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政府金融政策量化寬鬆,那老百姓是合理負債好,還是多儲蓄好?

夜雲51705867


根據目前政府金融政策,市場上的貨幣會比較多,好比水龍頭擰的更大,水自然就多了,這樣經濟循環會順利些,但會有一定的通貨膨脹,做為普通老百姓,除了正常的儲蓄,可以拿出一半的錢用於投資,如股票,基金等,因為經濟發展了,必然在股市上有所表現,另外不建議去炒房,因為國家已提出房住不抄的選擇,大家買自己夠用的就行。如上,希望有所幫助,謝謝


趙海983


政府採用量化寬鬆政策是為了扶持國企、央企、中小企業、基層建設、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而不是普通的老百姓。我國居民的債務從2014年的18萬億,增長到如今的50多萬億,其中主要的債務來源就是房產按揭。

居民要想形成負債的主要方式就是房產購買,現在剛好恆大75折在搞促銷。隨便購買一套200萬的房產,就可以按揭140萬,每月支付7500元,可以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有房一族。只是在這些年的房產經過了暴漲時候,房地產市場的收益來源要靠租金收益,而不是靠房產升值潛力。未來還會出現房產稅,說不定還跑不贏通貨膨脹。

想來未必願意?可還有什麼可以值得投資的呢?機會在從經濟高速增長轉為中速增長之後,投資機會和獲利能力也在不斷地下降。要想找到合適的投資渠道不容易。


那麼是否可以走儲蓄這條路呢?從目前的趨勢看,更是不值得!

我國疫情出現後,在2月3日和2月4日分別對貨幣市場投放了1.2萬億和5000億的逆回購,接著又是扶持政策的不斷出臺,LPR也下降100基點到了3.15%的低水平。可是,M2貨幣供應量增長率卻是一點也沒有閒下來,在2019年12月達到了2018年以來的高值——8.7%,預計未來還會突破9%,甚至可能會達到10%的可能。要想貨幣不貶值,那就是要跑贏貨幣貶值率,可是這樣看來幾乎不可能。

那麼,是否可以跑贏通貨膨脹呢?

我國面前相對穩定低風險的投資就是大額存款,最多也就是5%,而且還有存在中小銀行的風險。可是,2020年1月的CPI卻是達到5.4%,存款利率不僅跑不過貨幣貶值,如今連通貨膨脹也跑不過。那麼,存銀行也等於在不斷貶值。

可要是投資股票、基金、投資、黃金、外匯可以嗎?這個就要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不能一概而論。畢竟存在的風險,而每個人對風險的承受能力也不盡相同。

融資欠債在目前的情況下,沒有太多的合適投資渠道,肯定還是不建議的。可是,把錢放在手裡有看著天天貶值,連大額存款都不是一種好的投資渠道。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等,等待機會才是最佳的投資策略!


鞅論財經


首先必須要說,現在政府的金融政策是寬鬆,但遠遠沒有到量化寬鬆的級別,量化寬鬆是日本央行率先發動的概念,意味著大量購買長期國債進行印鈔撒錢,這與現在的方式有明顯的區別。

2019年我國經濟遭遇了明顯的下行壓力,也因此政府出臺了更多的寬鬆政策,從財政和貨幣兩方向進行經濟支持,題目中所說的主要是貨幣政策,這意味著主要是降息等寬鬆手段釋放出來流動性。

在這種情況下市場會有明顯的改善,一方面是企業融資的成本變低了,帶來這些企業經營壓力的減少,同時理財產品和資本價格會在流動性的推動下開始上漲。這時候一般通貨膨脹水平也會有所抬升。

所以在這種時候老百姓進行儲蓄並不能說是錯了,但是不是最佳的選擇,一方面是由於降息等方面的影響,存貸款利率會有下調,這樣對於儲蓄來說是有一定的損失的,另一方面流動性推升的理財產品收益變高,以及由於通貨膨脹較高吞噬的利潤,可以認為如果沒有進行合理的理財的話,那麼儲蓄的資金就是在損失的。

我看到題目中有一個詞叫做合理的負債,這就是一個比較正確的說法了,因為作為個人和家庭投資者來說,負債是不應該被鼓勵的,這意味著更高的槓桿率,這可能在泡沫增加的時候有一定的盈利,但同時伴隨著風險的疊加,很可能造成鉅額的虧損。但是合理範疇之內的負債在通貨膨脹和貨幣寬鬆的時候是一個相對較好的選擇,不過對於對此沒有清晰認知的投資者來說,這依然不值得鼓勵,更好的方式可能是購買一些基金類產品,讓專業的人幫助投資。


諮詢師天生


政府貨幣政策寬鬆,意味著流動性安排更充分、利率更低,意在通過這樣的手段促進企業投資、促進個人投資和消費:企業貸款成本更低,個人把錢存到銀行不如以前收益好、借錢消費或投資反而比以前划算。

在投資、消費不足的時候,也就是經濟增長乏力的時候,這是凱恩斯經濟學和結構經濟學慣用的手法;刺激經濟保持一定的活力,等待經濟結構調整完畢,等待新科技產業化,重新開始新的繁榮週期。

市場有無形之手,政府有有形之手;通過寬鬆的貨幣政策推行就是有形之手在推動市場向投資、消費前進。

做為個人,很難不跟隨有形之手的指揮;因為好處在那裡擺著,如果你曾經對即將進行的投資或消費還有些許猶豫,這時就容易做決定了。當然還會有人繼續儲蓄,因為他沒有合適的投資或消費計劃。


雲端美


目前基於疫情的不確定影響及經濟下行壓力的影響,國家採取的寬鬆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可謂是非常果斷,並且用力之猛可謂是讓大多數人驚歎。

概括而言之,穩民心,穩市場,經濟增長的強心劑。至於說針對普通大眾是合理負債好,還是多儲蓄好,我認為是根據個人需求。下面具體來分析一下。

1.寬鬆的目的就是刺激居民的需求。首先來看居民的負債主要是房貸、短期消費貸款、一般日用品消費,其中房貸是促使居民負債率增加的重要驅動因素,伴隨著LPR利率的下調(其實還有下調空間)無疑會促進剛需購房者的購買慾望。

再看供應端,“房住不炒”的壓制政策仍會持續,樓市調整的政策不會放鬆,所以房價也不會有較大波動。所以說房價的穩定預期和購房成本的下降將極大刺激未購房者的購房需求。這時合理的增加負債也無可厚非。

2.縱觀經濟發展史,通貨膨脹後必然要會通貨緊縮,而通貨緊縮後也必將經歷通貨膨脹,這是正常規律性現象。但是這每個區間跨度時間都比較長。至於我們現在所處的階段,我認為是在通貨膨脹的上升期,畢竟穩增長是第一要務,2月10日公佈的1月份CPI同比上漲5.4%,漲幅比上月擴大0.9個百分點,創近8年來的新高。但是一般家庭的儲蓄率是比較高的,可以抵消一部分通貨膨脹帶來的不良影響。但想要跑贏通脹,還是要通過投資。

總之,依據目前形勢,穩房價的形勢不會變,穩增長的形勢也不會變,要想獲得收益超出社會平均收益率,只能依據個人需求進行合理的理財規劃了。以上僅是個人對政策的理解,歡迎大家評論交流。


可可樂樂541


政府的金融政策量化寬鬆不是政府主動為之的,而是根據宏觀經濟的運行狀態被動選擇的結果。貨幣寬鬆的背後是社會總的回報率一直在下降,回報率下降的時候選擇負債並不可取,除非你個人能獲得超越社會平均水平的回報率,否則還是儲蓄吧。

政府貨幣政策量化寬鬆是為了應對經濟增速下降

政府貨幣政策調整的出發點是為了經濟能更加平穩的運行,所以貨幣政策會根據經濟的發展情況進行調整,而不是由貨幣政策引導經濟:

  • 經濟發展過熱時通過更緊的貨幣政策來給經濟降溫;

  • 經濟發展速度過慢時則通過寬鬆的貨幣政策來適當刺激下經濟。

這一點可能有些難以理解,但是我們比對下最近20多年貨幣政策與GDP直接的關係就能很容易地發現這種現象:

這張圖是從1990年至今我國曆年的GDP增長率走勢圖,1999年(圖中紅圈位置)是我國在1992年到2007年這15年高速增長的谷底,經濟在99年軟著陸後一路反彈並且在2007年重新到達巔峰,在這10年時間裡,我國的GDP增速從8%一直提高到了14%。、

而存款利率的變化卻有明顯地滯後性:

在1999年GDP開始復甦並且以比較高的速度增長時,我們在2002年(圖中紅圈處)反而做了一次降息,貸款基準利率從5.85%降低到5.31%,存款利率則從2.25%降低到1.98%。降息的速度比GDP開始增長的起點晚了整整3年。

而GDP在2008年拐頭向下時,央行從在08年9月份進行了一次降息,並且在隨後一年將存貸款利率快速降低迴99年的水平。這次央行的反應速度要比之前快速一點,只花了9個月時間就糾正了錯誤,當然,對08年還有印象的人都會記得,促使央行下調利率的出發點是美國的次貸危機,如果沒有這個強有力外部因素的干擾,降息的時間還會往後延。

從這段調控歷程可以明顯看出,貨幣政策的調控是有明顯滯後性的,經濟好了貨幣政策會趨緊,經濟差了貨幣政策才會變寬鬆。

經濟增速走低的時候,貸款利率走低相對滯後,通過貸款獲取超額回報的難度很高

那麼,要不要貸款呢?在做這個分析之前,我們先把GDP增速和貸款利率之間做一個對比:

從圖上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貸款利率增長的彈性是比較低的,在1999年到2014年這15年時間裡,貸款利率最高只到7.47%,最低也有5.31%,差額不到2.16%。而GDP增長的彈性就要大太多了,最高的14.23%跟最低的7.3%有接近7%!

也就是說,在經濟高速增長的時候,GDP增長帶來的社會平均回報率很容易覆蓋貸款利率,此時通過貸款給自己加槓桿是有益的。

但是在經濟增速走低時,GDP的增速跟貸款利率的差額變的很小,其實還有一種圖上沒有的情況,即貸款利率調整的滯後導致貸款利率有可能會在經濟突然失速時候超過社會平均回報率。顯然,在經濟增速走低,貨幣政策逐漸寬鬆時候,通過貸款跑贏社會平均增速是很難的,一不小心就會反受其害。

如果有能力獲得超額回報,合理負債依然有可取之處,但不適合普通人

是否選擇合理負債本身是一個很私人的事情,最終的決策依據當然是個人是否有能力獲得超額收益。

獲取超額收益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在某些依然能保持高速增長的行業裡創業,此時貸款利率比較低而行業增速比較高,通過這樣的剪刀差就能獲得更豐厚的回報。

這個邏輯也能用到股市。

為什麼貨幣政策寬鬆時能在股市獲得超額收益呢?按照很多人的常識,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經濟增速減慢應該導致股市下跌才對?

從企業的質地來說,上市公司肯定是這個國家最優秀的企業,能上市的公司基本上都是行業的龍頭。我們假設某行業的平均增速是10%,行業龍頭的平均增速可能會達到20%甚至更高。以此類推,上市公司作為一個整體,能創造的平均回報率是要高於社會平均回報率的。所以,投資股市的邏輯就有點類似與找到高速增長的行業以獲取超額回報一樣。

在經濟增速走低時,銀行能給於的無風險利率也會變得很低,此時,能獲取遠超社會平均收益率的上市公司就會變得很有吸引力,那麼通過持有股票來獲取這樣的超額收益就成了很多人的選擇,於是大量資金會湧入股市進而推高市場價格。股票市場價格走高後,隱含的收益率就會降低,最終使得買入股票獲得的收益率與社會平均回報趨同。

反過來,經濟增速走高時,銀行也跟著加息,銀行能提供的無風險收益率就變得很高了。此時,通過承擔持股風險來獲得超額收益的吸引力就下降了,很多保守的資金迴流銀行體系。股票價格走低後,隱含的收益率就會走高,最終使得買入股票的風險溢價足夠補償持股的潛在風險。也就是說,在經濟不好時擁抱股市的人,出發點就是為了獲取超越社會平均的收益率。

所以,如果你有足夠能力從某些領域獲得超越社會平均回報率,保持合理負債比較好,反正還是乖乖儲蓄吧。



金融筆記


金融政策寬鬆意味著通過增加金融體系流動性、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來實現經濟穩定運行的。會產生如下影響:

第一、減輕企業貸款和融資成本,這對實體經濟投資和創業有促進作用,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第二、使得錢存入銀行變得“不划算”,從而能間接拉動日常消費和大宗消費。例如,降息可以降低房貸壓力,利好房地產市場。

利好股票市場,樹立市場信心,抵禦股市崩盤和系統性風險,從而維護金融系統的穩定。在結構性調控下的差異化競爭與高校資源配置都將對一個金融體系的健康成長有益,並使其更具競爭性和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