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二出生那一天開始,老大的童年就提前結束了

弟弟妹妹小,讓給弟弟妹妹吧。

每當看到家長在一邊對自己的孩子們進行這樣的謙讓教育的時候,我的內心就倍感心塞。


國家開放二胎政策,便是有了老二之後,父母的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小孩子身上,忽略了老大。


其次,便是在兩個孩子相處時,無論吃東西還是玩玩具,父母總是要求老大處處讓著老二,如果老大有所抗拒,父母便會“意味深長”的告訴老大:“你是哥哥(姐姐),應該主動讓著你的弟弟(妹妹)。


老大也是個孩子,但是無意中卻承擔起某種“責任”,童年的快樂就這樣被“莫名其妙”地剝奪了。


更讓老大鬱悶的是,老二出生後,以後的日子裡,甚至於直到兩個人成年,老大都將面臨著處處忍讓老二的狀態。也可以說,老二出生那一天開始,老大的童年就提前結束了。

老二出生那一天開始,老大的童年就提前結束了


由此,兩個孩子關係難以協調,也就不難理解了。


換做是你,你會怎麼做?


媽媽的兩個男孩在另外一個房間玩積木。突然就聽到很響的一聲從房間傳來,緊接著小的就哭了。她就趕緊跑到那個房間一看,小的那一個搭的高高的塔撒了一地,他正在哭,用手指著他的哥哥。


A.媽媽把那個大的孩子一把抓過來弄到一邊說:“你給我坐下,你給我好好想一想你做了什麼壞事!


B.媽媽雖然對大兒子是非常生氣的,但是在前面幾分鐘她沒說、也沒理會那個大的孩子。這時候,媽媽就坐在小兒子身邊:“

你跟媽媽講哪個地方弄疼了?”然後跟大的孩子說:“趕快去拿一個冰袋來給弟弟敷敷。


老二出生那一天開始,老大的童年就提前結束了

A.如果你這麼對待大孩子的話,大孩子腦中在想什麼呢?可能的想法會是這樣的,我討厭死我的弟弟了,我的媽媽總是偏心我的弟弟,我的弟弟是破壞所有事情的罪魁禍首。所以這就會使得兄弟之間的關係變得更糟,以後他就會逮著機會更加狠地對自己的弟弟。


B.讓大的孩子去幫弟弟拿冰袋來,這個時候大孩子的內心就產生了微妙的變化,他從一個加害者向救助者轉變了,因為他現在去拿冰袋給小弟弟提供幫助了。他就會感覺自己在幫助弟弟,感受會好一些,幫著照顧弟弟了。所以一會兒他們就沒事了,去玩自己的了。


這時候媽媽就可以對大孩子說:“我剛才聽見你們倆玩得挺好的,還聽見你們倆笑得挺開心的,然後我就聽見有一聲響,小弟弟就哭了,是不是你剛才碰到了什麼讓你為難的事情?

老二出生那一天開始,老大的童年就提前結束了


大兒子聽到媽媽這麼說以後,他的感覺是媽媽沒有責怪我,或許我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跟媽媽去說,因為媽媽是信任我的。


大兒子就開口說了:“其實我剛才沒有想打他的,可是弟弟把我最喜歡的那個積木拿走了,我那塊積木是要放在我自己的塔的最上邊,我讓他還我,可他不還我。他說我也想做我自己的塔,可是他就是不給我,我就是想要回那個我特別喜歡的積木。


媽媽接著說:“你特想要回你那塊積木,可是你不知道怎麼辦對不對?


大兒子說:“我就是想要回我的積木,我就把它給搶回來了,我並沒有成心想把他的塔弄壞,我也沒有成心想傷到他。


媽媽就說:“你確實可能把弟弟嚇著了,你想一想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處理得更好一點呢?"


大兒子說:“我可以幫他重新搭建那個塔,我也可以讓他用我的那個積木。”他又接著跟媽媽說:“媽媽,那我們可不可以再去買一個紅色的積木,這樣子我們以後搭這個塔的時候我們兩個人都可以最上面用那一塊紅的積木。


……


所以我們發現:如果你給了孩子一些理解,他們就知道怎麼樣啟動修復的程序,他們就會自己去解決他們所面臨的問題。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如果每個人在小的時候,就知道怎麼樣去修補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維護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關係那會多好!


作為父母來說,首先你要非常平和你才能夠引導孩子說出這些話、做出這些事,所以父母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記住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允許孩子傾訴不好的情緒


我自己也是出生在多子女的家庭。回想起打小自己和弟弟妹妹的相處,儘管我心底是喜歡他們的,可是不時地也還是會說:“

我討厭ta,就是討厭ta。

老二出生那一天開始,老大的童年就提前結束了


然後呢?


當然,我說我討厭他們的時候,我的母親完全可以對我這麼說:“你不能夠討厭你的弟弟/妹妹啊!


但是幸運的是,我的母親並沒有那麼說。她說:“我的大寶貝,你要和別人來分享一個媽媽,真的好難啊!你有什麼樣的感受你隨時可以告訴媽媽,媽媽都理解你。”


然後她就抱抱我,我的身體、連同一顆心就會慢慢放鬆下來。一會我就去玩自己的東西了。


差不多過了15分鐘以後,我走到妹妹身邊,又哄弟弟開心。直到今天,我們都是非常相親相愛的兄弟姊妹。


所以,如果家裡有多個孩子的話,請允許孩子有這種情緒,各種各樣的情緒,允許他們來向你傾訴一種不好的情緒。這樣的話,父母就給了孩子容納更多良好情緒的內心的空間。


親子關係重要影響著子女關係


有一個媽媽在我的文章後留言跟我說,她的兒子老打他的妹妹。男孩六歲,女兒三歲。每一次兒子打女兒,媽媽就打兒子。


我的回覆是:首先你要停止打你的兒子,因為你打兒子的話,你就教會了兒子施行暴力打別人。


第二,你要阻止你的兒子打他妹妹的話,有一個前提,你要跟你的孩子重新建立起一種親密的關係,改善和你兒子的關係,這是第二步。


很快的她去改善和兒子的關係,不出一個月,他的孩子就停止了去打他妹妹。


為什麼會這樣?


她說有次她正在洗碗,看見旁邊兩個孩子在一起,女兒在桌子底下站著,男孩就站在女孩的後面,在女孩的頭上懸著他握緊的拳頭。


媽媽當時看到這一幕,這時候男孩抬頭一看,碰到了媽媽的眼神,他握緊的拳頭慢慢地就鬆開了。本來想敲妹妹的,就變成了撫摸妹妹,他就跟媽媽說,媽媽我想摸摸妹妹……


你對這件事的解讀就是:男孩在生氣要遷怒於妹妹的時候被我逮個正著,他害怕受到懲罰,所以他才有了那個表現。


我說其實你應該這麼解讀:因為他看到了媽媽,他知道了在兩個選擇當中,是選擇打妹妹?還是選擇愛媽媽?他選擇了愛媽媽,尊重跟媽媽的關係。因為他看到了媽媽,他就覺得維護好和媽媽的這種溫暖的關係更重要,他很在意。


除了“你要讓著弟弟妹妹”爸爸媽媽們還可以這樣做


如果小的孩子說:“不不不”,“不給不給”的時候,可能很多父母的反應就會是幫助小的孩子主張他的“決定”。


但是其實相反,這可能會阻止你的孩子主張自己的權利。


因為如果你老是這種做法的話,你的大一點的孩子就會覺得爸爸媽媽跟小的孩子是一幫的,他從來不站在我這一邊。


這樣子,兄弟姐妹之間如果父母表現出這種偏好的話,他們之間的糾紛就會很多了。


而對於小一點的孩子來說,他學到什麼呢?他學會了哭。我只要哭,一哭爸爸媽媽就會來幫我。

老二出生那一天開始,老大的童年就提前結束了


除了類似弟弟妹妹小,讓給弟弟妹妹吧的連哄帶壓迫,爸爸媽媽們還可以怎麼做呢?


1

榜樣訓練

家長要以身作則,把東西分享給親人,給孩子言傳身教。觀念上的教育也很重要,有的家長一邊教育孩子,在社會上分享就意味著吃虧,另一邊又強迫孩子把東西讓給弟弟妹妹,這會讓孩子感到無所適從。除了家長作為榜樣以外,也可以講故事,用故事主人公做榜樣。比如說小兔子不愛給同伴分享,危難時刻誰也不幫它。


2

角色扮演

在家庭當中,可以賦予大孩子哥哥姐姐的身份。教育孩子,大哥哥大姐姐應該照顧弟弟妹妹,關心他們的情況,把東西分享給他們,盡到哥哥姐姐的義務。當然也要給大孩子放權,讓他們管弟弟妹妹。讓他們演好哥哥姐姐這個角色,學會分享。


3

移情訓練

可以引導孩子說出分享時的內心體驗。作為分享者,當讓別人分享時,觀察別人是什麼心情?當不讓別人分享時,又體察別人是什麼心情和表現?當自己是被分享者,談談自己沒有得到別人的分享,而自己又有強烈得到分享的慾望時,心裡是什麼感受?當獲得別人的分享時,心裡又有什麼感受?通過移情訓練,讓孩子感受被分享的快樂,和不被分享的痛苦。


4

正強化

當孩子給弟弟妹妹分享東西時,要及時表揚、獎勵。在表揚時,要注意表揚分享的特質,而不是泛泛的鼓勵。


我們來看兩種表揚方式:

你真是個慷慨大方的好孩子!

你把自己的東西給了弟弟妹妹,真是個好孩子!


有研究表明,前一種方式更能讓孩子學會分享。因為當我們用第一種方式表揚孩子時,是在強化他的性格,這樣,孩子會逐漸把外在的表揚歸因於自己的特質,逐漸地建立起自己喜歡與人分享的認識。


而在孩子不願意分享的時候,也沒必要哄騙或者強迫。可以引導孩子站在別人的角度想想,如果別人不捨得與他分享,他會是怎樣的感受。


5

教給孩子分享的策略

比如孩子們都想玩某一個玩具時,可以輪流玩,用石頭剪刀布定先後順序。自己想玩別人的玩具時,要有禮貌地詢問,不能偷偷地拿。分吃的要平均分配,沒辦法平均的時候要先人後己等等。


6

尊重發展規律

分享行為屬於親社會行為,在6-12歲迅速發展。孩子很小的時候,社會信息加工能力還沒有完善,學不會分享很正常,不用太過苛責。


老二出生那一天開始,老大的童年就提前結束了


總的來說,站在生物進化的角度,兄弟姐妹之間獨佔與分享的矛盾一直存在,讓孩子「讓給弟弟妹妹」是一種低效的方法。


而我們可以用上面說的那些更有效的方式,幫助大的孩子適應弟弟或妹妹的到來,更好地讓孩子學會謙讓,獎勵他們的合作,最大限度減少孩子間的紛爭,養育出彼此相愛、擁有健康關係的子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