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響調研報告顯示:七成企業現金流能維持三個月以上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17日發佈《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的企業生存與發展之道》調研報告顯示,七成企業現金流能維持三個月以上,建議企業利用好政府給予的扶持政策,降成本,拓寬融資渠道,鼓勵實體經營企業打通線上業務渠道,重新審視自己的商業模式,將智能互聯技術更好地融入其中。

七成企業現金流能維持三個月以上

參與調研的企業中,69.23%的企業現金流能夠維持3個月以上,43.83%能夠維持在半年以上。這說明大部分企業還是有能力度過這次疫情難關的。但若疫情在三個月內得不到有效遏制,將有企業面臨破產風險。

疫情影响调研报告显示:七成企业现金流能维持三个月以上

數據顯示,採取不同商業模式的公司在現金流維持方面存在著差異。以線下經營為主的公司中,68.39%的現金流能夠維持3個月以上;而線上經營為主的公司中這一比例達到72.87%。總體來看,以線上運營為主的企業在資金維持方面更有優勢。

從企業性質來看,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的現金流較為充裕,維持公司運作時間較長,現金流維持運作時間長於3個月的比例分別為81.82%和78.83%;尤其是超過半數的國有企業現金流維持時間能夠超過一年。私營企業的現金流維持時間相對處於劣勢,41.23%的私營企業現金流不足維持三個月。因此,此次疫情對私營企業的負面效應要遠遠大於其他性質的企業。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教授何文龍表示,目前企業面臨的主要挑戰是現金流維持的問題。調研的700多家企業中有30%的現金流無法支撐三個月以上。建議企業家們充分關注並利用政府給予的政策,譬如企業組織網上培訓補貼政策、企業停工停業補償政策、房租減免政策、五險一金減免和延期繳納政策等。重新梳理自己的成本結構,從細節上入手,擠出企業內部的冗餘資源在可能的情況下加快應收賬款的回籠,並拓寬企業現有的融資渠道。

一季度企業成本上升

從數據來看,疫情帶來了企業成本的上升,更有相當一部分企業的成本大幅上漲。上升10%以上的企業佔比達到42.92%,上升50%以上的企業達到16.69%,成本上升100%的企業佔比達到3.63%。

疫情影响调研报告显示:七成企业现金流能维持三个月以上

參與調研的企業對於2020年第一季度營收預期總體上比較悲觀,只有15.53%的企業認為比去年同期有所上升或者持平,84.47%的企業認為會下降;其中有30%以上的企業認為第一季度營收下降比例會達到50%以上。

不同所有權性質的企業對2020年一季度營收的預期是有所差異的。參與調研的國有企業中,20.32%的企業認為2020年第一季度營收預期會有所上升或持平;私營企業中這一比例是12.82%;外資企業中這一比例是16.06%。另外,國有企業中只有18.18%的企業認為營收會同比下降50%以上,私營企業中這一比例達到38.44%,外資企業這一比例為27.01%。因此,國有企業對第一季度營收預期要比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更為樂觀。

疫情影响调研报告显示:七成企业现金流能维持三个月以上

從被調研企業所處的行業來看,不同行業受此次疫情的影響程度不同。其中,批發零售業受衝擊最大,業內企業預計業績會受疫情影響下滑的比例佔到了82%;其次是文娛行業,業內企業預計業績下滑的比例佔到了75%;而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小,預計業績會受疫情影響下滑的比例為67%。

報告顯示,有75%的線下企業認為在疫情影響下公司業績呈下滑趨勢,而有64%的線上企業認為業績呈下滑趨勢。何文龍認為,疫情對線下實體企業的衝擊更普遍。一種可能是,疫情導致人流客流的急劇減少,線下企業受到的衝擊更大,而線上企業或者線上線下結合的企業可以使用線上銷售渠道緩解困境,應對疫情方式更加豐富靈活,從而能更好地保持公司業績的穩定性。

建議智能互聯技術融入商業模式

受疫情影響,不少企業的業績會有下滑趨勢。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會如何調整其創新投入呢?

根據被調查的企業樣本,只有13%的企業預計會降低創新方面的投入,而有54%的企業表示在2020年會繼續增加創新投入,33%的企業在創新總投入上保持不變。與之相應地,只有17%的被調查企業表示會降低2020年的人員培訓投入,而有83%的企業表示今年的人員培訓投入保持不變甚至會增加。

分行業來看,金融企業以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企業的創新活動受到疫情影響相對較小,這兩個行業的企業創新投入基本保持平穩增長,60%以上的金融企業以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企業預計在2020年會增加總體創新投入。此外,製造業企業和文體娛樂企業預計2020年的創新投入將減少的比例最多,達到17%。

疫情影响调研报告显示:七成企业现金流能维持三个月以上

報告顯示,面對疫情參與調研的企業更偏好實施遠程辦公、優化商業模式來捕捉新的顧客需求、積極投入技術創新來恢復促進生產。尤其是實施遠程辦公,這種方式既可以有效保護員工健康安全,也可以快速低成本地恢復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企業較少選擇剝離虧損或盈利性差的業務單元來恢復生產,此種方式成本高、風險大,不利於企業在疫情時期平穩運營。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教授吳劍峰表示,建議企業充分利用智能互聯技術在內部管理中的應用,利用數字化手段來解決內部遠程管理、線上辦公、視頻會議、在線研發的問題。數字化轉型最為重要的是建立一個高效收集、傳達、使用數據的系統。基礎設施建設、平臺搭建固然耗費人力,但系統搭建成功後所收集的數據,往往蘊涵著更大的價值。

吳劍峰表示,企業應該利用此次疫情重新審視自己的商業模式,將智能互聯技術更好地融入其中。目前大多數企業的商業模式中數字化程度的部分還比較少。此次疫情是一次行業重新洗牌的契機,未雨綢繆的企業將會開疆拓土,掠奪未做充分準備的企業的市場份額。因此,企業高層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儘快實現現有商業模式的數字化轉型;已有的數字化產品和服務應該加大投入,擴大市場份額。

此次調查採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問卷內容涵蓋了地方政策、企業經營狀況、企業應對措施、企業數字化提升4個維度、共計30個問題。

參與調研的企業共有761家,其中製造業佔26.05%,金融業佔17.00%,信息技術服務業佔14.57%,批發與零售業佔8.50%。被調查企業中有53.22%屬於私營企業,20.11%屬於外資及港澳臺企業,還有26.68%為國有企業。上市公司佔比為30.8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