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從繪畫開始》:父母一聽一看,轉變思維,結果超乎想象

自從我家孩子開始塗鴉,家裡每天都在開畫展。

牆上、沙發上、桌子上和孩子能接觸到的地方都有塗鴉的痕跡。

從最開始的點、雜亂無章的線條到封閉的大圓套小圓,這是一年多的蛻變過程。


《培養孩子從繪畫開始》:父母一聽一看,轉變思維,結果超乎想象

不只是我家孩子喜歡塗鴉,大多數的孩子都喜歡塗鴉。他們用稚嫩的畫筆描繪自己眼中的世界。

黃磊的女兒多多從小就喜歡塗鴉,上回送給爺爺的蘿蔔就很有想象力。多多媽媽在微博曬了多多自己畫的手賬,感慨多多用畫筆記錄了很多美好的回憶。

《培養孩子從繪畫開始》:父母一聽一看,轉變思維,結果超乎想象


今天我們一起探討塗鴉有什麼好處,什麼是塗鴉敏感期以及如何抓住孩子的塗鴉敏感期,激發孩子想象力這三個問題。

塗鴉的好處

塗鴉可以訓練孩子的精細動作

孩子六月齡以後兒保醫生一般會建議父母給孩子提供蠟筆進行塗鴉。孩子剛使用的這種蠟筆都是個頭比較大、好抓握、下筆流暢的可水洗安全的。因為小寶寶處於口欲期,會用嘴巴去探索蠟筆,所以父母需要在一旁看護。

著名畫家鳥居昭美曾經出過一本很經典的畫畫早教書《培養孩子從繪畫開始》,裡面很詳細的介紹了孩子畫畫的發展規律:

● 1歲:手的運動軌跡——點點、小蝌蚪、小蚯蚓之類的印記

● 1.5歲:手肘為軸心的左右往返塗鴉

● 1.5-2歲:大的連續圓圈到小的連續圓圈

● 2歲:隨著手眼協調能力的發展,開始能畫出單獨的線條和封閉的圓圈,想要畫什麼的意識開始萌芽(越是有豐富聯想的孩子,越有能力把圓圈想象成各種各樣的東西)

● 3歲:有意識的畫畫,在畫畫之前就決定了要畫什麼,愛設計情景,愛用畫出來的各種圓來講述自己的故事

● 4歲:在畫頭部的基礎上畫手和腳,形成頭足人像。他們會把印象最為深刻的部分畫得大而誇張。

● 5歲:不再在頭的兩側直接畫手腳,更具邏輯性。從目錄式羅列開始過渡到以基底線為基礎的二維平面世界。(這個階段開始,家長要多問孩子畫裡的故事情節)

● 6歲以前,沒必要刻意使用顏色和教授形象,所謂寫生不適合6歲以下兒童。6歲以後“透視畫法”,具寫實主義傾向。

● 7-8歲:會從正面、側面、背面三個角度來畫人物肖像,可引導觀察與思考。到了9歲:終於採用和成人相同的方式了。

從中可以看出孩子1~3歲塗鴉的軌跡是從點到雜亂無章的線再到封閉的圓。孩子塗鴉的軌跡正是孩子的手部精細動作發展的結果。

《培養孩子從繪畫開始》:父母一聽一看,轉變思維,結果超乎想象


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從上面孩子畫畫的發展規律可以看出,孩子兩歲開始畫圓之後,想象力豐富的孩子就可以將各種圓想象為各種各樣的東西。這點我深有體會,最近我家孩子熱衷於用圓來表示各種車,比如公交車就是一個長方形和兩個圓,小汽車就是三個圓大圓套小圓,火車就是五六個大小圓連在一起。孩子在用他自己能夠理解的方式用筆來塗鴉他喜歡的各種車。這其實是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萌芽,想象力和創造力開始發展的表現。

什麼是塗鴉敏感期?

根據蒙臺梭利的敏感期理論,孩子的塗鴉敏感期一般是處於1.5~3歲。這個年齡的孩子喜歡塗鴉,用手裡的畫筆來表達自己。這就是為什麼孩子喜歡在牆壁、沙發、床上等地方亂塗亂畫的原因。

《培養孩子從繪畫開始》:父母一聽一看,轉變思維,結果超乎想象


《培養孩子從繪畫開始》裡介紹的孩子各個階段特徵:

1歲:點、線、圈為主,培養畫畫的原動力。

2-3歲:問他:這是什麼?給畫賦予意義。

4-5歲:問她:它們在做什麼?聽聽畫裡的故事。

對照孩子各階段的特徵,父母在家引導孩子塗鴉就得心應手了。塗鴉是孩子的樂趣,儘量不要剝奪了孩子的這個愛好。如果擔心牆壁不美觀,可以用大張白紙覆蓋。不過我家孩子會不理那面牆,換一面牆亂塗亂畫。給他白紙,他嘴裡說著畫在本本上,扭頭就去霍霍牆壁了。看著這個樣子,我就沒有在強求了。

《培養孩子從繪畫開始》:父母一聽一看,轉變思維,結果超乎想象


如何抓住孩子的塗鴉敏感期,激發孩子想象力

鳥居昭美在《培養孩子從繪畫開始》裡說過的核心理念:

1.孩子畫畫是一種表達方式,不追求“像”。要避免用成人的標準去評價孩子的畫,而要關注孩子在表達什麼。

很多像我一樣不懂畫畫這門藝術的父母,對於畫畫更加關注的就是“像不像”這個問題。門外漢的我,曾經評價一個人畫得好不好的標準就是對方畫得像不像。這其實是膚淺的認知。有位繪畫大師說過:像孩子一樣畫畫是我所追求的。這可能是大巧若拙大道至簡的意思吧。

等我家孩子開始塗鴉之後,有時候我會忍不住想問:“寶寶,你畫得是什麼?怎麼一點都不像?”每次話快要衝破喉嚨口,我就強迫自己閉嘴。是的,閉嘴是我唯一能做的了。

《培養孩子從繪畫開始》:父母一聽一看,轉變思維,結果超乎想象


2.要去“聽”畫,而不是“看”畫。“看”,關注技巧層面的訓練,而“聽”,注重的是孩子表達的是否流暢、自由、快樂。

這一聽一看思維的轉變,是不容易的。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遠比我們用眼睛去看主觀臆斷收穫的更多。我家孩子把牆壁畫得亂七八糟,但是他塗鴉的時候手舞足蹈,嘴裡還唱著童謠,那一刻的他很快樂。這也是我不忍心阻止孩子在牆上亂畫的原因,我不想他失去如此純粹的快樂。

3.教孩子畫畫,可能導致孩子不會畫畫。“教”是從技巧層面讓孩子畫“符號”,孩子可能學會了“符號”,而得到家長的讚揚,但孩子一旦依賴符號,就不會用自己的心去感受這個世界,無法做到流暢的表達了。

孩子的塗鴉是不是有生命力有創造力,主要是看孩子表達的內容,技法可能不是那麼重要。這也是為什麼塗鴉的孩子不需要學繪畫技巧,單純隨心而畫就可以了。這一切都是為了激發孩子的想象力。

《培養孩子從繪畫開始》:父母一聽一看,轉變思維,結果超乎想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