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張作霖已是大元帥,見到退位的溥儀,為何依然選擇下跪?

蔣麗琴


我對張作霖不能說是很熟悉,但是憑我個人對張作霖的認知,我個人覺得,不論張作霖處於何種位置,他都能夠“不堪顏面”而向退位的末代皇帝溥儀行跪拜大禮。這要是換作其他人的話,那我自然而然也就不會誇下此番海口了。

再者說,張作霖向溥儀下跪,這種現象的發生本身而言的確並不奇怪,溥儀雖然身為末代皇帝、生平多舛悽慘,但是溥儀的人物身份標籤就是地地道道的皇帝,雖說張作霖如此大禮極度不符合當時民國之禮儀,但是張作霖面向溥儀的這番跪拜,其實是另外之中附有深意的。

根據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的回憶來看,其中有過溥儀和鹿鍾麟兩人之間的一番對話(鹿鍾麟就是曾經負責將溥儀遷離出皇宮的第一手人物)。鹿鍾麟時隔30年再次見到溥儀,兩人緊緊握手,鹿鍾麟問道:“溥儀先生,你今後是還打算做皇帝,還是要當個平民?”溥儀毫不猶豫地回答道:“我願意從今天起就當個平民。”鹿鍾麟聽後放聲大笑:“好!那麼我就保護你。現在既是中華民國,同時又有個皇帝稱號是不合理的,今後應該以公民的身分好好為國效力。”這是一番事隔將近30年的對話,從中我們不難體會出溥儀在經歷重大波折後頓然醒悟的情感。

那麼接下來我們不妨來談論一下時任“東北王”的張作霖,為何面見已經不是皇帝的溥儀之時,仍然選擇下跪呢?

其一:一日為君臣,此生為君臣

其實這一點正是突出了張作霖重感情、講信義的難得品質。最早時期的張作霖的確只是一個名不見傳的小人物,賣國包子也學過獸醫,其實張作霖的童年遭遇像極了古代的劉邦和朱元璋。公元1894年,張作霖首次投入了清軍宋慶所部當兵,次年升任哨長。公元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張作霖也參與其中。伴隨著清廷的戰敗,張作霖於1895年因清軍移防離隊而繼續選擇了回鄉擔任收益。

公元1907年,東三省改建省制,張作霖因而被徐世昌應聘為奉天巡訪營前路統領。公元1911年,張作霖奉命鎮壓奉天革命黨人,因鎮壓有功,後被大總統袁世凱任其第二十七師中將師長。在此期間我們不得不提及一件事情,那就是當時張作霖因抵抗革命黨人有功,而被清廷賞賜頂戴花翎,並任洮南鎮守使,溥儀還曾於公元1911年特別賞賜過張作霖黃馬褂。所以說,張作霖前期的平步青雲,更多的是憑藉自己的努力而得到清政府賞識。張作霖曾受恩於清政府、受恩於溥儀,故舊人相識,才終需一跪。

其二:演一出大戲,讓溥儀覺得自己還有存在感

馮玉祥當時憑藉一己之私,便冒然撕毀了“優待清室”的協議,隨即便將溥儀等人趕出紫禁城,在張作霖看來,馮玉祥的這種行為簡直是“太過幼稚”,簡直是置北洋政府於不顧的愚蠢行為,北洋政府本來立足於全國就人心不穩,如今馮玉祥腦門子一熱,就擅作主張幹出如此勾當,那豈不是要讓天下萬民之心“涼涼”嘛?

另外,當時日本人已經將魔爪伸向我中國,而溥儀在被趕出紫禁城之後,便直接奔向了天津的日本租界,此舉已經表明了日本人有意控制溥儀,進而以思想上的傀儡來控制全中國。

眾所周知,張作霖本人是具有相當大的野心,他想將溥儀置於自己的控制之下,自然不會眼睜睜地看著溥儀倒向日本人的懷抱。因此,張作霖向溥儀下跪,就是要讓溥儀覺得自己還有存在感,不會輕易導向日本人。

所以說,張作霖的這一跪,一方面是想憑藉一己之力顧全北洋政府的形象;另一方面就是想勸服溥儀不要輕易為日本人所用。


小鎮月明


1925年,此時的清朝已經滅亡13年了,溥儀前往天津的曹家花園接見張作霖,當時張作霖已經是民國時期的大人物。

正當溥儀不知用什麼儀式來對待這位大元帥的時候,張作霖毫不遲疑,撲通一聲跪在了溥儀面前磕了一個響頭,並說道:“皇上好”,溥儀有點受寵若驚,不過趕緊彎腰把張作霖扶起來,說道:“上將軍好”。

當時的畫面還是有點滑稽的,不過也讓很多人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晚年的張作霖已經是大元帥,見到已經退位多年的溥儀,為何依然選擇下跪呢?

第一:等級觀念根深蒂固

我先給大家說幾個小故事 ,可能就能體會當時張作霖對溥儀態度的原因了:

一直到共和國時期,溥儀特赦回到北京,在溥儀的家裡,還有很多滿清遺老和前清官員以及旗人給溥儀行跪拜大禮,到了溥儀跟前就下跪口稱皇上。

溥儀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以後,跑到天津,住在了昔日湖北提督張彪的家裡,這位張大人還每天畢恭畢敬請安,並且這位張大人每天早上拿個大掃把在溥儀院子門口掃地,還美名其曰是執古代臣子侍奉皇帝之禮。

以上說的是清朝遺老,那我們接著說一位領導新文化運動的新派人物胡適,1922年紫禁城裝了電話,17歲的溥儀為了好玩,打電話讓胡適去皇宮聊聊天,當時胡適進宮前很激動,還事前向很多人詢問,見了溥儀要不要磕頭,可見就連新派人物胡適都暫時擺脫不了等級觀念。

以上人物對溥儀的態度雖然誇張了點,不過說明當時即使溥儀退位多年,已經是民國,但很多人對“皇帝”兩千多年的思想文化已經根深蒂固,人的等級觀念仍然存在,張作霖給溥儀下跪也顯得很合情合理了。

第二:溥儀對張作霖有知遇之恩

張作霖跪拜溥儀,其實不僅僅是等級觀念,還因為溥儀對他有知遇提攜之恩,張作霖最初還是個小人物的時候,拉起一幫綠林好漢搞政權,活不下去了選擇投靠朝廷,接受招撫之後,張作霖多次剿匪,得到了清廷的重用。

溥儀升張作霖為洮南鎮守使,才有了後來張作霖的發跡,因此他從內心感念溥儀對他的知遇和提攜之恩,這一跪拜表達了自己的感恩。

第三:收買人心

張作霖當時是“東北王”,東方地區很多滿人和八旗貴族,張作霖這樣做是收買人心,在滿清遺老以及其他人心中留下“忠孝”的名聲,更有利於在東北地區的統治。

綜上所述,已經是大元帥的張作霖不論是從自身原因還是政治因素考慮,都會選擇對這位已經退位的皇帝溥儀下跪,


小聰歷史客棧


張作霖的作為民國時期數一數二的大軍閥,其心裡一直都是高高在上的,在他的眼裡根本沒看上過誰,就連日本人他都不害怕,一個溥儀,還是一個娃娃,手裡也沒有實權了,張作霖為什麼還會給溥儀下跪呢?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溥儀。最初登基的時候,溥儀就是一個孩子,什麼都不懂,登基大典的時候還十分的哭鬧,面對著大清王朝,他根本不懂治理。

1912年,清帝退位,溥儀不再是皇帝,但是民國政府許諾他們可以在故宮裡居住,每年給皇家提供400萬大洋的花銷,其實,溥儀在故宮裡儼然就是一個小朝廷,他依舊是高高在上的皇帝。

1924年,馮玉祥發動政變,溥儀被趕出紫禁城,他也變成了一個普通的公民,再也享受不到什麼優待條件,於是溥儀搬去了天津。

其次,我們再來說一下張作霖。眾所周知,這位張大帥是土匪頭子出身,本來是死罪的他卻被當時的清朝收編,搖身一變成了正規軍,而張作霖也是在清軍裡混的風生水起,到了清帝退位之前,張作霖已經做到了奉天國民保安會軍事部副部長,可以說,他的崛起與大清王朝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1925年,張作霖第一次見到這個曾經的小皇帝,他不是用民國的禮節,而是選擇用古代君臣的禮法,直接跪下了。要知道,當時張大帥已經是東北王了,可以說跺一腳全國都要顫一顫。

其實,張作霖之所以給溥儀下跪,主要還是感念清朝對他的恩情,畢竟老張是一個重感情的人,而清朝對他有恩,面對清朝皇上,他自然要下跪,身為清朝舊臣,老張這樣做也無可挑剔。

還有一點,我覺得老張可能還有一點“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想法,雖然這可能是臆測,但是我覺得很有道理,雖然此時溥儀已經退位,但是他的影響力還是有的,否則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人就不會拉著他建立偽滿洲國了。

所以說,張作霖給溥儀下跪,既是有感而發,也是帶有一定的目的性,畢竟像張作霖這樣老謀深算的軍閥,做出什麼事來都不為過。


歷史還有哪些事


晚年的時候,張作霖在天津見到了退位已久的溥儀。這時候,張作霖已經是呼風喚雨的大人物,而溥儀的手中則沒有任何的權力。

在這種情況下,張作霖對溥儀依然十分尊敬,毫不猶豫地跪了下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首先,這和時代背景有著莫大的關係。雖然當時倡導的是開放,但就連那些倡導者自身骨子當中還是有對皇權的敬畏。畢竟,中國的封建帝制延續了數千年,想要徹底扭轉,還是需要很長時間的。

張作霖的行為一點都不稀奇,像張作霖這樣的人其實有很多。比如溥儀在退位後,一直住在張彪的家中,張彪曾是清朝官員,溥儀現在已然沒有辦法給予他金錢或是榮耀,但是他依然對溥儀畢恭畢敬,每天準時請安。

其次,對於張作霖本人,他對溥儀的感情其實是更為深厚的。當年他之所以能順利晉升,就是因為溥儀的提拔。

溥儀對他的幫助是十分巨大的,要是沒有當時的溥儀,或許就沒有今天的張作霖。

張作霖懂得感恩,他的跪拜中有尊敬,還有感激的意思在。張作霖是個非常值得尊敬的人,他雖然張狂,但是他有底線,有良知。

當然了,張作霖的畢恭畢敬也有做給其他人看的意思。

1、做給那些普通人看。因為絕大多數人都是沒有立場的,張作霖為了增加在民間的聲望,刻意打造出忠心的形象。

雖然普通百姓對於溥儀沒有什麼好感,但張作霖能在身居高位的情況下依然尊敬溥儀,這確實能提升他在百姓當中的口碑。

2、做給東北地區的滿人看。張作霖作為東北王,他在溥儀被趕出紫禁城之後沒有伸出援手,而是選擇袖手旁觀,這件事已經讓很多東北的滿人不爽了。

他向溥儀跪安,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出於政治方面的考量。他只需要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溥儀的尊敬,就可以實現籠絡人心的目的,降低他在統治東北的時候遇到的阻力,這筆買賣是非常賺的。

張作霖的確高傲,不願意向其他人臣服,但是跪拜曾經的皇帝溥儀,並不是一件丟人的事情,他當然果斷接受。

3、做給溥儀看。他來天津看望溥儀,可不是單純為了拜訪,他是想要將溥儀給接走。接走溥儀是所有計劃當中的起始,也是最核心的步驟。

在這之後,張作霖的運作空間是非常大的,他可以把溥儀當做傀儡,拉攏一批想要復興清朝的人為自己所用。

張作霖的姿態放得非常低,就是為了消除溥儀的戒心,說明自己沒有惡意。

但後來溥儀似乎是意識到了張作霖背後的陰謀,所以果斷拒絕了張作霖的邀請。

在這種情況下,張作霖沒有辦法用強,只能悻悻地離開了。


夏目歷史君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先還原一下張作霖見溥儀的場景和背景及時間。時間為1925年,此時大清已經亡了十幾

年了,溥儀早就成一個剛剛在上的皇帝變身為一個在天津閒居的散人了,而這個時候的

張作霖已經成為東北王,可謂名震一方的諸侯,手上是要錢有錢,有人有人,要槍有

槍。

但是讓人們萬萬想不到的是,在這個時候,張作霖主動拜訪了溥儀,兩人相見後,溥儀有點不知所措,他是在不知道用什麼禮節和這位已經牛過半邊天的大人物應付,之間說話間,張作霖就撲通一聲跪在了地上,咣的就是一個響頭,嘴裡還唸唸有詞道:皇上萬福,皇上好。

這個時候溥儀也驚了,他打死也想不到老張竟然還用這老禮,慌忙的彎腰扶起張作霖,邊扶邊說,上將軍好,上將軍好。

晚年張作霖跪溥儀其實是有原因的聽說在以前溥儀在位的時候,曾經就誇獎過張作

霖,而且還給予他很高的讚賞,送給他很多東西,其中就送給了他一件非常珍貴的蟒

袍。雖然現在溥儀已經退位了,而且張作霖已經是大帥,但是不管他是不是皇帝,畢竟

在以前賞識過他,所以就對溥儀進行了跪拜,並且在跪拜的時候還高呼萬歲萬歲!

張作霖這個人是非常有思想一個人,自從他加入綠林之後,他的勢力就開始慢慢崛起。

清朝政府對他也是很重用,張作霖也沒有讓朝廷失望,他能夠維護國家的領土完整,實

力也很是強大。鑫海革命結束以後,清朝政府就直接崩潰了,在這段時間,張作霖還一

直在保護溥儀。

所以說,張作霖向溥儀下跪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大概是很特別的情感吧。

在說個事兒,張作霖是個老傳統這個不用在多言了,就連當時標榜新文化運動的新派人

物胡適,按理說他要是見到退位的皇帝不應該有什麼意外了吧。

但是,真相還真就讓你驚掉下巴,那是在1922年,溥儀一個電話邀請胡適來故宮喝茶

(要知道,那個時候已經民國11年了,溥儀早就下臺了),胡適接到邀請後,屁顛屁顛

的就來到了故宮。


在去之前,他還曾經打電話問莊士敦,見到皇帝要不要磕頭呀?所以你看,這種等級觀

念,就連所謂的新派也都無法避免,因為有些事兒,真的深入骨髓,深入膝蓋了......

歡迎關注江水趣談,與您一起去解讀經典中的奧秘!


江水趣談


1959年溥儀被特赦,53歲的他剛在北京落戶還沒就業,提親的就上門了,據說還有滿族遺老把自己十幾歲的孫女輩要嫁給皇上,正式相親就七八回。


溥儀1922年大婚,自當時的民國大總統徐世昌起,沒有不隨份子的,東北的張作霖送來了紅包。送禮名單裡還有黎元洪,吳佩孚,馮玉祥,送親進宮時,沿途上千軍警開路護送,還有軍樂隊奏樂。


後來溥儀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跑到天津,住在昔日湖北提督張彪的家裡,張大人每天早上拿個掃把在溥儀院子門口掃地,據說是執古代臣子侍奉天子之禮。而馮玉祥呢?更是被一頓好罵。




1922年紫禁城裝了電話,17歲溥儀為了好玩,打電話叫胡適去宮裡聊聊,胡適當時是十分的激動,甚至還特地打聽了溥儀的喜好,要不要行禮之類的,之後興致沖沖的趕了過去。



溥儀在天津當寓公的時候,張作霖也曾求見。見到立馬就給溥儀跪下,喊皇上萬歲。溥儀連聲說:上將軍請起。這個人是有傳統的忠義孝道在裡的。


溥儀雖然是一個亡國的皇帝。但是清朝之後也沒有再建立一個封建王朝,而皇帝也不曾再有過,尤其是在清王朝還剛滅亡的時候,總有人懷緬前朝,故而對前朝皇帝行大禮,也是不足為奇的,更何況溥儀還是最後一位皇帝。


是阿維啊


晚年張作霖先生已是大帥,見退位的清宣統皇帝溥儀時,依舊跪拜叩首。其實不單是張大帥如此,很多前清官吏亦是如此。

清末民初,社會上層依然秉承華夏傳統道德,堅守仁義禮智信,為人記人恩德,注重信義。

張大帥是在清朝末年,由清政府授與的官爵。並且由此開啟了張大帥的輝煌人生。張大帥不但沒反清,也沒背叛過袁世凱大總統。張大帥是個記恩德、守信義的人,所以他一生不叛國,不當賣國賊。

張大帥見退位清帝溥儀,行叩拜之禮,是因為他不忘清廷的提攜知遇之恩。這與他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是一致的。

如果世人,口口聲聲只強調個人權益、個人面子丶個人情感、個人尊嚴,但是卻淡化人情世故、不記恩德、不講信義。到頭來為了金錢丶個人慾望…不擇手段,沒有底線。最終會導致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一旦社會風氣變壞,人人都得承擔後果,無人能得已倖免。

回過頭來再看張大帥叩拜前清帝溥儀一事,就可以看出,張大帥不僅是銘記清朝的提攜之恩,而且是以社會上層人士的身份,在堅守社會道德,在給民國初年的民眾作出表率。希望以身作則,希望上行下效,希望安定亂世之中的天下人心。


鬼影147951010


張作霖跪拜前任皇帝溥儀是奴性十足的表現,哪怕他貴為東三省的大元帥,在皇權面前也腿軟。

這事發生在1925年,也就是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把溥儀趕出紫禁城的次年。

當時馮玉祥命令溥儀限時搬出紫禁城,溥儀無奈只好躲進了天津日本人的租界裡。

當消息傳到張作霖的耳朵裡時,他致信溥儀:“你跑到日本租界讓日本人保護你,難道我堂堂的「東北王」張作霖就保護不了你嗎?這樣吧,我去天津拜見你,不過我不去日本人的租界”。



張作霖前往天津,在曹家花園密見到了溥儀。

當時溥儀正為用什麼儀式對待這個曾經的手下、現是民國大人物犯難的時候。張作霖卻毫不遲疑地走到溥儀的面前,趴在地上磕了一個響頭,畢恭畢敬的地問道,“皇上萬福”。

溥儀做夢也沒想到張作霖會給他磕頭,受寵若驚急忙彎腰扶起張作霖,忙不迭地說道“上將軍好,上將軍萬福”。

這就是張作霖給溥儀磕頭的經過。



張作霖密見溥儀還另有目的,他順道到北京想把故宮的寶物偷著運出一些佔有。

張作霖密見溥儀後,偷偷調動了數百輛軍車,準備把故宮的寶物挑著一些貴重的運往瀋陽。

當時交通銀行的經理葉恭綽往見張作霖,說:“人們一向造馮玉祥的謠,說馮逼宮是為了盜寶,但無確鑿證據,說說而已,如今大帥調用數百輛軍車公然進故宮搬運寶物,將來人們就會說盜寶的是張大帥而非馮玉祥。”

張作霖聽聞恍然大悟,連聲說“我幾乎上了大當,快把軍車撤去。”

張作霖給退位的溥儀下跪除了奴性之外,還有感恩的意思。

民國時期的人身上,都有被奴役留下來的後遺症,說難聽點就是奴性十足,賤骨頭。

溥儀在1912年退位,清朝滅亡,民國建立。

當時民國規定必須剪掉辮子,就連溥儀自己都剪了辮子(如圖)



然而當時有一部分老百姓誓死不剪辮子,比如前清辮子軍首領張勳。他就是標準的保皇派。

不剪辮子不算,還在1917年再次擁立11歲的溥儀復辟。不過到最後溥儀只做了12天的皇帝而再次退位。在段祺瑞護國軍的攻打下,張勳倉皇逃走。

當時雖然溥儀再次退位了,但跪拜溥儀的人不在少數。

1924年,馮玉祥在直奉大戰期間,為防止溥儀再次死灰復燃,在北京發動了北京政變,老百姓稱其為“逼宮”。馮玉祥乾脆把溥儀趕出了紫禁城。

這時出於政治目的,張作霖臭罵馮玉祥,表現出了對溥儀的同情。當時有人提醒張作霖,不要和帝制走太近,對其影響不好。



但老張是個守舊人物,一方面支持民國政府,一方面留戀皇權,說來說去還是千萬年來皇權對人統治的結果。

張作霖向溥儀磕頭有感恩的意思。

張作霖最初是土匪出身,到後來被清廷詔安做了巡防隊長,再後來一步步高昇,直至做了“東北王”。

張作霖上位時,雖然溥儀還很小,主政的都是他父親攝政王載灃,但是簽署任命書的都是皇帝的大印,也就是最後溥儀拍板,儘管是名義上的。

張作霖能有以後的成就也多多少少沾了溥儀的光,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張作霖向溥儀磕頭也沒有什麼可奇怪的。



張作霖是個老狐狸,磕頭歸磕頭,要想讓他像張勳那樣輔佐溥儀是不可能的事,張作霖不過是在溥儀面前做樣子而已,東三省是他張作霖的一畝三分地,張作霖不傻,不可能找個太上皇壓在自己頭上。你覺得不是這個理嗎?



秉燭讀春秋


張大帥給退位的溥儀下跪,體現出來的自然是根深蒂固的等級觀念,以及兩百多年來滿清培養出來的奴性,還有那些手握重兵想要復辟的思想,潛意識裡還有皇帝這個位子的大軍閥們,何嘗不想當皇帝?



話說在1924年,溥儀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後,先是在父親載灃的居處呆了一段時間,1925年2月移居到天津居住,就是在天津居住期間,接見了“東北王”張作霖,張作霖得知溥儀跑到天津後,主動說要去拜見溥儀,這時候張作霖是民國時期的大人物,溥儀卻是個無權無勢退位十幾年的前皇帝,兩人在天津的曹家花園見了面,溥儀接見張作霖,心裡還在想著該用什麼禮儀對待張大帥,張作霖卻緊走幾步跑到溥儀面前,撲通一聲跪在溥儀面前,磕了一個頭,嘴裡喊到:“皇上萬福,皇上好。”

溥儀有點受寵若驚,趕緊把張作霖扶起來,說道:“上將軍好!上將軍好!”張作霖給溥儀磕頭,可以說帝制思想根深蒂固,象民國風雲人物吳佩孚也曾上書給溥儀稱臣,段琪瑞主動請溥儀見面,連新文化代表胡適在1922年跑到宮中謁見溥儀,也體現了其腦中尚有皇權崇拜思想,甚至有傾向復辟的嫌疑。

溥儀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即是不幸卻也是幸運的,作為一個朝代的末代皇帝,能夠得到優待且善終的沒有幾個,溥儀在退位後依然有著自己的小朝廷,依然住在紫禁城裡,遜清小朝廷中的小群體依然有著“恢復祖業”的思想,以教育帝王的格式來教育小溥儀,隆裕太后挑選了一批飽學之士來教溥儀,這裡面有清末狀元陸潤庠,內閣學士陳寶琛,滿漢雙榜進士伊克坦等等。

溥儀一生當了三次皇帝,第一次當皇帝時未滿三週歲,根本不知道當皇帝是幹什麼的,被接到宮裡時大哭,看到瀕死的慈禧太后時大哭,舉行登基典禮時還是大哭,他的父親攝政王載灃為了安撫他,說:“快完了,快完了。”沒想到一語成讖,大清沒幾年就完了,1908年12月登基,1912年2月退位。

大清滅亡了,帝制也結束,中國好象進入了一個共和的時代、進入了一個新時代,然而帝制擁護者卻仍然不在少數,特別是北洋系的元老們,仍然想著搞帝制,要麼自己當皇帝,要麼讓溥儀復辟成功,把他當傀儡,袁世凱這個北洋系的領袖在逼迫溥儀退位後,攫取了革命果實,成了民國第一任大總統,他卻覺得不過癮,在1914就解散了國會,為恢復君主制作準備,1915年12月底接受皇帝尊號,恢復了帝制。

袁世凱稱帝是逆時代而行,遭到了大多數人的反對,當了幾個月皇帝就被迫宣佈退位,然而卻依然有人為了帝制逆時代而行,1917年,張勳趁黎元洪和段琪瑞兩人鬧矛盾之機,帶著“辨子軍”進京,搞了一出復辟的大戲,其實張勳在復辟之前,曾經探了各省督軍以及段琪瑞的底,都支持他搞復辟,不過張勳真的搞復辟的時候,卻成了大家的靶子,這些人都有帝制思想,不過真的有人出來搞帝制,卻又成了眾矢之的。

可以說民國時期共和擁護者中有不少人實際上是帝制擁護者,特別本身是滿清官員的那些人,在他們心裡依然有著帝制,有著皇上,象張作霖這個土匪出身被招安成為滿清官員,是典型的保皇派,武昌起義後,奉天省的革命黨人想要進行東北革命來響應武昌首義,張作霖拿出槍威脅革命黨人,逼走了革命黨人,張作霖在這次本來是革命會卻成了保皇會上,成了最大贏家,取得了軍事實權,在他的心裡,並不想革命,依然只認皇帝,而這次押寶清廷身上更是讓張作霖賺得盆滿缽滿,為他以後主政東北建立了很好的基礎。

只不過隨著時代的變化,帝制越來越不得人心,特別是張勳復辟失敗後,帝制擁護者們都知道不可逆時而行,不過對溥儀這個皇帝還是保留著奴性,張大帥給溥儀下跪,就象溥儀在回憶錄所“吐槽”的那樣:“中華號稱為民國,人類進入了二十世紀,而我仍然過著原封不動的帝王生活,呼吸著十九世紀遺留下的灰塵。”


在新舊交替的時代,帝制思想依然存留在滿清遺老遺少的心裡,在溥儀退位後,仍然有不少人入宮給他跪地磕頭,大都是年歲比他大幾十歲的人,有穿清朝袍褂的,也有穿西式大禮服的民國官員,張作霖也可以算是清朝的遺老,所以面對皇權時,依然不自覺腿軟,給溥儀跪下磕頭了。


歷史紅塵


晚年張作霖已是大元帥,見到退位的溥儀,為何依然選擇下跪?(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大名鼎鼎的張作霖可謂是一代梟雄,他1875年出生於東北一個貧苦人家,後來發跡成為20世紀初中國大地最有權勢的人物之一,可是就是這麼一個一代梟雄,在見到當皇帝時還是個娃娃的溥儀,為什麼普通一下跪倒在地,向無權無勢的溥儀下跪問好,溥儀為何能受得如此大禮,這還要從張作霖的發家史說起。

張作霖早年參加過中日甲午戰爭,後投身綠林,1902年被清政府招撫後任新民府遊擊馬隊管帶,1907 年,他出賣遼西巨匪杜立山“立功”而被任命為奉天省巡防營後路統領,這是張作霖及其奉系軍閥崛起的開端。

坊間傳言,張作霖土匪起家,是靠自己打拼出來的天下,這當然不假,但正所謂,站得高才能看得遠,有了大舞臺才能施展更大的才華,張作霖被清政府招撫後憑著過人的膽識和手腕一步步走上了人生的巔峰。1911 年辛亥革命爆發時,張作霖被任命為“奉天國民保安會”軍事部副部長,因張作霖鎮壓革命有功,又被清廷任命為關外練兵大臣,以總兵記名,併兼任奉天巡防營總辦。

辛亥革命後,清政府雖然滅亡了,溥儀也已經不是張作霖的皇帝了,而張作霖的勢力卻不斷增長,這時他開始極力巴結袁世凱,1921年,袁世凱對東三省軍隊進行整編,張作霖被任命為中將,實力大增。

權力這個東西讓人上癮,人如果有了權力,就會謀求更大權力,這時的張作霖想稱霸整個東北,張作霖曾對日本駐奉天總領事落合謙太郎說:“目前東三省兵馬實權在本人掌握之中 日本國倘若有何指示,鄙人自必奮力效命。”雖然張作霖沒有向自己向日本人吹噓的那麼厲害,但從此,他開始主動向日本人示好,希望得到日本的扶持。

日人本也需要扶持自己利益的代理人,為了進一步擴大在華利益,日本認為欲確保“滿蒙生命線”,須全力扶持張作霖。對此,“滿鐵”首任總裁後藤新平在《日支衝突之真相》中說:“張作霖並無宦途履歷,與中央政府亦無密切因緣,而在滿洲,則有特殊之勢力與地位。張氏心中惟有權勢利慾,別無他種知識。如果利用此特殊之地位,照其心中所認識者而行,則張氏將為滿洲專制之王,而日本亦得利用張氏,在滿洲為所欲為。”由此可見,日本認識到張作霖在東北的特殊地位,把張作霖成為日本的最佳人選。

張作霖一邊拿著日本人的槍炮,不斷增強自己的實力,一邊還哄騙著袁世凱,1915 年袁世凱為了復辟,打算接受中日“二十一條”,並致電大總統袁世凱:“中日交涉不可讓步,倘若交涉破裂,願戰死殉國。”但其真實目的,是為了維護自己在東北的地盤,向袁世凱表達自己的“忠心”。在日本勢力扶持下,在1918 年,張作霖被任命為東三省巡閱使,控制東三省,成為奉系首領。

張作霖這時坐上東北的頭把交椅,可是小鬼子的槍炮哪裡是那樣好拿的,日本支持張作霖目的是讓張成為日本人的走狗,然而張作霖這個土匪出身的東北王可最是會耍無賴,給好處全盤接受,想佔便宜門都沒有,日本人慢慢的失去了對張作霖的耐心,打算扶持新的對象,而後做掉張作霖。

這時的溥儀已經慢慢長大,此時的他已經做了兩次皇帝,一次是晚清廢帝幹了3年,那時候啥都不懂事;一次是張勳復辟帝制,被拉回龍椅當了11天,可以說此時溥儀人人都想利用。

袁世凱死後,溥儀和前清遺老遺少們認為時機已到,想著如何復辟大清,他們覺得張作霖曾經深受“皇恩”,應該知恩投報,何況,張一個草莽,頭腦簡單。可是溥儀錯了,張作霖是個有奶才會叫孃的孩子,才不吃溥儀那一套。

溥儀開始尋求和日本人合作,此時的張作霖已經和日本人徹底決裂了,他知道日本人用心險惡,必須阻止溥儀的投日。在得知溥儀逃往天津日租界後,張作霖想要和溥儀見上一面,讓溥儀來找自己,勸說溥儀別上了日本人當,溥儀也屈尊“龍駕”去找了張作霖,心想自己以後還要靠他的勢力,之前也畢竟有過君臣關係。

兩人見面時,據在場的人記載:溥儀正往裡走之際,身著便裝的張作霖便快步迎了上來, 雖然兩人素未謀面,但溥儀馬上認出了他,正在溥儀為用什麼樣的儀式對待這個大將軍而犯難的時候,張作霖卻小跑到小皇帝的面前,趴在地上就是一個響頭,“皇上好!”溥儀做夢也沒想到張作霖能給他磕頭,受寵若驚之餘, 趕緊彎腰扶起張作霖,連說:“上將軍好!”然而接下來張作霖一句話讓溥儀無地自容“我有足夠力量保護你,你為何要投靠日本人?”

由此看來張作霖給溥儀下跪可以說內含的感情是複雜的,既因為溥儀是自己曾經的老主子,向世人展示自己的“忠心耿耿”,不是個忘恩負義之徒,更是想向溥儀表示,我們才是一家人,日本人可不會這樣待你,更不會給你下跪,千萬不能一失足成千古恨。

1928年6月4日,日本人制造了震驚中外的“皇姑屯事件”,一代梟雄張作霖就此殞命。而張作霖的一跪最終也沒用跪醒溥儀,1934年,溥儀又在日本人扶持下,成了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這是溥儀第三次坐在“龍椅”上,雖然這次他當了11年,但是,但他卻在後來承認:這肯定是他內心中最煎熬的十一年。不知溥儀在之後的人生中還有沒有受過像張作霖這樣實權派大人物對他的叩拜之禮,也許想到張作霖的這一跪,他心裡也有一些慰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