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服用止痛藥物對骨關節炎患者有影響嗎?

健康皮皮


很多骨關節炎患者醫生都會給開

消炎鎮痛的藥物來進行對症治療,因為骨關節炎最常見的症狀就是痛,一般都是非甾體類抗炎藥,最常見的就是塞來昔布(常用商品名西樂葆)了,但是止痛藥終歸只是緩解症狀用,不能去除病因,阻止疾病進展,只服用止痛藥後面症狀還是會越來越重,並且非甾體類抗炎藥還有諸多副作用例如胃腸道損傷、肝腎功能損傷等等,因此不能長期服用,想要完全去除病因我們還是要輔以其他對因的保守治療或者手術治療

什麼是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種以關節軟骨退行性變和繼發性骨質增生為特徵的慢性關節疾病,疾病累及關節軟骨或者整個關節,多見於中老年人,女性多於男性。病因尚未完全明瞭,一般認為是多種致病因素包括機械性和生物性因素的相互作用所致,其中年齡是主要高危因素,其他包括軟骨營養、代謝異常等。主要病理改變為各種因素導致的關節腔炎症反應使得關節面的關節軟骨被磨損、破壞、關節面骨質增生最終導致關節畸形;

骨關節的臨床表現

主要症狀是疼痛,初期為輕微鈍痛,以後逐步加劇。活動多時疼痛加劇,休息後好轉,疼痛可與天氣變化、潮溼受涼等因素有關。出現明顯症狀時輔以影像學診斷並不困難,X線表現為非對稱性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硬化,關節邊緣增生和骨贅形成;下圖是我們科室近期的一位患者,可以看出明顯的關節間隙變窄;

骨關節炎發生後,隨著年齡的增長,其病理學改變很難逆轉,目前的治療目標是緩解或者解除症狀,延緩關節退變,最大限度地保持和恢復病人地日常生活。

  1. 非藥物治療,對於初次就診而且症狀不重地患者首選非藥物治療來減輕疼痛、改善功能,比如微波等理療措施,加用柺杖、助行器來減輕關節負重,減少關節負擔大的不合理活動例如長時間跑步、爬樓等;
  2. 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無效的時候,可以根據關節疼痛情況選擇藥物治療。藥物種類繁多不一一列舉,一般來說有3類:(1)外用的膏藥、乳膏等,主要成分為非甾體類抗炎藥;(2)全身鎮痛消炎藥,有口服有注射,基本也是非甾體類抗炎藥還有一些軟骨保護劑;(3)關節腔局部注射藥物,主要是透明質酸和糖皮質激素,前者可以潤滑關節後者可以局部抗炎但不能長期使用;
  3. 手術治療,手術治療的主要方法有:(1)遊離體摘除術;(2)經關節鏡關節清理術;(3)截骨術;(4)關節融合術和關節成形術等;骨關節炎晚期可依據年齡和身體狀況選擇人工關節置換術。

骨科小碩


止痛劑一般指解熱鎮痛抗炎藥(NSAIDs),如人們常用的阿司匹林、索米痛、安乃近、吲哚美辛、布洛芬、塞來昔布、雙氯發酸、醋氯芬酸、阿西美辛等。這類藥物在臨床和藥店廣泛使用和銷售,因此易於被濫用。


1. 急性毒性反應。

一次服用止痛藥劑量過大會引起急性中毒,長期濫用也可因積蓄而導致急性毒性反應。其症狀有頭痛、眩暈、耳鳴、視力、聽力模糊、胃痛、嘔吐、腹瀉、食慾不振、胃腸道出血、大量出汗、高熱、虛脫、譫妄、昏迷,甚至會危及生命。

2. 過敏反應。

過敏體質者在使用阿司匹林、安乃近、吲哚美辛等普通止痛劑時,可發生過敏反應,表現為蕁麻疹、消化道出血、血管神經性水腫或休克。易感者服藥後迅速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者死亡,稱之為阿司匹林哮喘。布洛芬、依託芬那酯也有引起哮喘的可能。

3. 胃腸道反應。

止痛劑大多為口服藥,有胃腸道反應,如噁心嘔吐、厭食、上腹部不適等症狀。長期用可破壞胃腸道黏膜,導致潰瘍形成或使原有的潰瘍灶擴大,同時引起或加重胃腸道出血。其中以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毗羅昔康、布洛芬等最為明顯。另據報道,阿司匹林和對乙酰氨基酚還可導致中毒性肝臟損害。這類藥物導致胃腸道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3%~9%。

4. 對血液系統的作用和影響。

幾乎所有止痛藥都能影響血小板凝集,延長出血時間。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可導致胃腸道慢性出血(每天3~5毫升)。對於正在服用抗凝劑(特別是雙香豆素抗凝劑)的患者,若同時服用阿司匹林,會促進胃腸道出血癥狀。氨基比林、雙氯滅痛、保泰松、吲哚美辛等可使部分患者白細胞減少或粒細胞缺乏,會在一部分患者中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和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5. 對泌尿系統的影響。

正常治療劑量的消炎止痛藥即可引起某些易感人群腎損害,停藥後大多可恢復。在某些病理情況或合併其他腎臟危險因素時,如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高血壓、糖尿病等,以及合併使用利尿劑等,更容易發生腎損害。如索米痛片中含有非那西丁,非那西丁對血紅蛋白的破壞可影響腎臟功能,尿內可出現血清蛋白、紅細胞、遊離變性的血紅蛋白等,還可出現少尿或無尿。非那西丁還可直接造成腎臟損害,嚴重者可引起腎乳頭壞死和腎間質損害,造成不可逆轉的腎功能損害。阿司匹林劑量過大時,容易發生腎功能損害,還有引起腎乳頭壞死的報道。

6. 對神經系統的影響。

普通止痛劑濫用和使用不當還可導致閉汗、體溫調節等自主神經功能素亂,有時還可導致頭痛、眩暈、幻覺、多夢、失眠、耳鳴、耳聾、視力模糊、味覺異常、嗜睡、木僵、精神錯亂等障礙。儘管耳鳴、耳聾、聽力下降這些情況出現率較低,但也應引起重視。如果服用布洛芬出現視力障礙,應立即停藥。其中吲哚美欣導致神經系統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25%。

7. 對胎兒的影響。

在妊娠期的後3個月長時間服用阿司匹林,可使妊娠期延長,有增加過期產綜合徵及產前出血的危險;也可能胎兒動脈導管收縮或早期閉鎖,導致新生兒持續性肺動脈高壓及心力衰竭。在妊娠的最後2周服用阿司匹林,可增加胎兒出血或新生兒出血的危險。建議在妊娠後期儘可能避免使用。

8. 對其他藥物作用的干擾。

水楊酸類藥物與雙香豆素抗凝劑、磺脲類降糖藥、巴比妥類、苯妥英鈉等藥同用時,水楊酸可競爭性地與血漿蛋白結合,可使這些藥物從血漿蛋白結合型中游離出來,從而增加了它們的作用或毒性。

此外,大多數消炎止痛藥對血壓正常者有輕度升壓作用,也可部分或完全拮抗許多抗高血壓藥物。高血壓患者及用藥者應有所瞭解。


骨科醫生王明傑


  長期服用止痛藥物對骨關節炎患者有影響嗎?

  長期服用鎮痛藥物有較多副作用,如肝腎功能損害、消化道潰瘍和出血等。鎮痛藥物應用時間越長,劑量越大,發生上述副作用的可能性越大。一般建議骨性關節炎患者疼痛症狀較重時服用止痛藥物,急性症狀緩解後,就可停用,只要是短期內應用,一般很少出現上述副作用。


李醫生科普風溼


長期服用鎮痛藥物有較多副作用,如肝腎功能損害、消化道潰瘍和出血等。鎮痛藥物應用時間越長,劑量越大,發生上述副作用的可能性越大。一般建議骨關節炎患者疼痛症狀較重時服用止痛藥物,待症狀緩解後,即可停用,持續服用時間不超過5天。


健康皮皮



Zh逆流的魚


肯定有影響,特別是刺激性強的藥物,因為關節炎特別風溼性的都因冷熱不均造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