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店直播的後疫情時代:三成“退讓”,七成“堅守”

門店直播的後疫情時代:三成“退讓”,七成“堅守”

在門店直播這件事上,孫錫財暫時選擇了“妥協”。

“相比於其他較早佈局直播的企業而言,恆美在直播方面算不上專業。”作為山東煙臺恆美化妝品連鎖(以下簡稱恆美)總經理,孫錫財判斷,與其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硬拼”,不如找準實體店的特色和優勢,進一步用體驗、送貨上門等增值服務,強化門店與顧客之間的“信任”關係,迴歸零售本質。

洛陽色彩創始人朱銳則做了一個相反的決定。

自疫情期間試水門店直播以來,他已經嚐到了直播給門店帶來的甜頭,三八節期間,一場直播完成了去年同期銷售業績的80%。接下來,朱銳將持續加大在直播版塊的投入,將直播作為線上營銷的常態工具之一,讓培訓部老師率先帶頭直播,再以此帶動店長和店員,最終打造員工線上線下雙能力,實現線上線下雙店營銷。

近期,品觀APP採訪了全國20多家各種類型的化妝品連鎖系統,涉及鄭州泊伊美匯、赤峰旺香婷、湖南宜妝和河南洛陽色彩等頭部連鎖,以及部分進口品店等,其中像孫錫財一般持謹慎入局態度,甚至決定在疫情之後退出直播賽道的店家佔到30%左右,像朱銳這樣選擇繼續加大投入、深耕直播的店家,佔到70%左右。對於這一比例,不少行業人士表示了認同。

窺一斑而知全豹。伴隨著國內疫情的收尾,在直播上“掙扎”了一段時間的化妝品連鎖店,正在做出選擇。

退讓者:與其硬拼不如迴歸零售本質

金甲蟲在微信公眾號的運營方面,一直被行業視作典範和標杆,但很少人知道,金甲蟲為了做好這個項目,先後投入了超過2000萬元。

在金甲蟲董事長劉船高看來,任何一個新項目的啟動,都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直播也不例外,不僅需要專業的團隊支撐,更需要資金、時間、精力的多重投入。多方考慮之下,劉船高決定,目前不在直播上做重點投入。

门店直播的后疫情时代:三成“退让”,七成“坚守”

金甲蟲不久前完成了直播首秀

在嘗試做過幾場直播之後,邯鄲華洋美妝總經理陳一明也有類似感受。他認為,目前實體門店開展直播意義並不大,一方面是因為企業缺乏直播經驗和專業團隊,在網紅直播遍地的今天,實體店僅靠BA直播難以打造直播間特色;另一方面,門店直播很難吸引新客流,觀眾大多數是門店老顧客,但老顧客並沒有養成“直播購物”的習慣。

“直播間‘降價吸客’現象盛行,有時候一件商品在直播間的價格,甚至比門店做活動時還要低,門店的實際投入產出並不成正比。”在團隊專業性不夠等因素之外,也有不少門店對於“私域流量”有了新的判斷。某化妝品連鎖負責人表示,現在的小程序直播雖打著“私域流量”的旗號,但直播間設置的“下滑切換”功能,其實很容易讓消費者從一個直播間跳轉到另一個直播間,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制約了小直播間的發展,讓流量進一步向大直播間傾斜。

事實上這並非一家之言,而是部分零售店的共識。他們認為,沒有公域流量支撐,僅靠私域流量難以為繼,而且門店私域流量又並非都是直播的受眾人群,從這個層面上看,實體店開展直播,“更像是特殊時期的盲從”。

而實際銷售業績的大幅波動,更是讓進口化妝品連鎖年輕之酷總經理董學民認為,門店對於“私域流量”的運營並不專業。

情人節期間,年輕之酷的一場直播完成了去年同期銷售的80%,而三八節的一場直播,卻只賣到了去年同期銷售的30%。這種短期內銷售急速遞減的趨勢,讓董學民意識到,“直播也只是滿足了顧客一時的新鮮感,但線下才具有永恆不變的持久性,能夠真正迎合人們對於社交以及情感的需要”。基於此,疫情過後,年輕之酷將通過調整品牌結構、人員結構等措施,重點回歸線下的佈局。

整體來看,這些選擇或退出、或減少對直播投入的門店,較為清醒地意識到自身不具備線上基因,與其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硬拼”,不如迴歸零售的本質,將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更熟悉、更迫切的“戰場”。

堅守者:最大限度投入直播

藉助直播,星野家用30天重回生意正軌;泊伊美匯創造了單日最高135萬的銷售,有20%的門店銷售超過去年同期表現;魅麗會用一場180分鐘的直播實現了110萬的銷售;洛陽色彩最近一場“三八節”直播活動,吸引了近7萬人觀看,僅靠幾個條碼就完成了去年同期80%的銷售,而往年這一業績則需要靠幾千個SKU才能完成。

這是疫情期間,化妝品門店藉助直播工具取得的一系列閃光業績。也正是因為初嘗“碩果”,大部分門店選擇將直播常態化運作,主要通過員工激勵和產品策略兩大方式加大直播投入,部分門店甚至是“集公司之力”深耕直播。

星野家就是這樣的典型。其創始人李星介紹,為了讓直播成為常態化的業務版塊,接下來,星野家門店將設立各種類型的直播間,“比如一個門店彩妝賣得好,就設彩妝直播間,護膚賣得好,就設護膚直播間”,最終打造出星野家的門店直播矩陣。另一方面,其還藉助一系列激勵政策提升員工對直播的重視度,比如將直播間銷售和員工的提成掛鉤。

门店直播的后疫情时代:三成“退让”,七成“坚守”

李星(左)本人親自上陣直播

而為了培養出具備帶貨能力的主播,湖南宜妝重點推出了“1+1”合作模式,由一名資深主播帶領一名新手主播進行直播實戰,在助力員工克服“鏡頭恐懼感”的同時,還同步設立了“上鏡獎”,以最大限度激勵員工,進而挖掘出更多有做主播潛質的員工。

除此之外,如博洋家優選總經理博洋所說,“選品難”“找貨難”是大多數門店尤其是中小門店在入局直播中面臨的核心問題。也因此,選品成為不少門店在直播中重點關注的方向。

藉助自身代理名品的優勢,魅麗會在選品上也通過“名品策略”為直播間引流,其創始人李敏介紹,其直播間80%的商品都是自己代理的名品、優品。

與之不同的是,洛陽色彩更為看重差異化選品,在直播中放棄了熱門網紅單品,而是選擇了幾個門店重點培養的“小品牌”。朱銳認為,這種品牌不僅可以讓門店避開價格競爭,突出品類優勢,而且在門店私域流量中是有一定顧客基礎的,所以也比較容易產生銷售。

對此,博洋也持有類似看法,他認為,“直播間商品重複率不能超過30%,超過這個比例顧客就會喪失新鮮感”。

短期銷量和長期發展的交鋒

雖說無論是“堅守”還是“退讓”都只是企業根據自身狀況做的戰略選擇,但在不同的選擇背後,是針對門店直播這種形式行業不同觀點的碰撞和交鋒。

長沙兆順百貨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鄧自紅認為,直播是多種營銷手段的集合,也是目前最先進的營銷工具之一,勢必會對線下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和改變。特別是隨著5G時代的來臨,硬件設備的升級完善,不僅會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直播購物體驗,改變傳統的培訓方式和品牌上市活動,甚至會進一步縮短消費距離、提高整個商業效率。

“未來直播可能會像電商一樣,成為一種固定的線上渠道。”在百利集團常務副總、煥自己負責人魚建輝看來,線上線下融合是時代的必然所趨,疫情不過是加快了實體零售擁抱線上的整體進程,門店可以藉助直播工具進一步提高零售效率,但直播並不等於賣貨,而是承載了品牌建設、企業形象推廣、會員種草等多項功能。

對於直播未來在行業所扮演的角色和承載的價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判斷。“不能因為一個新工具的出現,就忽略線下的核心價值。”愛開(上海)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周長磊提醒,直播是一種輔助性工具,它可以幫助實體零售提高經營效率,但找準實體零售的核心價值,才是未來發展的關鍵所在。

誠如廣州麥穗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博所說,之所以不同企業對直播有比較大的分歧,是因為他們對直播的態度,以及在運作邏輯上完全不同。

比如,直播和門店線下銷售在獲客、賣貨方面是兩套完全不同的邏輯,有些門店具備這種轉型實力,甚至做好了集公司之力入局直播的準備,但另外一些良性發展的店鋪,基於一貫的模式和邏輯也能獲得不錯的發展。

更為重要的是,有些門店追求長期效果,願意跟隨當下趨勢調整試錯,而有些門店關注短期效益,會更看重每一場直播效果是否能夠達到預期。

“不要一開始就要求銷量。”結合魅麗會的直播經驗,李敏認為,門店只有先解決直播間專業度、美譽度和規範性問題,才能吸引到更多人氣,進而產生銷量,魅麗會一般會通過“培訓式直播”,讓團隊完成專業性訓練之後,才會展開“銷售式直播”。

OIB.CHINA總經理吳志剛指出,實體門店在直播方面還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諸如如何將“門店直播”和“網紅直播”區別開來,真正找準門店直播的特色和優勢;如何在追求直播獲利的同時,兼顧門店的基礎銷售;如何做好員工的直播培訓教育;如何從單一的賣貨思維中跳出來,將直播作為店鋪管理和宣傳管理的工具等。

因此,對於當下門店直播“堅守”和“退讓”兩種選擇,他認為,入局直播不等於瞭解直播,更不代表未來一定會做長線佈局;退出直播也並不意味著他們認為直播不重要,也可能是沒有找到做好直播的方法。

或許,商業的魅力就在於“條條大路通羅馬”,又或者,對於有些企業來說,放棄對所謂“風口”的追逐,在某一個擅長的細分領域深耕,才能避開“紅海”競爭,打造一片真正的“藍海”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