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古代奴隸制社會的發展史,你瞭解多少

導語:時光荏苒,白駒過隙,曾經玩著QQ飛車刷著"杉菜"偶像劇的90後們已經"三十而立"。據2018年相關數據顯示,全國單身人口達一億,其中90後佔比47.68%。90後們也漸漸走上了房奴和車奴的道路,每日為"車馬"勞累身心。沒有人願意當奴隸,自嘲為奴,想必二者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咱們古代中國奴隸制社會持續不久,從原始社會以後開始,秦朝商鞅變法標誌著奴隸制社會的結束。今天大家主要來聊聊

歐洲奴隸制社會的發展史

歐洲古代奴隸制社會的發展史,你瞭解多少

房奴示意圖

奴隸制社會的起源

原始社會時期,人們的勞動力還剛剛被髮掘,農業生產剛興起,人類社會部落間主要還是以土地為競爭物。當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水平,便產生了階級觀念。一部分人解放雙手進行管理和文化活動,成為奴隸主;一些人依舊繼續進行農業生產,成為奴隸。約公元前2600年,自克里特文明建立,歐洲開始進入奴隸制社會,該社會形態一直持續到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標誌著歐洲奴隸制社會的結束。

西方奴隸來源一般分兩大類:戰爭和貿易市場。戰爭則來自戰俘或者是從戰敗國擄來的無戰鬥能力的人員;而貿易市場就是像物品進行買賣的地方或者平臺。在古羅馬,奴隸市場很普遍。以古羅馬為例,歷史上古羅馬瘋狂急劇的擴張自己的國土,鼎盛時期達到590萬平方公里。在戰爭中,大量的戰俘和奴隸源源不斷的流入古羅馬,促進了奴隸制社會的迅猛發展。奴隸數量的急劇上升,奴隸市場也隨之增多變大。提洛斯島在當時是古羅馬最大的奴隸市場,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奴隸等待"購買"。

歐洲古代奴隸制社會的發展史,你瞭解多少

歐洲奴隸圖

奴隸們的抗爭

起初,奴隸主要做一些農活,幫助奴隸主進行勞動生產力的輸出。後來隨著奴隸數量的增多,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現了許多的娛樂活動。西班牙鬥牛便是其中一項。

西班牙鬥牛是一項觀賞性很高的體育活動,鬥牛士手握紅布不斷挑釁公牛,促使它衝向自己手裡的紅布,然後靈活的躲開,如此反覆,有點像拿毛線逗家裡的貓。但其實這種運動危險性極高,公牛獸性一旦爆發,鬥牛士的生命安全很難保障。所以為了保持觀賞的刺激性,古代鬥牛士的角色一般由底層人民或者奴隸擔任。根本吃不飽穿不暖的奴隸,還要付出精力對付戰鬥力懸殊不懂人性的公牛,一不留神便失去了性命。

歐洲古代奴隸制社會的發展史,你瞭解多少

西班牙鬥牛圖示

如此殘酷毫無人性的待遇和生活,奴隸也是人,也會知道反擊。毛主席說過,"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奴隸也不例外,而在這些奴隸起義中最大也是最有歷史意義的就數"斯巴達克斯起義"。斯巴達克斯作為該場起義的首領是一名角鬥士,在一次反羅馬的戰爭中戰敗被俘,後因聰明富有智慧,體格強健,他的主人將其送到當時的角鬥士學校,培養他為一名出色的角鬥士。斯巴達克斯在角鬥士中的威信很高,成為了眾多角鬥士的精神領袖。

有一天夜裡,三名士兵巡邏時,一名角鬥士伸出腦袋對士兵說:"我們的一夥伴被高盧人打死了,您看是交給你們處理還是我們自己內部解決?"士兵往裡一看,果然有個人躺在那裡。士兵隨後說了句,"交給我們處理吧!"在門打開的一瞬間,所有角鬥士一擁而上,拔出士兵身上的短劍,衝出去。隨後一扇扇鐵門被打開,斯巴達克斯起義拉開帷幕。起義軍收容了奴隸、破產農民、角鬥士等,隊伍越來越壯大。

公元前72年,起義軍改變目標,對準整個意大利。斯巴達克斯在鬥爭中始終勇往無前,鼓勵鬥士,直至犧牲的最後一刻。相傳在墨西拿海峽,斯巴達克斯與海盜約好乘船過去,但海盜不守信,導致6萬多起義軍被羅馬軍隊猛烈攻擊,全部殲滅,斯巴達克斯也壯烈犧牲。

即使最終起義失敗,但這次起義帶來的歷史意義卻是重大的,失敗有其根本原因:起義軍沒能聯繫廣大受壓迫的人民群眾,雖然重重打擊了奴隸社會制度,但當時的社會並未達到廢除和更替的條件。在這次起義中,斯巴達克斯的英勇善戰、敢於追求自己的權利、敢於反抗,在人民群眾爭取解放的歷史長圖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一筆。

歐洲古代奴隸制社會的發展史,你瞭解多少

斯巴達克斯起義

廢除的歷史原因

歐洲歷史上,法國是第一個廢除奴隸制的國家,隨後大約10年後,英國也廢除了,全歐洲的奴隸制結束的標誌是1886年西班牙廢除對古巴的奴隸制度。以英國為例,18世紀下半葉開始的工業革命,加速了英國資本主義社會的改造,重商主義政策迫使奴隸制度的廢除。機器慢慢代替人力,使商品價格不斷降低,英國因此在國際市場上不斷打敗競爭對手,獲得壟斷地位。此時已無需殖民地提供原料市場,而英國對外出口工業品所得到的卻是殖民地的原料,殖民地對原料市場的壟斷使英國一度很是無法容忍。從經濟上來看,這也為後來的奴隸制廢除埋下了伏筆。

歐洲古代奴隸制社會的發展史,你瞭解多少

英國的工業革命圖示

思想決定行為,一旦某種思想被種下,待其生根、發芽開花只是時間問題。18世紀後期,奴隸制在思想領域受到嚴峻的挑戰。自由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開創者亞當•斯密極力倡導自由勞動制度,同時譴責奴隸制的低效和靡費。該思想大大啟發了廢奴主義者。為廢奴主義者提供強大思想武器的支持,也引發了社會輿論的產生,而輿論對政府決策又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最終導致奴隸制度的廢除。

歷史事件的發生是有著多方面的原因引發的,但逃不過經濟文化政治等幾大因素,奴隸制的廢除可以說是社會的進步,是人文道義思想的進步,是人類自由平等的進步,也是社會發展必經之路。

結語:歐洲歷史上奴隸過著非人的生活,但依舊有著像斯巴達克斯這樣的民族英雄,伊索這樣的為文學領域作出巨大貢獻的偉人等等,奴隸不應該被歧視被虐待。不過套用黑格爾的話,"存在即合理"

,特殊的歷史時期不可避免會孕育出屬於那個時代的歷史事件。社會不斷的發展和進步,歷經苦難走到現在這樣一個和諧的氛圍,應且行且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