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疫情對於大學應屆畢業生就業有沒有衝擊?

fly哥講


也有也無。主要影響是就業時間推後,待業時間延長。但整體衝擊不大。


綠水青青


你好,我是臣臣媽媽,關於疫情過後大學應屆畢業生找工作有沒有影響問題。我想說過去一直不好找合適的工作,現在只不過加劇了不好找工作而已!

時過十年,曾經應屆畢業生的我還在烏魯木齊友好路茫茫大雪的路燈下思考,為什麼一個證券機構會要一個大專生不要我本科生,是我哪差了嗎?我在招聘會的投的簡歷永遠石沉大海。只因為我是普通本科嗎,上學的時候我也很努力,算勤能補拙類型的,也可以說高中自學高考的成績,我的天花板限制而已,我也無能為力。那時候就懂得一切命中註定,這是我的命。為了躲避烏魯木齊市裡的人才競爭,我跑到邊遠地方4年學習財務經驗,沒日沒夜的工作就是為了快速積累經驗,哪怕掙不了多少錢只要我手中有技術心裡就安全。任何人都阻擋不了我工作的熱情和追求知識的步伐。四年以後,我離開了戈壁灘回到了市裡重新職業生涯,曾經的應屆畢業生不是你們認為的弱勢對象了。

現在這次的疫情加劇了應屆畢業生找工作難的問題。我做財務的和各行各業私營企業打交道,能掙錢真可謂難於上青天,做生意的各種開銷比你們想象的多的多,老闆也很難,只能減少人員編制壓縮各方面開支。私營企業都很難有工作了,更不要說國企事業單位的,除非你是名牌大學,你有異於常人的才華。還有一點最重要你家裡要不有背景要不有很多錢。否則的話很難出頭。

也不是說完全沒希望,大學應屆畢業生可以選擇去邊緣地方就業,緩和避免殘酷的競爭,去祖國需要的人才的地方就業。給自己的一段努力的時光。


臣臣媽媽


可以說中國遭遇了這次突發性的疫情影響了各行各業,讓所有行業都來過措手不及。特別是流動資金不充裕的中小型企業。加工各地復工、復產、交通的影響導致各地企業紛紛遇到了困局。在大環境整體受挫的情況下,企業定會做出戰略調整,爭取將損失降至最低。而消減人力人本,緊縮招聘需求,必然是短時間內成本最低,成效最快的方法。從這方面來看勢必會影響到應屆大學性就業。

疫情之下,雖然高校都選擇了延期開學,但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卻是無法迴避和拖延的。今年據說有近900萬應屆畢業生,而剛好這群人基本上是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的,對於當前市場來說企業基本上都不會大量去招聘這些新生。

又因為假期延長,讓求職找工作的時間更加集中,一旦企業復工回覆日常,早已摩拳擦掌的求職者將會大量湧出。僧多粥少的情況更加嚴重,企業佔據上風,求職者則更加被動。

面“慘烈”大學生求職何去何從?本人作以下建議:

1、做好心理準備,拉長求職戰線;

因為企業修復需要一定時間,加上存在縮招的可能性,這一屆春招想必也不容易。

因此,不可避免的就是要做好長久戰的準備。切忌心態崩壞,努力增加自己的競爭力,才是硬道理。

2、搶佔先機,提前做準備

就像上面說的,因為疫情,所以今年春招機會減少,競爭壓力也會增大。

這就要求你一定要從簡歷、個面、群面等提升自我競爭力。

今年的就業難將形成蝴蝶效應。今年就業難,將促使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去選擇更穩定的職業,比如考公務員、考事業編等,後面的類似考試競爭將無比激烈。此外,就業難,使得更多應屆畢業生選擇二戰考研,明年的考研人數肯定會在330萬的基礎上又有一個大幅增長。

在現在這個局面下,985、211高校學生應該不需要太擔心,但後面的三本、職業院校學生問題可能會很嚴重。難怪很多人都說:疫情之下,才發現自己有房多好,有車多好,有存款多好,有一個不上班也能照常領工資的工作多好,有一個名校學歷多好。

就業難的問題我想只是暫時的,只要我們每個人對自己有信心,能正確的認識自己的能力給自己定個正確的方向與目標,相信就業的問題還是能得到很好解決的。


老男人也瘋狂


此次疫情由野味引起,傳播速度之快、傳染率之高、傳播範圍之廣都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國家啟動了一級響應,封城、封鎮、封村,不讓人們外出,禁止所有人聚集,這使得很多行業都收到了巨大的衝擊,旅遊業暫停(本該是旺季的),娛樂產業停業,養殖業因賣不掉家畜而飼料供應跟不上,還有等等很多行業受到打擊,如果疫情再持續一段時間,很多企業都將面臨倒閉的局面。

那麼此次疫情對應屆畢業生來說,也肯定會有影響,因為有些企業或暫停擴大規模來穩定當下的局勢,又或是更加提高專業技能要求來招聘人才,又或是不但不但不吸納新人,還要面臨裁員來節省成本,當然以上企業都是小企業或者微小企業,那麼對於中大型企業來講,他們的節奏可能會相對穩定,該錄取哪些新員工,依舊會按部就班,所以綜合來講,如果是名校畢業生,足夠優秀的畢業生,應該沒有什麼影響亦或是可以忽略不計,反觀,對於一般的大專畢業生來說,怕是要面臨找工作難的局面,所以,有真才實學,足夠優秀才是王道。

對於今年的畢業生來說,請不要浮躁,請不要以工資的多與寡來成為找工作的嚮導,請不要過分的去挑工作,每一個企業都是一個社會群體,都是一個濃縮的社會,有複雜的關係,也有其賴以生存的人脈和手段、技能,所以,請好好的適應這個“社會”,請好好的學習其中的社交手段和生存技能,強大自己,為自己迎接更優秀的工作做好準備。

另外一點,就是一些行業的萎靡,可能代表著另一些行業的崛起,比如直播,直播很早就有了,但是此次疫情可能會將該行業推行一個更高的高度,比如昨天我在微信直播觀看我原公司老總的視頻分享,本來是做線下的企業培訓的,此疫情下,很快的就做出了一套線上的營銷方案。還有比如網絡視頻會議系統,會更加普及,線上辦公、打卡會更受歡迎,前段時間聽說某釘軟件成為了下載量排行第一名。或許還有很多我們沒有注意到的行業,都在改變。

所以不管對於應屆畢業生還是在職老員工來說,都是一場考驗,能者上,庸者下,會亙古不變。也祈禱此次疫情可以早日結束。





大山深處才能遇見鹿


教育部: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874萬,預計上半年就業形勢更加嚴峻——教育部2020年2月12日發文。


王輝(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強調,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874萬,同比增加40萬人,綜合考慮經濟下行壓力和疫情疊加的影響,預計今年上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的形勢更加複雜嚴峻。教育部已經針對防控疫情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重點要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強網上就業服務。在疫情沒有得到有效緩解之前,為了防止大規模的人員聚集,暫停教育系統舉辦的各類高校畢業生現場招聘活動。在此情況下,教育部將大力推進網上就業服務,教育部就業平臺將緊密聯繫省級就業平臺、高校就業網和社會招聘網站,組建就業大市場,共享崗位信息,共同開展網上就業服務。同時,對網上的用人單位和招聘信息進行嚴格審核,確保信息真實有效,推動各地各高校開展網上面試、網上籤約以及網上辦理就業手續。

  二是大力開拓就業渠道。進一步組織實施好特崗教師計劃、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等基層項目。鼓勵大學生參軍入伍,進一步落實好基層就業學費資助等優惠政策,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創業。建立校企合作的對接平臺,在重點區域、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要領域中加強人才供需的對接。深入挖掘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造的就業機會,支持畢業生實現多渠道就業。

  三是著力強化重點幫扶。指導高校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畢業生、身體殘疾畢業生等群體提供“一對一”的幫扶,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崗位推送工作。開發一批線上就業指導課程,開通就業諮詢熱線,做好畢業生的心理輔導工作。

  四是適當延長擇業時間。對離校時未落實工作單位的高校畢業生可按規定將戶口、檔案在學校保留兩年,待落實工作單位後再及時辦理就業手續。

此次疫情對於畢業生具有相當大的衝擊,甚至包含以往在職人員。在此危難之際,希望社會各界能夠肩負起民族使命,共渡難關。


一夜韶華


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 王輝: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874萬,同比增加40萬人,預計今年上半年高校畢業生面臨的形勢將更加複雜嚴峻,教育部重點做好四個方面工作:

1、加強網上就業服務。推動各地各高校開展網上面試,網上籤約,以及網上辦理就業手續。

2、大力開拓就業渠道。實施好特崗教師計劃;大學生村官、大學生支援西部計劃等項目;鼓勵大學生參軍入伍;建立校企合作,支持畢業生實現多渠道就業。

3、著力強化重點幫扶。有針對性的開展就業崗位推送工作,開發線上就業指導課程,開通就業諮詢熱線,做好畢業生的心理輔導工作。

4、適當延長擇業時間。對離校時未落實工作單位的高校畢業生可按規定將戶口、檔案在學校保留兩年.


y宿命的風


這次疫情對各行各業的影響都是有的,就業市場也是要適應市場經濟,在整體業務下滑的時候,應屆畢業生也不能避免。

如果自己被錄取,而且還沒有被要求解除的,那恭喜啦,好好準備,努力大幹一場;

還沒有找到工作的,也不要沮喪,在家好好的修煉內功,提高自身整體能力,等疫情結束啦,經濟還是會慢慢恢復的,以後還會有很多機會

加油^0^~少年



fly哥講


當然有衝擊了,充擊還不小呢。準備就業的想在春招找工作的,各個招聘單位因為疫情不得不延期或改到網上招聘,可學生們在家不能像在學校一樣找資料,和招聘單位溝通。準備網上招聘的,學生所在地網絡好不好也不知道。準備考研的筆試成績有的延期,有的出來了,可準備複試的家裡沒有學習氛圍,網不好,卡,怎麼辦?在家上疫情弄的心情也不好,都夠難的,可話說回來,人生哪能一帆風順啊,不經利風雨哪能見彩虹,大四的學子們,努力吧,加油吧為了更好的明天



想飛的心51669


還是有影響的,拿我們中小企業而言,由於現金流問題好多不開工都面臨裁員和倒閉的風險,就會出現很多待業人員,這些人還有工作經驗,所以一定程度上對應屆生會有影響的。但是最主要還是看你是什麼行業的,一般工業型企業不大會受影響!但是教育,旅遊等就會有影響!


愛英語的詹密Amanda


小公司撐不下去,大公司就那麼一些,表面看起來僧多粥少。但是放心,國家會拿辦法出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