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飯翻車現場,當代年輕人為啥不會做飯,我媽有話要說

用日記記錄熱點。

進入假期第二階段,宅在家的第三階段,事實證明,但一個人無聊到沒事做的時候,就會想方設法做一些自己不擅長的事,比如:做飯。

宅小強回想自己最擅長的料理是什麼那絕對是泡麵,剛出爐的泡麵加一隻蛋絕對是現在年輕人為數不多可以見人的料理了。

泡麵,是這屆年輕人的做飯啟蒙。高級點的:泡麵→煮麵→加蛋→加菜→加肉→搜抖音花式煮麵大法。說實話,這已經和做飯沒什麼區別了。


做飯翻車現場,當代年輕人為啥不會做飯,我媽有話要說


那當代年輕人為啥不會做飯?

記得小時候媽媽經常和小強說,她小時候就會做飯了,那時候家裡窮,媽媽還小,幫不了爺爺奶奶工作,就安排每天自己生火做飯,然後給他們送過去,做不出來那是要餓肚子的。那像你們現在,有得吃還挑三挑四。

是因為現在有錢了,環境好了,現在叫你用電飯煲煮白飯都可以煮成粥,動不動就叫外賣。

這代表著絕大多數父母的看法,那現在的年輕人有怎麼看?


做飯翻車現場,當代年輕人為啥不會做飯,我媽有話要說


做飯時間成本太高

中國社科院發佈的《休閒綠皮書:2017~2018年中國休閒發展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人每天平均休閒時間2.27小時——怕是還不夠完成一套完整的做飯流程呢。

北上廣深的居民們更慘,每天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的路上,回到家能煮個速凍餃子,就已經能擊敗90%的同齡人了。

“做飯的時間成本太高了,如果我們天天做飯,就什麼事也幹不成,每天都忙於做飯。”

俗話說得好——做飯兩小時,吃飯五分鐘。年輕人們即便沒什麼錢,他們依然會選擇外賣或者在外面吃,不會下廚給自己做頓晚飯。

因為能用來做飯的時間,才是真正的奢侈品,還不如休息一下要來得划算。


做飯翻車現場,當代年輕人為啥不會做飯,我媽有話要說


發現一個人吃外賣比自己做更划算

“沒做飯以前我以為做飯省錢,做了飯之後我發現,做飯是省錢,但我不省錢。”

媽媽買的蔥,不要錢。菜市場搭配著買,老闆都是直接送。

自己買的蔥,網上下單,2塊錢一把送到家門口,黃了一半……

當代年輕人,能去超市買趟菜都是很不容易。周圍的人,好像更傾向於直接網上買菜,配送到家,節約了很多時間,也增加了很多金錢成本。

買菜很難買到一人份,吃不了只能扔掉,怎麼看,都不如在地鐵上點份兒外賣,到家就能吃熱乎的實在。

另外租過房子的都知道,要找到一個合適房子有多難,要想房子裡還能好好做飯那更是難上加難。

這些都是錢的問題。


做飯翻車現場,當代年輕人為啥不會做飯,我媽有話要說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想要成功變身為朋友圈廚房達人,還需要一個漫長的實踐過程。思考半小時的“硬菜”,各大網絡平臺溜達一圈,收藏了一堆教程,但往往做出來的卻不盡如人意,有種想炸了廚房的衝動。

吃外賣不拉肚;自己做飯拉肚。結論:外賣比自己做的乾淨。


做飯翻車現場,當代年輕人為啥不會做飯,我媽有話要說


此外,通過假期發現每試圖做一次飯,都會迎來廚房的大清洗。

被外賣養刁的胃口,天天為買什麼菜吃什麼菜發愁,這裡實名點贊為咱們做飯的老媽。

我媽說:“別人不會,你會就是一種優勢,找女朋友也容易。”

小強嚴重懷疑這句話的真實性,事實是你即使會做飯,找女朋友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更何況你做成了這樣:

做飯翻車現場,當代年輕人為啥不會做飯,我媽有話要說


做飯翻車現場,當代年輕人為啥不會做飯,我媽有話要說


做飯翻車現場,當代年輕人為啥不會做飯,我媽有話要說


做飯翻車現場,當代年輕人為啥不會做飯,我媽有話要說


做飯翻車現場,當代年輕人為啥不會做飯,我媽有話要說


做飯翻車現場,當代年輕人為啥不會做飯,我媽有話要說


做飯翻車現場,當代年輕人為啥不會做飯,我媽有話要說


做飯翻車現場,當代年輕人為啥不會做飯,我媽有話要說


那麼女生想找一個會做飯的男朋友,男生也想找懂做飯的女朋友,這套路似曾相識,該不會都不想做飯吧,哈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