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非常時期,一個強大狡猾的敵人充分暴露了

在全民抗疫的非常時期,形式主義就充分暴露出來了。

據媒體報道,一些地方上的基層幹部每天要花很長時間填寫表格。都這個時候了,還要耗費這麼大的精力,去搞這些形式主義的東西,這讓大家對形式主義更加深惡痛絕。


“戰疫”非常時期,一個強大狡猾的敵人充分暴露了

另一方面,目前的緊急狀態事實上已經擠出了大量的形式主義。有一個流傳很廣的網絡段子說,最近這一個月的現實充分說明了:1,90%以上的會都是可以不開的,剩下的10%也可以在網絡上開的。2,許多工作是可以在家裡乾的。3,許多養閒人的工作崗位是可以沒有的。4,許多飯局、聚會、訪親探友都是可以沒有的……

雖然是調侃,但說的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實情。這些可以沒有的,就是形式主義的東西。這個單子還可以列出很長。當然,理想狀態和現實之間永遠存在很大的差距,任何一個社會都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形式主義。但需要承認,相對來說,形式主義在中國是比較嚴重的,它極大增加了國家治理、社會運行的成本,損耗效率,延誤時機,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逆淘汰。對形式主義的種種危害,大家都有共識,不必贅言。

我注意到一個現實悖論。好像沒有人不反感形式主義,與此同時,好像沒有人認為自己是形式主義者,反而都認為自己是形式主義的受害者。既然形式主義是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那麼,為什麼形式主義就是戒除不了呢?可以說它是國家治理最難消除的痼疾。想想看,這些年,國家自上而下發起了多少輪對形式主義的打擊,但每一輪打擊過後,馬上就出現了勢頭猛烈的回潮。形式主義很快換了一套面孔,回到人間,更堵心的是,其變種往往更加猖獗,用形式主義反形式主義的情況相當普遍地存在。

“戰疫”非常時期,一個強大狡猾的敵人充分暴露了

形式主義為什麼擁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這不是一個可以輕鬆回答的問題。我相信,確實沒多少人喜歡形式主義,但是又有幾個人敢拍著胸脯說,自己沒有搞過形式主義的那一套?很多人不但搞過,恐怕還經常性地、甚至習慣性地搞形式主義。只有真正的勇者才不屑形式主義的掩護,只有真正的智者才不需要形式主義的包裝。

這就構成了一個深度困境。我們一面反感形式主義批判形式主義,一面又對形式主義已經產生了形式依賴,或者說,被形式主義綁架。論根源,這裡有社會機制形成的塑造力和巨大慣性。其中評價體系產生出最重要的影響。

舉一個例子,前段時間科技部向科學工作人員發出號召,要求他們“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這個號召很有針對性,獲得了社會一致點贊。然而,有人指出,看看那些“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人,最後得到什麼好報了嗎?大多時候,搞形式主義的成本最低,風險最低,回報也最大,因此產生很難抵制的誘惑。這裡也有一個客觀原因,現在的評價體系,不能對“寫在祖國大地上的論文”做出衡量,並給予認可和回報。而寫在西方權威學術雜誌上的論文,是直觀的,可量化的,可比較的,這種評價體系也具備了更強的可操作性。


“戰疫”非常時期,一個強大狡猾的敵人充分暴露了

評價體系是一個社會運行機制的最重要的基礎設施,牽一髮而動全身。古今中外,人類還沒有找到一個完美的評價體系。因為不完美,就一定有缺陷,有缺陷,就會衍生各種問題。形式主義就是其中的衍生品之一。體制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評價體系改革,評價體系改革的重要目標,就是要擠出形式主義,讓這個社會的效率更高,從而贏得競爭。

這個世界仍充滿著競爭,每一個國家都是競爭單元,如果任由形式主義侵蝕,就一定將輸掉競爭,迎接可怕的命運下滑。這個現實背景正是形式主義最強有力的敵人。對中國人和形式主義的鬥爭也不必過於悲觀。我們也有不少優勢,國民整體務實、理性,現在對形式主義的認識也比較統一。中國在世界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將形式主義阻擊在什麼位置。

“戰疫”非常時期,一個強大狡猾的敵人充分暴露了

形式主義是很強大的。要擊退它,需要政府、社會和民眾形成合力。評價體系必須不斷改革,與時俱進。我們作為正直的人,要摒棄心口不一,不但要在口頭上譴責形式主義,更要在各自的工作和生活中,最大限度地拒絕形式主義。哪怕只有1%的中國人,也就是1000多萬人能做到這一點,也將形成超乎想象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