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黃,黃河魂,探祕甘肅一段黃河如何登上《國家地理雜誌》

在路上,不為行走,不為某人,只為在未知的途中找回最真的自己

------ 題記


黃河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中國人稱其為"母親河"

黃河黃,黃河魂,探秘甘肅一段黃河如何登上《國家地理雜誌》


黃河流域西界巴顏喀拉山,北抵陰山,南至秦嶺,東注渤海。流域內地勢西高東低,高差懸殊,形成自西而東、由高及低三級階梯。黃河發源於青海,成河於甘肅,先後流經甘肅境內甘南藏族自治州、臨夏回族自治州、蘭州市和白銀市四市,共長913公里

黃河黃,黃河魂,探秘甘肅一段黃河如何登上《國家地理雜誌》

蘭州作為西出陽關中的絲路之重鎮,其絲路文化、黃河文化、宗教文化構成了蘭州旅遊的核心內容。而我們今天要介紹的正是集絲路文化、黃河文化、民俗文化於一體的中國最長的百里黃河風情線。黃河風情線,可謂是蘭州最出彩的旅遊線路之一。

黃河黃,黃河魂,探秘甘肅一段黃河如何登上《國家地理雜誌》

黃河風情線也是蘭州的咽喉,東西通車,南北通橋,為此也是交通長廊,風情線上首屈一指的是素有“天下黃河第一橋”美譽的中山橋。黃河沿岸還有蘭州四十里黃河風情線中最具代表性的雕塑“黃河母親”,她是目前全國諸多表現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的雕塑藝術品中最漂亮的一尊,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黃河黃,黃河魂,探秘甘肅一段黃河如何登上《國家地理雜誌》

白銀境內黃河多處呈現龍飛鳳舞的壯美景觀。華夏自然奇觀黃河石林與丹霞地貌,形成黃河九曲、石林偉岸恢宏壯美的景觀帶。正如作家周永紅先生所詠:尤宜探險獵奇,觀一部天書,消息載於巖縫裡; 漫說爭雄逐霸,入千年隧道,風雲沒在石林中。

黃河黃,黃河魂,探秘甘肅一段黃河如何登上《國家地理雜誌》

絲綢之路與九曲黃河在白銀交匯,寫就了恢宏歷史和燦爛文化。西漢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在今白銀境內黃河岸邊設鶉陰縣(東漢時改為鸇陰縣),縣城黃河岸邊置鶉陰古渡。鳥瞰鶉(鸇)陰古渡,既像帝王皇冠上的銀簪,又像開弓的箭。鶉(鸇)陰古渡既是軍事要津,也是商旅絡繹之道,和平與征戰在兩千多年的絲路歷史長河中不斷演繹著傳奇故事

黃河黃,黃河魂,探秘甘肅一段黃河如何登上《國家地理雜誌》

沿著這條水域,在黃河邊上走走,已然成了我見到黃河必修的課程。2002年底我寓居北京後,八年的時間裡,我再沒有去過蘭州。但幾乎每年我都要回一趟張掖,途徑黃河。北京到張掖的火車從寧夏中衛經過,那裡的黃河叫沙坡頭。中衛段黃河在萬山環抱之中千迴百轉,勢若巨龍,宛如畫卷。中衛的黃河和蘭州的黃河有很大的區別。車過沙坡頭,我卻總是無緣無故的想到蘭州的黃河。黃河從蘭州市穿城而過。蘭州的黃河,已成為蘭州城市的一張名片,已成為蘭州的一部分。天下黃河第一橋的景緻,也已深深地鐫刻在我的腦海中。


黃河黃,黃河魂,探秘甘肅一段黃河如何登上《國家地理雜誌》

初春的黃河灘頭,草木還沒有競發,水鳥正陸續初至。風吹過來,已沒有了凜冽的寒意。河堤朝陽的地方,小草已煥發出春的生機。向更遠的地方看去,寫春的人,早已支起了畫架。

我在河床露裸的地方撿拾幾塊了石頭。我在想,黃河經歷了多少歲月的沉澱和巨流的沖刷,才把那幾塊珍藏了億萬年的石頭呈現在我的面前,饋贈與我,蘭州的黃河,這是我們前世的一段姻緣、今生的一段情結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