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大學子送母親上抗疫一線:沒有生而英勇 只是選擇無畏

突如其來的一場寒流,將整個中國帶回到冬日。

故鄉的窗外雪花漫天,是與年前相似的雪景,但是路上卻少行人與車輛。各個小區門口搭建的簡易帳篷,立在它前面的紅色警示牌“外來人員勿入”清晰顯眼,還有戴著口罩、手拿測溫槍的工作人員,他們隔著藍色外科口罩哈出的熱氣,將眼鏡片蒙上騰騰白霧,凍著的雙手愈來愈接近胸前黨徽之紅色——這是無數奮戰在預防、對抗新冠病毒一線人員工作的剪影。

他們之中有社區工作者、人民警察、醫務工作者、環衛工人,還有更多的,不留下名字的志願者群體。

我的家鄉在山東,膠東半島的沿海小城。除夕一早,母親接到急電,趕到醫院開會。此時我和父親已經收拾好,等母親下班就駕車回到爺爺家,共度除夕,迎接新春的到來。而就在這時,母親一臉凝重回了家,對我們說,年初一早上要回醫院發熱門診值班。

我問她:“媽媽,大過年的,非去不可嗎?”

她輕聲告訴我:“女兒,媽媽是老黨員,是護士長,要起帶頭作用。科裡其他小姑娘都還年輕著,再大一點的孩子還小。況且你和爸爸都是黨員,要支持我的工作。”縱使心中萬般不捨,我還是向母親點了點頭。

初一一早,母親離開了老家,奔向了當地戰疫一線。走之前,爺爺和奶奶出門送,爺爺對媽媽說:“我也是黨員,咱們家四個黨員一名群眾,你這次出去就是代表咱們'黨支部',自己也要小心!”母親笑著對我們揮揮手,開車回到了醫院。誰也不曾料到,新冠病毒傳播如此迅猛。我們縣城出現了疑似感染者,一時間形式變的嚴峻,而母親和同事們紛紛主動請纓,參與“戰鬥”。

醫院的發熱門診開始“三班倒” ,黨員先鋒崗也“掛槍上陣”。第一批去到隔離點的醫生護士一刻無休,盡心盡力對接觸者進行觀察與治療。

之後疫情發展迅速,縣城的醫院全線運轉,取消了調休,全天保持工作狀態。就在我以為情況會這麼繼續發展下去時,母親帶來了讓我們全家都震驚的消息——她已經上交了“請戰書”,如果武漢前線需要,她一定毫不遲疑,火速馳援。我和父親有點驚訝,卻也是支持她的做法。

時間一天天過去,大家都在家進行自我隔離,這天中午,剛吃完飯,一個電話打到了母親的手機上,只見她神色匆忙,掛掉電話之後,她和我說:“女兒,你趕緊給我收拾一下個人物品,我現在去醫院開會,應該是今天下午就要去武漢了。”說完她拿起鑰匙匆匆離去,我一下子慌了,忙叫醒父親。

我去到臥室,給媽媽收拾個人用品,手有點顫抖。收拾行李對我來說已是家常便飯,不過之前都是給我自己,給媽媽收拾是這輩子第一次。父親找出了拉桿箱與雙肩包,給母親收拾衣物,其間在打電話詢問相關的事宜,原本靜悄悄的家忽然熱鬧起來。當我蹲在衣櫃前裝袋子時,聽到外面父親焦急的語氣,眼淚沒忍住掉了下來,這可是要去從死神手中搶人,媽媽自己去我們怎麼能放心!

秋衣秋褲、貼身衣物、平底運動鞋、充電器,皮箱塞滿了一半,就在這時媽媽回來了,看到我們收拾的箱子,說:我個人物品少帶點,多帶點防護的東西,咱們去了就算幫不上忙,也絕不給別人添麻煩。

母親把我叫到一旁,讓我給她剪頭髮,我聽到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從我記事以來,她就是一頭長髮,溫婉優雅,平時捨不得剪,去一次理髮店也只是稍加修理,這次竟然主動理髮。我拿著剪刀,遲遲不忍動手。母親催促我:快點呀,說不定馬上就出發了,去那邊再剪頭髮太不方便,咱不能給別人添麻煩!

我摸了摸手裡母親的長髮:我知道呀,可是我捨不得給你剪。

母親有點著急:你現在也是一名黨員了,你的覺悟怎麼還不如我這個“老古董”!我還是下不了手,父親把手中的剪刀接了過來:閨女黨齡太小,還要學習,讓我這個27年黨齡老黨員來動手吧。幾下過後,母親原本落於肩下的長髮變成了肩上碎髮,地上滿滿都是頭髮茬兒,我不忍看,母親這時跟我打趣兒:閨女,這跟你當兵那會兒比還長著呢,你媽媽這次也要體驗一下你那整裝待發的心情了!咱們家這個唯一的軍屬也要上戰場啦!我看著如此樂觀向上的母親,心中包袱慢慢放下了。

收拾完東西,驅車來到了母親醫院,將其他物品裝車後回家待命,就在這時,不久前去到武漢方艙醫院的她的同事打過來了電話,原來是接到了母親要去前線的消息,給她分享前線的消息。母親認真地記錄,又清點了一遍物資,補全了之前缺少的東西,向醫院報備。電話最後,那位阿姨叮囑母親,在家要剪好頭髮,給武漢的醫院減少工作量,去了也方便工作,說罷她發給了母親她頭髮的照片。我看到之後驚呆了,為了穿好防護服做好萬全的防護,前面的頭髮要修剪的十分短,母親的頭髮還是有些長了。事不宜遲,我們開車找遍縣城,找到了一家開著門的理髮店,對頭髮再次修剪。此時的母親已經完全看不出長髮的痕跡,是個標準的短髮了。我看著地上的頭髮,止不住的心疼,卻也無比感動。

剪完頭髮,準備去醫院時,母親又接到了一個電話,原定今日赴鄂的山東醫療隊此次不從我市抽組,也就意味著這一次母親不用去武漢了,我當時興奮的跳了起來,父親也十分開心,眉頭終於舒展。母親也微微展顏,說:你倆別激動啦,這一批不去,興許下一批就去了。我和父親對視一下,還是感到心安了許多。

曾經以為戰“疫”遙遠,這次竟然如此之近。母親單位的在醫院隔離點、在武漢方艙的同事在一線,我當兵時的軍隊醫院派出了去火神山的醫療小組,高中同學作為社區志願者參與社區門口測量體溫管控人員……通過身邊這些充滿著能量的例子,我明白了戰“疫”不論大小,只在初心,只在行動。

出征的號角已經吹響,這一次要上戰場的不再是作為解放軍的父親和我,而是作為白衣天使的我的母親。裝的滿滿的行李箱立在客廳,隨時都可以陪母親奔赴武漢。在這期間,母親白天在醫院上班,晚上回了家,我們一家三口一起“學習強國”,看新聞了解相關信息,學習一線防護的相關知識,做好萬全的準備。

前線充滿危險,可也全都是正能量,醫護人員用愛與責任溫暖和治癒著每一名患者,我相信,在這次的疫情抗擊戰中,我們一定會取得勝利,這是我們大國的信心,是我們每一名中國人的信心!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2020年2月15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