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抗“疫”觀察:問責機制的重要“壓力測試”

(抗擊新冠肺炎)中共抗“疫”觀察:問責機制的重要“壓力測試”

中新社北京2月17日電 (記者 張蔚然)2月15日,內蒙古自治區紀委監委印發《關於立足疫情防控監督職責定位堅持依規依紀依法精準問責的通知》,要求做到精準、規範、慎重問責,防止問責泛化、簡單化。

無獨有偶,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17日報道,陝西省紀委監委同樣強調要推動疫情防控違紀違法行為處置“精準化”,併為此印發《疫情防控常見違紀違法行為法規適用指南》。

疫情防控已到最吃勁的關鍵階段,各地尤其是疫情防控重點地區正陸續通報對履職不力等行為的處理結果,從嚴執紀執法成為鮮明共性特徵。“嚴”字當頭背景下,“精準問責”成為相當一部分地區發現、調查和處理疫情防控相關問題的“關鍵詞”,這其中的信息量同樣值得重點關注。

中國社科院中國廉政研究中心秘書長蔣來用向中新社記者表示,精準問責是法治精神的體現,精準就是要事實清楚,證據充分,適用法律、紀律準確,程序要規範,同時問責處理要周全穩妥,既要考慮法紀效果,又要考慮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讓官員感覺到壓力,同時又要有動力和激情,促進其履職盡責,擔當作為。

北京科技大學廉政研究中心主任宋偉指出,越到關鍵時刻,越要以精準問責確保監督落到“關鍵處”。

“‘一問三不知’的昏官、防控不力的庸官、臨陣脫逃的‘逃官’畢竟是少數。目前各級領導幹部、各地基層幹部工作狀態普遍高度緊張,相當一部分非常勞碌疲累。問責絕不能籠而統之或靠誤打誤撞,一定要見人、見事、見細節,因地制宜考慮情況、釐清相關責任,這樣才能讓領導幹部信服、讓基層民眾信服,也是對一線擔當精神的保護。如果打錯板子,將不僅對被問責的幹部造成影響,還會帶來負面效應。”宋偉說。

圍繞精準問責,一些地方已作出不少制度性安排。比如,內蒙古不僅給出了“嚴格依照法定程序規範問責”的原則,還對問責重點進行明確,包括“對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中共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以及自治區黨委工作要求不重視、不落實、不到位”“對重要信息瞞報、漏報、遲報、錯報、謊報,導致疫情蔓延”“洩漏工作秘密、不服從組織安排,擅離職守、違抗命令、臨陣退縮、敷衍塞責、推諉扯皮、弄虛作假”“貪汙、挪用、截留、擠佔疫情防控資金物資”等不同情形。

陝西省則明確了疫情防控工作中“政治責任感不強,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不能堅守崗位、履職盡責,工作患得患失、裹足不前”等13種違紀情形,“未依照規定履行報告職責,或者隱瞞、緩報、謊報疫情,或者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等11種違法情形,以及11種犯罪情形,並逐條附上適用的法規條款。

“這些安排細化了《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以及監察法、傳染病防治法等相關法律的規定,特別是針對當前嚴重的疫情及時細化規定,採取措施,比較務實,體現了緊密結合實際、實事求是的精神,有利於疫情的控制和工作的開展。”蔣來用說。

宋偉提醒,在疫情防控壓力下,絕不能讓問責數量成為比較監督強度的關鍵指標,只有精準問責才是有效問責。比如,不是由主觀故意造成的工作失誤情形,只要及時採取補救措施,有效挽回損失或者消除不良影響的或積極配合調查工作,主動承擔責任的,應予以容錯糾錯,做到責罰相當、問責適當、處理適度。

在這方面,各地已有一些嘗試。湖北孝感14日通報了一起關於容錯免責案例。疫情防控期間得知村民突發重病,一村幹部為救人擅自將防控車輛通行證借給村民親屬使用。在瞭解事情原委後,孝感市紀委監委調查組對其予以免責處理;浙江三門明確提出要以“三個區分開來”把防疫問責的板子打準,截至目前該縣已對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多名幹部予以容錯糾錯。

“問責是手段,不是最終目的。容錯是與問責制度配套而生的制度,就是為了讓問責更好地實現其目的,解決一些制度運用和操作中產生的緊張、衝突或者問題。”蔣來用說。

中共去年修訂了問責條例,初衷即包括推進問責精準化、防止泛化或擴大化。宋偉認為,在一定程度上,疫情防控也是問責機制面臨的一次重要“壓力測試”,通過這次測試,問責的精準化、制度化和規範化程度都會有新的提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