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增綠化面積達到四分之一個亞馬遜雨林

  阿里巴巴的螞蟻森林確實起到了作用,但是,相對而言“退耕還林還草”政策起到的作用恐怕就是“大象森林”了。

  自1999年開始正式實施,預測於2025年完成生物學週期的“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將成為人類歷史上典範性的生態修復工程。

  生活中城鎮的居民恐怕很少聽到這個政策,就算知道也是感受不深的。事實上這個政策對中國、對世界影響之大,遠超你的想象。如果以1995年到2025年的三十年為尺度,中國將成為地球上唯一一個同時實現了全面工業化與環境全面好轉的國家。

  這三十年裡,中國工業總產值躍居世界第一,同時森林面積(不是這個奇葩的“綠化面積”,是實打實的森林面積)大幅增加,即將成為歷史學家研究的對象。

  對於中國自己而言,2000年-2005年是中國的重要轉折期。

  這一時期中國完成了工業化的原始積累,由“農業向工業輸出”轉變為“工業向農業反哺”,由此開始了“退耕還林還草”工程。

中國新增綠化面積達到四分之一個亞馬遜雨林

  這是我的家鄉,四川樂山山區的一個小山村。目力所及之處那些森林,在2000年以前全部是梯田,20世紀50年代修建的農田水利灌溉工程依舊還在,就是那口山灣塘,可是等待灌溉的農田已經全部成了樹林。

  神奇的是,那口山灣塘以前每年都要經受好幾次山洪暴發的考驗,而真正春耕的時候需要用水,塘裡卻沒什麼存水,為了分配灌溉用水經常大打出手。如今山灣塘早已成了魚塘和小孩子戲水的地方,卻再也沒有洪水之虞,下再大的暴雨也沒問題。森林吸收了大量的雨水,山灣塘下面的山溝裡再也難以看到滾滾山洪。

  1998年我參與修建了家鄉的最後一塊梯田,梯田剛剛壘好最後一塊石頭,退耕還林了。我、我父親、我外公三個人面面相覷,汗水都還沒擦乾你告訴我這玩意兒不能用了?我們一怒之下乾脆全部種了柿子樹,好歹這也是樹,也能有點收益嘛對吧。

  然後一家人就進城生活了,那些柿子樹全部便宜了村裡的小兔崽子們……

  大規模的農業轉移人口是中國實施“退耕還林還草”政策的底氣之一。工業蓬勃發展大量吸納農業人口,不是很適合耕種的土地就能退出來用於生態恢復,同時推行多年的九年制義務教育也滿足了工業發展需要的工業化人口,退耕還林還草順理成章。

  我國近年年均城鎮化率提高1.2個百分點,近年來相當於有8000萬人脫離農業轉為城鎮人口,製造業、服務業吸納了這些人口。目前僅有2億人還在從事農業,離我國按照國際先進水平所需的農業從業人口1.5億的目標已經不遠了。

中國新增綠化面積達到四分之一個亞馬遜雨林

  如圖表所示,2016年-2017年農業從業人口減少552萬人。注意,這個數據是“從事農業的人口”,而不是“在農村地區就業的人口”。 因為在農村工作,有可能是幹農業,也有可能幹的是工業或者服務業。

  按照我國2015年人均耕地面積0.09公頃計算,退出耕地49.68萬公頃,745萬畝。當然這些面積不可能全部用於退耕還林,也有一部分是轉移到規模化農業企業來進行機械化耕種。但是至少在雲貴川、黃土高原等等不適合規模化農業的地方,是有很大比例用於退耕還林的。這中間的詳盡數據很難統計,統計口徑也很難掌握,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中國每年退耕還林的數量絕對不會比745萬畝更少。因為,0.09公頃耕地是均攤在全國每個人頭上的,一個農民退出耕地面積比這個大得多。

  這就是中國全面工業化與環境逐步改善同時實現的背後神奇邏輯。

  實際上,退耕還林工程啟動以來,是分為兩個時期的,一期是從1999年開始試點到2010年基本完成,實現完成退耕地造林 1467萬公頃 ,宜林荒山荒地造林

1733萬公頃 ,合計 4.8億畝 。實際完成面積確實要比我們計算得多得多。

  二期則是所謂的“重新啟動”時期,到現在還沒有完成,2012年重新啟動以來,各西部省份尤其是山區的積極性異常高漲,已經形成了農民積極性太高而指標不夠的局面。規模上已經跟一期工程沒法比了。

  這種局面有兩種原因:

  1、計算人力資源成本,山區開展農業實際上是虧本的。一個青壯年勞動力去城裡打工,年收入5萬元以上是很正常的事情;在農村務農收拾那一畝三分地,年收入破萬元恐怕都很難。

  2、退耕還林以後,產生於土地的收入實際上並沒有大幅下降。種植經濟林和速生林的單位面積收益實際上並不比種糧食低多少,蓬勃的建築業需要大量的速生木材,速生林市場實際上長期處於賣方市場狀態。另外速生林管理可要比種莊稼輕鬆了太多太多,老人、小孩即可勝任,節約下來的人力資源成本一抵消,實際上比種糧食還要划算。

  經濟學規律就是這麼厲害。相比之下,螞蟻森林計劃總造林面積僅僅才16萬畝,僅為“退耕還林”工程的

3000分之一

中國新增綠化面積達到四分之一個亞馬遜雨林

  這就是經濟學規律對金融手段的殘酷碾壓

  從事實上講,退耕還林工程是中國綠化面積獨領全球風騷的絕對主力。那麼這種造林方式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到底如何呢?

  這個問題實際上也是對“退耕還林”工程質疑聲最大的地方,主要的質疑集中在三個方面:

  1、生物多樣性問題;

  2、速生樹種對水資源的消耗問題;

  3、速生林的固碳能力。

  速生林往往是單一樹種成林,生物多樣性無論如何都比不過原生林,這是肯定的;速生樹種肯定需要更多的水,生長迅速這是沒辦法的事情;速生林往往迅速成為工業原材料,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肯定不如原始森林。

  可是你對比的對象錯了。

  你拿退耕還林造出來的人工林去跟原始森林比,就像是你家孩子剛剛學會走路,一次只能走個兩三步,你一個耳光就抽孩子頭上了:你咋沒有劉翔跑得快?

  退耕還林的人工林正確的對比對象是耕地生態。這地方就是原來的耕地改造的,它當然比不上原始森林,這不用你說。但是它至少比耕地強,這就是進步。隨著農村人口的進一步減少、中國產業結構的進一步優化,這些速生林遲早是要退化成原生林的。

  而這個“遲早”,也就是2025年左右。大部分速生林的最佳經濟週期是10-15年,2010年最後一批大規模退耕還林工程栽下的樹,2025年也該賣了……而賣完之後,面對滿地的荊棘,我很懷疑還有沒有人願意再次開荒去種樹。

中國新增綠化面積達到四分之一個亞馬遜雨林

  這是一片退耕還林種下的桉樹林,林下空間早已雜草叢生、荊棘密佈,你把大樹賣了,你還願意去栽小樹苗麼?就算你栽下來,恐怕也很難競爭過那些荊棘了。

  我們逐項來批駁對退耕還林的質疑:

  1、 速生林的生物多樣性遠遠超過農田生態系統

  速生林是有林下空間的,也是一樣要分為“樹冠層”、“樹幹層”、“林下空間”的。

中國新增綠化面積達到四分之一個亞馬遜雨林

  農田裡往往只有一種植物,比如說水稻。還有一點點雜草,是消滅的對象。農田裡的動物也只有區區幾種,害蟲是需要消滅的比如蝗蟲、稻飛蝨、田螺、麻雀,除此之外就只有青蛙、泥鰍、黃鱔、養殖的魚類。

中國新增綠化面積達到四分之一個亞馬遜雨林

  速生林植物種類起碼20種以上,粗略看了看,有5種以上灌木,5種以上高草,10種以上矮草。起碼有一種不屬於人工栽培而是自然生長的“被壓木”。一旦速生林被賣掉,被壓木很快就能佔據樹冠層,灌木佔據樹幹層,草本植物佔據林下空間,形成一個天然形成的植物圈。

  速生林中動物數量遠遠超過農田,各種昆蟲自不待言,小型哺乳動物和鳥類如兔子、田鼠、黃鼠狼、狐狸、麻雀等植食性鳥類都能生存,在此基礎上鷹、狼、隼等等捕食動物也能生存。關鍵是這些動物並沒有人去騷擾,對樹林的害蟲防治技術水平遠遠比一家一戶的農民高,至少是縣一級採取飛機撒藥的方式防治。

  2、 速生林的水資源消耗遠遠低於農田

  農田的蓄水能力基本上是零,蒸騰作用肯定高於喬木,水田不經過植物的自然蒸發也是不容忽視的。

  速生林有一定的蓄水能力,蒸騰作用肯定不會比草本的農作物高,速生林作為一種森林可以明顯減少自然蒸發。

  3、 速生林會自然退化為天然林

  需要人類照顧、人工管理的速生樹種,離開了人類照顧其實脆弱不堪,在野外根本就無法與天然植物競爭。我家的速生林裡面,經常有速生樹被野生的藤蔓植物活活纏死掉的情況發生,四川山區的野生藤三七簡直是要人命,幾個月不管,一棵十幾米高的大速生樹就被纏死了。而一棵天然形成的小灌木,藤三七都拿它沒辦法。

  2025年最後一批大型人造林賣掉以後,自然形成的林下空間將極大提高再次造林的成本。那時候再想要人工造林,可要比當年在規規整整的農田裡面栽樹要難好多好多倍了,我很懷疑會不會有人幹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人造林將自然退化為天然林,這是經濟學規律和生物學規律決定的事情,神經病才會去對著幹。

  將人造林再次開闢為耕地或者複種,等同於開荒。在城市生活更好的情況下,只有腦子有病的人才會跑去幹這種事情。所以實際上我懷疑“退耕還林”就是一個善意的“陰謀”,速生樹栽下去,這塊地就算是還給大自然了。

  

中國新增綠化面積達到四分之一個亞馬遜雨林

  我們來總結一下:

  1、退耕還林造成的人工林生態環境雖然不如原生林,卻至少比耕地要好得多,中國整體生物多樣性是比2000年之前要好得多的,但是這不是最終目標;

  2、在自然規律和經濟學規律的雙重作用下,人工林遲早退化成原生林、自然林,速生樹一旦栽下去,這塊地就還給了大自然。

  3、退耕還林面積相當的驚人。

  站在2019年回過頭來看,退耕還林簡直是一項絕妙的生態修復設計,兼顧並有效利用了生物學規律與經濟學規律。不得不說,中國有些糟老頭子壞滴很……

  中國新增綠化面積雖然達到了四分之一個亞馬遜雨林,但是客觀的說,生態學上的意義還真的不如四分之一個亞馬遜雨林,無論是生物多樣性還是固定的二氧化碳,但是,這是萬里長征第一步,一大步。到2025年左右,這項工程的生物學、生態學意義將真正的能夠與“四分之一個亞馬遜雨林”相提並論。

  “退耕還林還草”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設計最好、實施最成功的生態修復工程。 “螞蟻森林”無論是規模還是設計,無論是經濟學還是生物學,都遠遠無法與之相提並論。2025年完成天然林替代以後,預計數十年內就能達成生態平衡,從而真正產生媲美天然林的“人造天然林”。

  “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必將在人類生態修復歷史上記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NASA只是看到了一個片段,而我們將看到整個過程,並享受由此帶來的一切。

  我知道你們要質疑霧霾,霧霾是城市問題,這裡我們在說的是農村問題,這是兩個不同的地方。

  科學不能解決槓精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