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迪,躬身入漢


凌晨6點。5個人組成的援助小分隊,星月兼程,載著滿滿的醫護物資,從馳援了一週的武漢趕往黃岡。

在黃岡現場的交付只花了十幾分鍾。這5人馬不停蹄,開車趕回千里之外的無錫,來不及回鄉駐留、來不及看望一眼家人。他們下了高速直接被帶入無錫安鎮街道隔離點。

而就在幾天前,這5個人早上9點半從無錫出發,連續開車10小時,星馳夜奔,到了疫情重災區——武漢。

這是與時間賽跑的逆行者!


作 者:魯一

來 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雅迪,躬身入漢

使命必達,沒有其他選擇


物資告急!缺口罩、缺防護衣……刷屏的消息一度讓國人備受焦灼和心痛。打仗的士兵連武器都沒有了,連自己都保護不了,怎麼去保護其他人?

支援疫區,到武漢去,到黃岡去,到湖北去!

武漢封城的當天,1月23日,由雅迪董事長董經貴、高管牽頭、近兩百名雅迪員工參與,緊急成立了"援助疫區指揮部",整個企業成為戰時狀態;1月27日設立“3000萬援助疫區專項基金”,7*24小時的援助行動開始了。

雅迪內部隨即成立5人援助小組。96年的小夥子坦言“自己參與一個歷史性的事件”,他發了個朋友圈:躬身入漢;小組有一人的老婆還懷著二胎,現在只能獨自照顧老大。

沒有生而英勇,只是選擇無畏。雖千萬人吾往矣。

火線馳援,分秒必爭。5人匆匆打了球蛋白抗體,開始出發。10小時行程中除了加油,5人馬不停蹄,餓了就在路上吃泡麵,晚上7點半到達武漢時,脖頸痠疼地抬不起頭。

雅迪,躬身入漢

此時只有使命必達,沒有其他選擇

雅迪,躬身入漢

到黃岡去!


武漢聚集了全國的關注目光,而緊鄰武漢東北部的黃岡一次次告急。這是湖北省人口第二大市,也是武漢市周邊返鄉目的地人口最多的城市。疫情爆發後,黃岡緊隨武漢,第2天宣佈“封城”。

相比武漢擁有國內多家實力雄厚的醫院,黃岡市只有一家三甲醫院。

黃岡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總報告病例總體一度僅次於武漢。“我們決不能讓黃岡成為第二個武漢。”

要第一時間去黃岡!除了為補齊當地的匱乏物資外,雅迪還有一個與眾不同的重要原因。

黃岡地處大別山地域。這是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落腳地,是重要的紅色革命聖地,在中國革命歷史中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和地位。


在這個特殊時期,雅迪創始人董經貴身上流淌著的軍人血液再次噴湧,他心繫著這片紅色沃土,不能讓黃岡失守。

亦如《戰狼2》的經典臺詞所言:

“軍人之所以被尊重,不是因為這兩個字,而是因為他們肩上的責任。脫去軍裝,職責猶在,仍然受尊重。”這也是外界認為雅迪如此快速、大投入援助的原因之一。

僅2月9日,雅迪科技集團向黃岡援助了價值1038萬元的物資。其中,除了口罩、護目鏡、醫用酒精、醫用手套等醫護物資外,還捐贈了6輛救護車,以及1000輛新國標電動自行車用於一線工作者解決出行難問題。

雅迪,躬身入漢

從黃岡回來,援助小組5人要在密閉的4、5平米的小單間獨自忍受14天。如果沒有鐵的意志,很多人也待不下去。

而他們苦中作樂,在酒店開會工作成了最大的樂趣,還開玩笑說“在這很大的好處是政府保證吃喝,一頓午餐5個菜 ,喂的白白胖胖”。

如果讓這5個人重新做一次選擇,依然會是同樣的答案:奔赴戰場。對他們來說,這就是一種任務,必須完成的任務,帶著使命。

雅迪,躬身入漢

全球掃貨!72小時讓醫護人員披上了新鎧甲



封城、停運、閉關的情況下,向風暴眼輸送防護物資並非易事。找貨、買貨、運貨到疫區,每一個環節都是一次次闖關。

一家電動車企業如何在短時間內購買專業的醫護物資?一場春節假期的線上賽跑開始了。

1月28日開始,雅迪捐贈小組與十多家定點醫院一一打電話,仔細詢問清楚需要的醫護物資種類、急緩程度、需求量、規格標準乃至捐贈流程。

雅迪,躬身入漢

全國物資短缺,那就動員一切能動員的力量!

雅迪啟動"全球朋友圈"援助模式,開展了近乎地毯式的醫護物資採購,這種底氣來源於雅迪的電動車產品已出口美國、德國等77個國家,經銷商遍及全球。


實際上,對於雅迪採購人員,第一個挑戰是跨行業、跨專業。醫護物資有各種各樣的醫用執行標準,雅迪員工都要先了解要採購的產品和標準,一定要保證是符合捐獻標準的。


所有人都明白,與時間賽跑,就是與病魔賽跑。


大年初一,雅迪的高管、採購、進出口組成的團隊全部投入到援助疫區的醫護物資採購項目中,整個春節假期凌晨兩點睡覺,早上6、7點起床成為常態,有時連飯都吃不上。“春節在家比工作日還要忙”。


所有的員工時刻盯著手機,耐心地和上百家供貨商一家家詢問貨源、商討具體事宜,做好每一個細節;有時候與國外供應商的時差太大,他們就半夜定個鬧鐘,起床繼續工作。一旦鎖定目標,立刻下單鎖定這批物資。雅迪一位高管還曾在工作群裡說到,“救命不貴”。

雅迪,躬身入漢

沒有人抱怨,只因相信這一切都值得。“從初一項目緊急啟動開始,我就從沒把這當成是工作,我認為這是一箇中國公民該有的責任。”

從遙遠國度傳來的每一個好消息,猶如黑暗裡的一盞盞希望之燈,讓所有人振奮不已。

從採購到送達,雅迪只用了72小時!讓最需要的人,得到最恰當的幫助。

武漢市中心醫院的醫生們曾動情地對5人小組說:你們捐的口罩是最好的(韓國KF94標準的獨立包裝醫用口罩)。只有這種獨立包裝又符合標準的口罩,才是臨床最急缺的。

雅迪,躬身入漢

1月30日,雅迪募集到的首批援助的10萬隻醫用口罩送達武漢、黃岡疫區的醫院,由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湖北黃岡市慈善總會和黃岡市黃州區總醫院接收。


真正第一時間讓醫護人員披上了新鎧甲。

雅迪,躬身入漢

追加10000輛新國標電動車!護航最美“逆行者”


5人援助小組帶來的不僅是口罩物資,還有電動車。

武漢封城後,交通停擺,醫務人員從醫院回家的出行遇阻,甚至只能從醫院步行3小時到家。這再一次刺痛了公眾的神經。怎麼辦?


從防控疫情的角度來說,相比公共交通,電動自行車可獨立騎行、綠色環保、更安全、便捷,還可以避免被感染疫情。

雅迪人很快作出決定:追加10000輛新國標電動自行車,護航最美“逆行者”!

其中的2000多輛車直接來自湖北經銷商的庫存,其他約8000輛車全是從雅迪各個基地調貨。雅迪各大基地鼎力支持協調,即便浙江基地符合新國標的車型的庫存不足,但是他們依然多次聯繫負責人

“我們要馳援湖北,電動車有多少發多少”。

雅迪,躬身入漢

這並不是件輕鬆的事情。從協調運力、驅車前往武漢,到受贈機構接收物資,再到最後向一線工作者派發,在這個全國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這些平常的流程變得異常艱難。

不少雅迪員工第一次遇到緊急調動這麼大規模的電動車,“感覺自己也是經歷了第一次人生大考”。


臨時尋找和調配司機成了大難題。有些人在村鎮出不去,去湖北就是“上戰場”。即便很多司機是全家人的頂樑柱,去一次武漢,人車就要隔離14天,他們沒有高喊14倍工資,毅然選擇了出發。


歷經種種,1萬輛電動自行車終於陸續行駛在湖北各地。這一切的背後是每一個普通員工夜以繼日的付出。

雅迪,躬身入漢

雅迪這種做事風格深深地植根於企業文化,而這也深受軍人出身的企業創始人董經貴的影響。他希望工廠的管理打造成一支軍隊,執行力強,衣著工整,工人們統一穿迷彩服;公司開年會也選用的是軍事案例。


很多人對這位低調的企業家印象是,不擅長戲劇化的表達,他的回答準確直接,像軍隊的軍令,不允許含糊,極少使用形容詞;注重細節且不斷有目標感。


於是,我們看到了雅迪在第一時間做了疫情援助響應。


雅迪,躬身入漢

一日為戰狼,終身為戰狼!


疫情救援中有太多讓我們感動的瞬間和人。有一個群體更是讓我們的內心格外安定。

從抗洪搶險、汶川地震,到非典,再到肺炎疫情,人民軍隊總是挺身而出、不怕苦不怕死。哪裡最危險就戰鬥在哪裡,哪裡最需要就衝鋒到哪裡:

除夕夜,解放軍軍醫逆行武漢;已有3批次4000多名軍隊醫護人員在一線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這一次,一位退伍軍人創辦的雅迪電動車也走在了前面。企業的軍隊氣息影響著每一位員工,他們懷著一顆使命之心、責任之心,即便遇到困難,毅然挺身前進,不輕言放棄。這和戰狼精神何其相似。

哪有那麼多偉大英雄,只不過是普通人在關鍵時刻迸發出了人性的光輝。而這也是在疫情中雅迪展示出別具一格的戰狼精神:

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

奔赴戰場,喚醒英雄的血性;

危機中,像狼一樣去戰鬥;

一日為戰狼,終身為戰狼。


你的樣子,就是中國的樣子;你什麼樣,中國就什麼樣;只要每個人都像人的樣子,國家必會像國家的樣子。

只要每個人在應對危難時,保持戰狼的戰鬥狀態,國家必會突出重圍。疫情也終將海晏清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