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蝗影响我国几率很小,另一个入侵物种今年或将全面爆发

源自东非的蝗灾在南亚进一步蔓延,已经到达了巴基斯坦和印度,来势汹汹的沙漠蝗是否会波及我国?2月16日,农业农村部已回应称,考虑到我国边境地区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沙漠蝗的迁飞习性,沙漠蝗危害我国的几率很小。

但同时,另一个名叫草地贪夜蛾的害虫从去年入侵我国后,目前又在蠢蠢欲动。业内认为,2020年草地贪夜蛾全面爆发的可能性非常大,防控任务艰巨。

国内大面积爆发蝗灾风险很低

沙漠蝗是非洲、亚洲热带荒漠地区的河谷、绿洲上的重大农业害虫,飞行能力强、食量大,可聚集形成巨大蝗群,每天可随气流飞行达150公里,1平方公里的成年蝗群能在一天内吞噬掉足够3.5万人食用的食物。受雨量充沛和季风时间长等因素影响,当前东非、西亚及南亚一些国家正遭遇历史罕见的蝗灾。据印度媒体消息,近日已有4000亿只蝗虫袭击了印度拉贾斯坦邦。

沙漠蝗影响我国几率很小,另一个入侵物种今年或将全面爆发

对于为何判断沙漠蝗危害我国的几率较低,官方分析了几点原因:

据报道,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虽然我国历史上发生的飞蝗与沙漠蝗有相似的迁飞习性,但属于不同的生物种。专家分析认为,我国史料中尚未发生沙漠蝗危害记载,但专家推测在云南和西藏自治区的聂拉木有沙漠蝗的分布。40℃左右是沙漠蝗蝗蝻和成虫迁移活动的条件,相对湿度需要达60%至70%。沙漠蝗猖獗发生的最大扩散区为缅甸、尼泊尔和印度。

春季发生区的蝗群迁飞方向为印度—尼泊尔—缅甸—西藏南部和云南西部。考虑到我国边境地区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阻隔,蝗虫很难越过高海拔的寒冷地区。我国西藏南部和云南西部边境与尼泊尔和缅甸沙漠蝗发生区毗邻,随季风可能有少量迁入我国,但危害的概率很小。

此外,上述负责人认为,近年来,我国蝗虫监测预警和防治能力不断提升,防治技术水平属于世界领先水平,防蝗药械储备充足,国内大面积爆发蝗灾风险很低。

但有关专家认为,要防患于未然,不能轻视。如果印巴两国的农作物已经被吃得很惨了,一旦达到没啥可吃的境地,沙漠蝗很有可能会改变迁徙方向。少量沙漠蝗如突破地势较低的山谷进至缅甸、泰国,再北既能进入我国云南、广西地区。毕竟去年有草地贪夜蛾有从这里侵入的先例,因此要密切关注沙漠蝗的迁飞路径。

沙漠蝗影响我国几率很小,另一个入侵物种今年或将全面爆发

据悉,目前,农业农村部正密切跟踪境外蝗灾动态,同时安排云南、西藏等省区加强边境的蝗虫监测,严防迁入危害。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专家呼吁相关部门做好配置药品、药械和人员等安排,一旦虫情成灾,集中防控可以快速推进。也有专家指出,不要单一采取农药杀灭的方式,还可以大量捕捉,制成动物蛋白饲料原料。

草地贪夜蛾或会全面爆发

相比较沙漠蝗的潜在威胁,草地贪夜蛾正成为我国农作物的一大新危害。自 2019 年 1 月在云南普洱江城发现草地贪夜蛾入侵,随后这个外来入侵物种在国内多地蔓延。由于越冬量大、北迁时间提早,业内认为,2020年国内草地贪夜蛾全面爆发的可能性非常大。

草地贪夜蛾是世界十大植物害虫之一,原产于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具有适生范围广、繁殖能力强、传播速度快、危害损害重等特点。完成一个世代仅需24-40天,1年可发生多代。与蝗虫没有长距离集群和迁移的习性不同,草地贪夜蛾成虫一晚能迁徙长达100公里,据估计一个世代即可迁徙长达近500公里。通过远距离飞行,草地贪夜蛾容易快速、大范围扩散蔓延。2016年其从美洲入侵到非洲,2018年传入亚洲,目前在全球有100多个国家发生虫害。草地贪夜蛾孵化的幼虫喜食包含玉米在内的80多种植物,受害后一般减产20%-30%,严重时甚至绝收。

沙漠蝗影响我国几率很小,另一个入侵物种今年或将全面爆发

草地贪夜蛾2019年1月入侵我国后,5月开始快速传播蔓延,并在华南、西南等地定殖。当年数据显示,全国有25个省份发现草地贪夜蛾,见虫面积1500多万亩,实际危害面积246万亩。

“2019年的草地贪夜蛾只是一些‘尖兵’‘侦察兵’的试探性进攻,2020年将可能是全面爆发的一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吴孔明去年12月在一次会上表示,2020年贪夜蛾发生的程度数量和去年相比会明显增加,有可能在今年4月初就到达长江流域,到5月份到达黄河流域,6月份到达东北。

全国农技中心1月也发布通知称,2020年草地贪夜蛾北迁时间更早、发生区域更广、危害程度更重,要加强相关监控防治。预计2020年草地贪夜蛾可侵入包括东北在内的广大玉米产区,除对玉米造成危害外,还会对西南、长江中下游和黄淮地区小麦,西南、华南地区甘蔗、高粱等多种作物安全生产造成重大威胁。

“虫口夺粮”不容有失

玉米、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甘蔗、高粱等是重要的特色作物,做好草地贪夜蛾防控事关保供给、保增收、保小康。确保2020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虫口夺粮”不容有失。

据全国农技中心病虫害测报处2月7日发布的信息显示,近期华南和西南省份植保部门调查,草地贪夜蛾在云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等省(区)冬玉米种植区都有发生,云南、海南、广东等省发生普遍,部分地区虫量较高。同时,云南和四川冬小麦、广东和广西甘蔗田个别县见虫。初步统计,草地贪夜蛾在云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6省(区)113个县(市、区)查见幼虫,当前发生面积近50万亩,累计发生面积60.8万亩,玉米和小麦分别发生58.9万亩和1.9万亩。为全面防控,防止造成蔓延,已累计防治面积170.4万亩。

沙漠蝗影响我国几率很小,另一个入侵物种今年或将全面爆发

对于今年发展趋势,从目前虫情看,华南和西南地区草地贪夜蛾已度过最冷时段,目前虫源地即为周年发生区,春季可为南方省份直接提供有效虫源。随着气温的逐步回升,其发育速率将加快,种群数量进入加倍繁殖阶段,且华南和西南大部2月份降水偏多,对草地贪夜蛾发生有利,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草地贪夜蛾可能全面爆发的预警,已引起了政府及农业、植保、科研等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也首次提到了草地贪夜蛾,文件强调要抓好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防控,推广统防统治等服务模式。农业农村部在2020年种植业工作要点中要求,压实防控责任,建立部门指导、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防控机制;大力开展统防统治、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确保草地贪夜蛾不大面积连片成灾、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