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也當謂之“俠”,為何唐朝是個“多女俠”的朝代?

女子也當謂之“俠”,為何唐朝是個“多女俠”的朝代?

“俠”之一字,是十分正派的字眼,憑藉自己的力量幫助被欺侮者的人或行為,被稱之為“俠”。

中國的俠文化歷史悠久,早在戰國時期,便有吳國專諸、要離,魏國聶政,燕趙人荊軻等四大俠客。更有漢人司馬遷專立《遊俠列傳》,對“俠”做出定位,雲:“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可見,俠士、俠客們,大多樂於匡扶正義、剷除不平,為百姓所愛。

儘管如此,歷史上可以留名青史的俠客們,相比於文人墨客之流,還是少之又少。而對於女俠,除卻唐盛世的繁盛外,其他朝代的女俠,大多寥寥無幾,尤為之少,這是為什麼呢?今天,我們就從其他朝代少女俠與大唐多女俠兩方面進行對比,簡要分析一下,大唐多女俠的原因。

女子也當謂之“俠”,為何唐朝是個“多女俠”的朝代?

一、其他朝代女俠士稀少的原因

1、自身的隱匿性

實際上,“俠”作為一個正面的修飾字眼,由其衍生出的俠士、俠客等,都只是民間百姓對其一種稱謂,而不是有所依據的職位。它不同於中國傳統上講的士、農、工、商,沒有人以俠為生,這也是江湖中“武俠”被稱之為隱門的原因。他們中的大部分不喜在人前招搖,往往足跡難尋。

且俠士們大多生性爽利,不拘名節,並不熱衷於誇耀自我的行為,這一點在女俠身上尤為直觀。就說不管是俠之大者墨子,還是二人組侯贏和朱亥;也不管是齊國倜儻生(魯仲連),還是劫持者曹沫;還有朱家、豫讓等人。這些俠士們,不論哪一位,拿出來都是響噹噹的人物,但在這其中,女性卻是少之又少。是因為真的沒有女俠嗎?只不過是俠女們本身不宣揚,也無人替其宣揚罷了。

女俠們將自我隱匿在滾滾紅塵

之中,即使有,怕是也不易被人發覺。

2、封建統治者的壓迫

事實上,俠士們往往不容於社會主流――封建朝綱。戰國韓非子就曾在自己的著作《五蠹》中直言“俠”的目無法紀、好鬥使力,雲曰:“(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實際上,在封建朝綱看來,即使是具有正面意義的俠士,其行為的立足點和出發點,亦與封建正統相違背。俠客們越過官府,憑個人判斷處事,即便打的是匡扶正義的名號,在朝堂看來,不亦乎違法亂紀,惑亂朝綱。朝廷與江湖,本就難以兩全,自古以來,便少有平衡。

漢景帝時,遊俠更是被大肆屠殺,乃至後來成為定製。可以說,“俠”的生存空間,自古以來便是十分緊張的。在以男權為主體的封建社會里,男性俠士們尚難以自全,更遑論女俠,只怕是會更加嚴密的保護自己,確保個人信息不被洩露一絲一毫,以致招來殺身之禍。如此,女俠士們不易出現在歷史畫卷的原因,便有跡可循了。

女子也當謂之“俠”,為何唐朝是個“多女俠”的朝代?

3、封建禮教的束縛

在古代中國的封建社會,遵循的是以男權為中心的統治思想。自古便有男主外女主內的“內外之分”。在禮教甚嚴的封建社會,女子皆以在外拋頭露面為恥,主中饋(主持飯食酒漿等家務)”、務蠶織,生兒育女、孝敬公婆等,便是一個古代女子生活的全部內容。在外拋頭露面、工作應酬,是古代女子不敢想、也不能想的。為何?因為這在古時,被視為離經叛道,傷風敗俗,為世人所不齒。嚴重的,

浸豬籠都是小事。

在如此的社會環境下,莫說成為女俠濟世救人,只怕還未出門,便被百姓的流言蜚語給淹死了。恰恰相反的是,男俠客們卻沒有這樣的憂慮,甚至還能被百姓讚美、稱頌,如此種種,女俠士們難以尋覓,可以算得上是必然的結果了……

封建禮教的約束和統治者的壓迫,使得中國歷史圖冊中可以留名的女俠寥寥無幾,少之又少,再加上俠客們自身又善於藏匿,無疑更是加大了俠女們留名青史的難度。但,即使如此,那些驚才絕豔的女兒們,仍然做到了以女流之身留名千古。

據《古今圖書集成·刺客部》中載,從先秦到五代,列入名流的共二十一人,唐代有十一人,其中女子便佔了五個之多。這究竟是何緣由呢?

女子也當謂之“俠”,為何唐朝是個“多女俠”的朝代?

二、大唐多女俠的原因

1、尚武情結成為主流

“唐人尚武,宋人尚文”,是對唐宋兩朝最真實的寫照。唐朝是李氏貴族打下來的江山,李氏貴族集團久居關隴,近於羌胡,有崇尚武藝的淵源,統一天下後,帶來了尚武之風。

唐初,在軍事上,統治者仍選擇沿襲舊制――府兵制。把全國分為若干個軍府,每個軍府負責從本區的軍戶中徵兵。府兵制的沿用,使得尚武之風的發展成為可能。及至武周時期,首創武試,尚武之風更是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哪怕在混亂的中後唐時期,由於潘鎮割據勢力的強盛,社會上的尚武風氣反而愈發強盛。

且唐太宗時期,對外征戰頻繁,唐朝男兒紛紛以上戰殺敵為榮,唐初四傑之一的楊炯曾說:“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更有其他膾炙人口的佳作“ 報君黃金臺上意, 提攜玉龍為君死”、“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等,無一不體現了唐人的尚武情結。有趣的是,這種情節不僅僅只體現在男子的身上,大唐發展之際,更有一批

“奇女子”,登上了歷史的書卷。

隋末唐初的霍總管,一心想要起義投唐,雖然結果不盡如人意,確仍然值得尊敬;李淵之女平陽公主,以女子之身立下大功,帶領“娘子軍”殺敵寇、收失地,可以說是大唐的開國元勳;也有一些電視劇,虛構大唐女將,雖不真實,但也確確實實的反應了唐朝尚武之風的強盛。這種風氣,為女子像男子一般行俠仗義,殺敵保國,提供了可能。

女子也當謂之“俠”,為何唐朝是個“多女俠”的朝代?

2、社會環境的改變

盛唐之際,一種全然不同於其他朝代的審美觀念產生了――以胖為美。它要求女子體態豐腴,凹凸有致,身體健碩,肌膚白嫩,面相寬廣,下巴圓潤,盡顯雍容華貴,豐腴穠麗之氣,與其他朝代要求的柔弱細膩、翩若楊柳全然不同,是一種豪放強悍的美麗。

且唐朝時期,描寫女俠的傳奇小說十分之多,如李公佐的《謝小娥傳》,裴鉶的《崑崙奴》、《聶隱娘》、袁郊的《紅線傳》、薛用弱《賈人妻》,薛調的《無雙傳》、杜光庭的《虯髯客傳》等等,可謂繁盛一時,對後世影響巨大。

大唐女子審美觀的改變和各種以女性俠士為主體的傳奇小說的湧現,為女俠客們的出現和成長,提供了寶貴的社會環境。主流的審美觀使女子不再拘泥於楊柳之姿,行事之間便有灑脫之意。女俠小說盛行,則為各個心有女俠夢的女子提供了精神上的指引。

至於後來到了宋朝,文弱清秀成為了主流的審美觀,纏足之風更是遍佈民間。作為女子,像常人一般行走已成問題,更何論去做勞什子女俠夢呢。且宋人尚文,對武官的打壓空前絕後,偃武修文的後果之一,便是宋代的武俠小說非常沉寂。此時,俠女們精神上的指引也消匿了。空有俠心,卻無空間可以施展,女俠在宋的痕跡減少,便是這麼個道理。

女子也當謂之“俠”,為何唐朝是個“多女俠”的朝代?

由此看來,寬鬆友好的社會環境,對於俠客,尤其是女俠們,是極為重要的,而唐,便滿足了這一點。

3、女性地位的提高

說起大唐,便不得不提及一位奇女子――千古女帝武則天

武則天,別名武曌,亦作武瞾、武照,本名不詳,通稱武則天或武后,幷州文水人,中國歷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認的女皇帝。武則天即位,在政治上最大的體現,便是女性權利及政治地位的提高,與此同時,加在女性身上的禮教束縛,也寬鬆不少。

在唐朝初年,一些宮廷女性在政治上有了自己的一番地位,從武則天被立為皇后開始,一直到太平公主的時代,唐代的宮廷女性,不但可以參與朝政,甚至還可以主導天下局勢,更甚至可以像武則天這樣稱帝。這是其他朝代甚至於今天我們所處的時代都無法比擬的。

在唐朝,女性亦可以讀詩,也不必為了丈夫而永遠守寡,甚至可以再嫁,改嫁。這在儒家思想統治下的封建社會里,是絕無僅有的。

女性身上封建教條的約束力減弱以及地位上的提高,為女性的拋頭露面,行俠仗義提供了道德支撐和政治支持,這是唐朝女性可以跳出自我,成長為“俠”的最為重要的條件,而這個條件,幾乎上只有唐可以滿足。所以,唐代女俠眾多,並非毫無緣由。

女子也當謂之“俠”,為何唐朝是個“多女俠”的朝代?

三、亂世的到來,讓女俠文化達到巔峰時期

唐代開始設立地方軍政長官。因受職之時,朝廷賜以旌節,節是當時一種全權印信,受有此全權印信者,便可全權調度,故稱節度使。

隨著唐朝軍事形勢的不斷變化,節度使權利越來越大,不但擁有地方上的軍權、財政權等,而且其下軍隊百姓對其的依賴性極強,甚至到了“唯知其將之恩威,而不知有天子”的地步。而隨著唐朝節度使權力的日益擴大,地方割據勢力的實力也越來越大。到唐玄宗唐玄宗統治後期,楊國忠專權,政權統治混亂不堪,為安史之亂埋下伏筆。

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安史之亂爆發了。自此以後,唐朝再無盛華。自此之後,唐朝開始分崩離析。對內,藩鎮割據、宦官專政;對外,吐蕃、南詔等國入侵。亂世滋生了大量的苦難,人民流離失所,百姓苦不堪言。在這種時刻,俠士作為一種精神寄託

,被所有人期待著。不僅僅是男子,巾幗英雄的女俠客們也紛紛出場,為這天下安穩效力。雖說亂世傷人,但亂世易出豪傑英雄卻也是真的,如此看來,亂世的土壤,也是為唐代的俠女們出了力的。

女子也當謂之“俠”,為何唐朝是個“多女俠”的朝代?

四、總結

俠女並非是唐的專屬,早在戰國,便有越女助越滅吳

。但必須要說的是,確實只有唐朝才有諸多俠女同臺出現而不為人垢的場面。唐人尚武、女子追求豐腴之美,女俠小說的盛行等,為唐代俠女的成長提供社會環境;則天女帝帶動唐朝女性權利地位的提高為其提供政治環境;唐中後期的亂世之象,則為女俠們的揚名提供危難與機遇,唐代女俠之多之盛,蓋因此理。

參考文獻:

1、《中國武俠小說史》

2、《唐代婦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