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直通车”疫情期间稳就业】(一)内引:有一种幸福叫家门口就业

疫情当前,平塘县人社局联合工信、卫健等部门及镇(乡、街道),结合群众就业需求,全力做好返乡人员管理、疫情防控、就业供需对接、政策宣传、引导转移就业等服务工作,开通就业“直通车”,通过内引外输等方式,在疫情期间稳就业保民生。今天开始,平塘县融媒体中心推出系列报道《就业“直通车”疫情期间稳就业》,今天来看第一集:《内引:有一种幸福叫家门口就业》。

在平塘黔茸菌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忙着采摘松茸的妇女叫简桥芝,是通州镇党振村村民。之前的十多年,每年过完春节,她都要到广东的电子厂务工,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外出务工的行程被迫取消。然而对她来说,却也不是一件坏事。

“疫情期间,出不去嘛,网格员去我们那边宣传,就讲这边招工,我就来这里做活。90块钱一天基本上也可以的了,加班起来一个月也有3000块钱,反正出门也是一样的。我感觉比工厂舒服,在厂里面没有那么自由,在外面空气又好,又自由,对自己身体有好处,家里的生活条件也比外面要好点,又不热又不冷。”简桥芝说道。

【就业“直通车”疫情期间稳就业】(一)内引:有一种幸福叫家门口就业

简桥芝在采摘松茸

简桥芝务工的平塘黔茸菌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通州镇和人社等部门的帮助下,2月10日开始复工复产。主要采摘、零售鲜菇和做松茸深加工。

“相关部门对我们黔茸菌业的疫情防控、政策宣传和企业用工等方面提供了保障,解决了我们在开工之前最担心的人员务工问题。复工以来到今天,我们总共用了一百来个工,人员务工很稳定,生产陆续推进。”平塘黔茸菌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杨昌义向记者介绍。

【就业“直通车”疫情期间稳就业】(一)内引:有一种幸福叫家门口就业

工人正在烘干松茸

在大塘镇公峨村,平塘县荣山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也是一派忙碌。作为生活物资保供企业,公司在大塘镇和相关部门的帮助下,1月31日就已恢复生产,为全县114家饮用水配送点提供了充足的货源,近200名群众就业得到保障。

公司董事长黄君智告诉记者,“现在我们每天可以生产瓶装水6500件左右,桶装水10000桶左右,是完全能够保障我们所覆盖范围的人民群众的需求的。”

索会莉和丈夫从2015年开始,就以配送荣山食品有限公司的饮用水为主要收入,疫情当下,夫妻俩最担心的是货源断档。

“我们库存也没有好多了,我们担心工厂没有开工,之后我们就没有收入,也就意味着我们要失业。但是我们这两天工厂已经开工了,我们的货源也有了,收入和就业有了保障。”索会莉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道。

【就业“直通车”疫情期间稳就业】(一)内引:有一种幸福叫家门口就业

索会莉在整理桶装水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群众就业带来的影响,平塘县积极想办法找对策,制定出台了《平塘县疫情期间就业服务保障方案》,全力做好企业复工复产人员组织、疫情防控、物资保障、政策扶持等工作,促进企业快速复产、群众稳定就业。

利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建立起的网格,对全县返乡务工人员进行摸底排查,建立就业信息管理台账,同时做好县内企业用工岗位需求的统计,“两本台账”做好供需对接。以促进群众居家就业为目标,结合实际新增开发保洁保绿、治安巡防等公益岗位500多个,大力落实公益性岗位补贴、灵活就业补贴、创业担保贴息贷款、一次性创业奖励等就业扶持政策,通过企业吸纳、项目建设、公益性岗位安置等,以“内部引流”的方式,促进群众家门口就业。

【就业“直通车”疫情期间稳就业】(一)内引:有一种幸福叫家门口就业

平塘县荣山食品有限公司恢复生产

“经梳理,目前我们已动态收集掌握县内企业用工岗位及公益性岗位3500余个,我们通过‘就业快递’点对点向群众推送,并借助县融媒体中心的信息发布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向群众广泛发布就业信息和就业政策,点面结合引导群众就近就地就业。目前,县内部分企业和合作社已复工复产,并吸纳1000余名本地群众实现就业。大家都一致认为,能够在当地就业就是一种幸福,既能够照顾家庭,又能够解决收入问题,真正实现居家就业两不误。”平塘县就业局负责人谯建平向记者介绍到。(平塘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扶曼 田建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