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裡的大小外援叫法是官方稱呼嗎?

倪翠坪


大家好,我是橙子說籃球,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CBA的大小外援其實是解說員為了便於解說而流傳下來的,官方統稱為外援。

CBA的大外援通常是指內線外援,很多內線外援以籃底終結能力和狂暴的籃板球得名(比如哈達迪),加上人高馬大,所以解說員都把內線外援稱為大外援。

相對的,小外援就是外線外援了,一般CBA大部分球隊缺少外線的穩定輸出,所以基本都會找一些在NBA邊緣水準的PG/SG,這些球員的特點大部分是身高不高,但速度快投射準射程遠,所以叫做小外援(比如亞當斯)。

CBA外援政策:

1、1995-1996賽季,浙江中欣聘請了來自烏茲別克斯坦的籃球運動員米哈依爾-薩芬科夫,這是CBA聯賽歷史上首位外援球員,1996-1997賽季,CBA聯賽各支球隊開始了大規模的外援引進計劃。

外援上場規定:

實行2人4節6人次;與沒有外籍球員的隊伍(即全華班)比賽時執行2人4節5人次,最後一節只允許1名外籍球員上場,同時,亞洲球員等同外籍球員計算上場人次。


橙子說籃球


根據我多年看球籃球經驗,大小外援的叫法並非是官方稱呼。

那麼大小外援究竟是因為什麼得名的呢?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cba的外援政策。從18-19賽季起cba規定每隊可以擁有兩名外援,且上賽季排名最後兩名的球隊可以再多擁有一名亞洲外援。聯賽使用外援的頻次保持2人4節6人次,其中所有球隊末節都只能使用1人次的外援。值得注意的是,亞洲外援包含在內,也就是說擁有亞洲外援的球隊如果末節使用亞洲外援,就不能使用其他的外援了。

鑑於此,很多球隊在外援的選擇上為了平衡陣容習慣選擇一內一外兩個外援。這樣的陣容也是最有利於球隊發揮出最強戰鬥力的。cba習慣把內線外援叫做大外援,把外線外援叫做小外援。小外援往往以得分後衛控球后衛為主,像大家熟悉的林書豪 馬布裡 哈德森,也有部分球隊會選3號位當小外援,比如當年威爾森錢德勒。大外援基本都是五號位比如當年廣東隊的積塵,北京隊的莫里斯。一內一外 體型上也是一大一小所以這麼叫沒毛病。如果你選擇了倆外線或者倆內線 那麼肯定就不是這樣叫了。




綠茵馳騁


通常我們會把實力更強的國外球員稱為外援,比如在cba效力過的馬布裡,麥迪曾經都是世界頂尖的籃球運動員,他們的實力比起中國球員要強上不少。

cba的大外援通常是指內線外援,很多內線外援以藍底終結能力和狂暴的籃板球得名,加上個頭大,所以解說員都把內線外援稱為大外援,相對的,小外援就是外線外援了,一般cba大部分球隊缺少外援的穩定輸出,所以基本都會找一些在nba邊緣水準的pg/sg,這些球員的特點大部分是身高不高,但速度快投射準射程遠,所以叫做小外援。

大小外援不是官方的稱呼,而是解說員把外援球員區分成大外援小外援


老李老李我是老李


CBA通常獎四五號位,個頭更高的一位叫大外援,一二三號位的叫小外援,這樣有內有外,有組織有籃板有防守,這樣更為均衡。大外援小外援應該為非官方稱呼,是籃球評論員解說中久而久之形成的稱呼。一個球隊,你找倆後衛或者倆中鋒也不是不行,只不過一般沒這麼幹的!


吃過麵


不是的 外援一直就是外援,至於大小外援,只是媒體和解說根據位置來區分他們的存在,大多數把打1 2號位的叫小外援,4 5號位的叫大外援!有些不是那麼專業的球迷,單靠名字區分不了外援的位置!所以直接給與位置上說服力一些!再說聯盟也沒要求你一定要用大小外援!比廣東 他兩個外援 他們基本就打 123號位 全是小外援!


偽球迷協會


官方統稱外籍球員


松原身邊事


不是,只是現在大家一種約定俗成的叫法而已,內線外援叫大外援,外線的叫小外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