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時蝗災高居歷代之冠 遮天蔽日填滿溝壑 所過之處寸草不生

2019年底起源於非洲東部的蝗災渡過紅海已經進入到歐亞大陸,目前已經侵入到了印度和巴基斯坦,距離我們僅一步之遙。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更是向全球發出預警,對此次蝗災的肆虐要引起高度重視,防止遭蝗災入侵的國家出現糧食危機。

元朝時蝗災高居歷代之冠 遮天蔽日填滿溝壑 所過之處寸草不生

中國作為農業大國,歷史上曾飽受蝗災之苦,從先秦到清代乃至民國因蝗災造成的重要災害頻頻出現。尤其在中國歷史朝代中堪稱“短命”的元代來說,竟然有68年都有蝗災,共發生了175次,頻發程度一舉奪魁。在蝗災面前,元代統治階層的面對措施也與歷朝歷代不同,他們採取了放任蝗災坐視不管的“天命主義”。認為世間的一切都是上天對下界不滿的懲罰,要想免除蝗災只能靠檢討自己執政不力來消除,元順帝甚至不惜頒佈罪己詔來消災避難。但這樣的做法並沒能讓蝗災受到絲毫減弱,反而讓農業生產和百姓生活遭受了嚴重的損害,呈現出一幅幅“嘉穀一葉忽中毒,芃芃枝葉皆枯乾”的末世人間地獄圖。

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帶領著元朝已經開始步入末期。4月的時,“別十八里部東三百里蝗害麥”,當時蝗災已經是遮天蔽日,漫天的蝗蟲多到了什麼程度呢?“……皆蝗,食禾稼草木俱盡。所至蔽日,礙人馬不能行,填坑塹皆盈。”漫天黑壓壓的蝗蟲,所到之處無論莊稼還是野草全部被啃食精光。蝗蟲已經多到了行人無法在路上行走,路邊的溝壑中全部爬滿了這些永遠吃不夠的蝗蟲。那麼蝗蟲席捲之後“大飢”便成為了必然結果。

元朝時蝗災高居歷代之冠 遮天蔽日填滿溝壑 所過之處寸草不生

等到了8月的時候,便有“大都霸州、通州,真定、彰德、懷慶、東昌、衛輝,河間之臨邑,東平之須城、東阿、陽穀三縣,山東益都、臨淄二縣,濰州、膠州、博興州,大同、冀寧二郡,文水、榆次、壽陽、徐溝四縣,沂、汾二州及孝義、平遙、介休三縣,晉寧潞州及壺關、潞城、襄垣三縣,霍州趙城、靈石二縣,隰之永和,沁之武鄉,遼之榆社,奉元及汴梁之祥符、原武、鄢陵、扶溝、杞、尉氏、洧川七縣,鄭之滎陽、汜水,許之長葛、郾城、襄城、臨潁,鈞之新鄭、密縣”大片地區遭受蝗災。

在地裡糧食被蝗蟲啃食一空的情況下,各地糧價大漲。大都路白銀一錠僅僅能夠得到大米八斗,在益都路營州陰縣米價更是飆升到了一斗大米需要一斤黃金。這樣的價格根本不是普通百姓能夠承受的,於是在萬般無奈之下,百姓只能去捕捉蝗蟲來充飢,並趁蝗蟲還沒飛走的時候多捉一些來曬乾後儲存起來希望能夠捱過糧荒。

元朝時蝗災高居歷代之冠 遮天蔽日填滿溝壑 所過之處寸草不生

但很快隨著蝗蟲把糧食吃完後飛走,連蝗蟲都沒有吃了。於是走投無路的百姓在飢餓下不得不做出了“人相食”的悲劇。就在元順帝天子腳下的京師,通州百姓劉五因飢餓實在忍受不住,竟然將自己的兒子殺死後煮食了。

蝗災過後不單百姓沒有吃的,元朝士兵也餓得找不到吃的,於是也出現了抓百姓煮食的惡行。當時有一群士兵抓住了一位名叫李仲義的男子,不由分說就要將他殺死後煮吃了充飢。李仲義的老婆劉翠哥見狀趕緊上前跪在地上向士兵求饒,邊哭邊對士兵說:“你們抓的是我的丈夫呀,求求你們放他一條生路吧!我家裡還有一缸大醬,大米1鬥5升,就藏在我家地裡,我可以帶你們去挖,求求你們放了我丈夫吧!”

士兵們聽後疑為緩兵之計,根本不相信劉翠哥所言。劉翠哥一見實在沒法,只能再次向士兵求饒“我老公又瘦又小,吃起來沒肉又沒味。我聽別人說女人又胖又黑的吃起來味道不錯,官爺你看我,不正是又胖又黑嗎?我願意給你們煮了吃,但請你們放過我老公!”最終這些士兵打量以後,放過了李仲義而將他老婆劉翠哥殺死後煮食了。

早已經風雨飄搖的元朝統治,也就在這一次次的災荒帶來的社會動盪中走向了末路,該到了謝幕的時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