和背脊的地方發黑,個頭稍小,且大小不一。養殖的金蟬腹部雖然大,但是空的、肉少,野生的腹部有很多肉,因此口感上是有點區別的。

養殖戶:養殖金蟬只是為蟬提供生長環境。

金蟬養殖會像家畜家禽養殖那樣,需要很多的人工干預嗎?對此養了七八年金蟬的劉先生說,養殖金蟬與養豬養雞是完全不同的。

劉先生介紹,養殖金蟬首先是建好養殖地和育苗大棚,在夏天或初秋,將收集買來的卵枝在大棚裡育種,新育出來的小蟲個頭比螞蟻大不了多少,通體潔白半透明。要把它們撒到養殖地的樹底下,它們在地面爬十幾分鍾後,就會鑽入土中,吸食植物根系養分,慢慢長大。

養殖戶需要做的是,在離樹幹基部1米左右,挖掘深約10到30釐米有規律的窄溝,目的是為了以後方便挖掘和捕收;“殖種”後要蓋土壓實,還要做到土質鬆軟、肥沃、無汙染;還要做到寄主植物根系正常生長髮育、幼嫩發達多汁;另外冬季應在殖種區域覆蓋麥秸、稻草、玉米秸等,以保持地溫。

“它們得在地下一般生長三年,甚至更長時間才爬出地面。”劉先生說,因為知了猴只吸食根上的養分,養殖戶沒有任何專門的飼料可以餵養它,所以養殖的跟野生的幾乎是完全一樣的。養殖戶所做的,只是將它們收集起來,為它們提供一個更適宜生長的環境而已。

專家:養的也有其優點擔心質量是多餘

“野生的或天然的就比養殖的要好,這是一般人的認識,這種認識也就使得野生金蟬價格會比養殖的高一些,其實兩者沒啥明顯區別。”山東農業大學植保學院教授劉玉升說,近年來,越來越多人喜歡吃金蟬,導致需求量上升。這與逐漸變少的金蟬形成供需矛盾,金蟬的價格逐年升高。許多人瞄準商機,人工養殖金蟬的基地逐漸多起來。

“金蟬因為是無脊椎動物,人工養殖的金蟬食用其實更安全。”劉教授說,金蟬不像豬、雞、羊等脊椎動物,養殖時可以將催化劑、激素加到飼料中加快動物生長髮育。作為無脊椎的金蟬,它“吃飯”時需要將像針管似的吸管插到樹根裡,吸管很細,很難用催化劑、激素等,並且在養殖基地中,金蟬生活的樹根、土壤很少打農藥,基地中的金蟬比基地外的金蟬殘留更少的農藥,食用更加安全。因此對養殖金蟬的質量擔心是多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