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滅亡後,全國九大總督在幹嘛?九個人譭譽參半

總督是幹什麼的?

總督,一聽就是個官職名稱,而且還不是個小官,翻閱人類歷史哪怕是小說演義,只要提到官職,但凡是帶總督兩個字中的一個基本都不是小官,總有為首之意,督有監察指揮之意,二者合一,不會太小。

清朝滅亡後,全國九大總督在幹嘛?九個人譭譽參半

總督,這個官職很多國家都有設立,比如在百年前一些殖民國家會在一些殖民地設置一個官員料理殖民地事物,這個職位就是總督,對於殖民國家來說,這些就是封疆大吏、一方諸侯,對於殖民地國家來說這就是強盜頭子。

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也有總督這一官職,主要集中在明清時期,不過總督也要分類型,如果按照工作只能劃分,就有河道總督和漕運總督,就是專門管理水道交通和輪輸轉運的,在古代交通不發達的時候交通就是命脈,承載著國家物資調動和賑濟災民等重要作用,要設官職很高的人專門管理。

清朝滅亡後,全國九大總督在幹嘛?九個人譭譽參半

清朝總督也有分管地方的,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四川總督、閩浙總督、雲貴總督、湖廣總督、兩廣總督、東三省總督和陝甘總督,可以說是非常大的地方官,巡撫只掌管一個省的行政事務,而總督則是跨越數省,看這幾個總督的名稱就能知道,而且不僅是行政,而是提調一切軍政要務。

清末的九大總督都幹了什麼

一個朝代的結束往往把一個大臣的品性發揮到極致,和平時期有些大臣還在勾結外國,那說明這人就是天生的奸臣,而一個王朝的生死存亡之際,更能看出一個大臣最根本的品性。翻閱歷史,一朝重臣在王朝覆滅之際會做很多種不同的選擇,忠於王朝之陳會選擇奮戰到底,或選擇自盡表達悲傷,心懷天下者有些未免百姓受塗炭之苦放棄抵抗 或歸降或歸隱,有些就是牆頭草了,怎麼能生存怎麼來了。

清末九大總督作為當時的忠臣,掌管一方大權,他們在清末都做了些什麼呢?

東三省總督趙爾巽,這個位置的設立比較晚了,那時候的東三省和現在不一樣又是糧倉又是工業基地,東三省是女真人長期以來生活的地區,是滿清的發源地,但是清朝人很少去那邊,疏於開發,貧窮落後,為了抵禦外敵才設立總督。趙爾巽本是清朝的忠臣,但是身居關外,還有起義的人,他很難統兵入關,清帝退位他也沒使上勁。

清朝滅亡後,全國九大總督在幹嘛?九個人譭譽參半

東北往南是直隸總督,直隸總督管的地方非常好主要是京師及附近地區,這個地方清朝的中央政府就在這個轄區內,作為這裡的地方官也是比較清閒,朝廷的危急時刻直隸總督是不是有能耐是直接表現出來的,很明顯他沒起什麼作用,當了幾天的總督清朝就完了。

清朝滅亡後,全國九大總督在幹嘛?九個人譭譽參半

下面是兩江總督張勳,學歷史的時候我們就知道兩江地區起義造反的非常多,那是附屬地區,人口密集,成為很多義軍發展的地區,所以張勳也在忙著對抗起義的。關於張勳,最著名的事件就是張勳復辟了。

清朝滅亡後,全國九大總督在幹嘛?九個人譭譽參半

再往下是閩浙總督松壽,松壽在清末的時候被革命軍打敗了,他選擇了自殺,前面我們已經說了這種願意隨王朝一起成為歷史的往往都是這個王朝的忠臣。

再往下兩廣總督張鳴岐,兩廣地區的總督就是在今廣東廣西一帶,那個地區在古代一直不富裕,往前都叫嶺南,是很多犯人發配的地方,地處偏遠,清朝危急,兩廣到京師中間跨越數千裡,而且早已烽煙四起,無法救援,張鳴岐這傢伙後來選擇了背叛清王朝。

雲貴總督李經羲,這個人很不一般,名門之後,他的叔叔是晚清重臣李鴻章,作為清朝名臣親屬,他沒有很頑固,他反倒很同情革命黨人,給了革命黨不小的支持。

清朝滅亡後,全國九大總督在幹嘛?九個人譭譽參半

從東北到雲貴邊境線一圈說完了,下面說內陸的總督,還有三位,四川總督趙爾豐,他是趙爾巽的賢弟,然而賢弟不怎麼賢,他在清朝結束前夕鎮壓保路運動,屠殺參加請願民眾,遭到世人唾罵,四川軍政府成立後他煽動兵變被處決。

湖廣總督瑞澄,他是正兒八經的八旗子弟,他結局既算不上支持革命黨的開明人士,也算不上有氣節的大臣,說起武昌起義就發生在他管轄的湖光地區,他抓捕革命黨人,讓矛盾爆發才有了武昌起義,後來控制不住局面走人了。

清朝滅亡後,全國九大總督在幹嘛?九個人譭譽參半

陝甘總督長庚,宣統元年當上上岸總督,宣統三年革命爆發,清帝退位的時候他交出了官印,四年後去世,和前幾位比起來,他的經歷沒有那麼多大起大落。總的來說這九個人有好有壞,落得個譭譽參半的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