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級鋼琴大師周廣仁:練音階吧!技術進步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特級鋼琴大師周廣仁:練音階吧!技術進步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文丨周廣仁

有人問著名大提琴家卡薩爾斯“你為什麼要慢練?”他回答:“兩個音之間的連接是最難的。”

作為技術的基礎,我相信用各種基本練習,如五指練習、音階、琶音、八度、雙音、顫音練習等,因為基本練習課題集中,短小精幹,練習的時候腦子可集中想一個問題,反覆練習成習慣。這些技術會出現在各種樂曲中,有了技術上的準備,彈曲子時可多考慮音樂表現。

練音階最好是分手練,便於仔細傾聽每一個音與音之間的連接。但在我們的教學中,練音階只是為了練手指的靈活性。我最受不了的是聽學生用高抬指的方法敲音階。

熟練地掌握 24 個大小調的音階非常重要。很多學生不愛練音階,但如果老師通過音階練習每週都提出不同的觸鍵、力度或節奏上的要求,學生慢慢地就會明白訓練的意義並感興趣。

特級鋼琴大師周廣仁:練音階吧!技術進步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有一位德國教授來講學時,要求我們的學生練音階用不同的力度和彈漸強和漸弱,仔細傾聽每兩個音之間的聲音。還有,彈一個四個音的和絃時,每次突出不同的聲部。這種訓練對演奏樂曲有用。所以,技術訓練不僅僅是手指靈活性的訓練,而是訓練對手指高度的控制能力。

技術訓練要循序漸進,應採取緩慢、有系統、有規律的練習,而且內容應該多樣化。

過去,我學琴的時候,基本停留在手指技術方面,八度、和絃。浪漫派的大位置技術接觸得少,太保守。

特級鋼琴大師周廣仁:練音階吧!技術進步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現在的孩子們很厲害,他們從小就接觸各種高難度的技術,手的適應性較強,但要注意方法。因為當他們的手指基本功還不夠紮實的時候,一雙小手去彈大位置,很容易因過度緊張而傷手。

所以在作全面技術訓練的同時,一定要注意方法。技術訓練還必須思想集中,帶著要求練習才有效。頭腦清醒,精力充沛,思想集中的練習一小時,比思想渙散,體力疲倦,懶懶散散地練習四小時有用。而這一切的前提就是“慢”,慢才能集中,有人一面彈基本練習一面看小說,我懷疑他究竟能在技術上提高多少。

我認為,在初級階段,量的積累是必要的,可多彈一點練習曲或帶有一定技術課題的樂曲。

但到了深程度的時候,要強調質的問題,可結合學習音樂表現的各種作品來提高技術,使學生懂得技術是為表現音樂服務的。

現在我們很多業餘學琴的孩子,同程度的樂曲彈得太少,技術和音樂理解方面都沒有做好準備,便急於拔程度,結果是越學越吃力,學鋼琴的興趣受到挫傷,甚至產生恐懼感,最終學不下去了。這是教學上的失敗。我小時候彈了許多練習曲,可以說都是一本一本彈的,佔了我整個學琴過程的 1 / 3 的時間。

現在想想,我通過那麼多練習曲學到了什麼?它們確實給我打了紮實的手指基礎,但反問一下,有沒有必要彈非常非常多的練習曲呢?花一半的時間和力量在學習更有價值的鋼琴文獻上是不是更好呢?

所以技術與音樂,二者不可偏頗,缺一不可,同等重要。這是需要提醒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