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是晒乾賣划算還是在地頭直接賣划算?

長江老農


我們這裡馬上就要收割麥子了,想想半年多的心血馬上就能賣錢,內心還是很激動的。這幾年隨著小麥價格的不斷下降,很多收麥子的會在地頭收青糧,那麼小麥是曬乾後賣合適還是在地頭直接賣掉划算呢?

前些年我家都是將小麥曬乾後再賣,小麥曬乾後再賣肯定要比直接賣划算,去年我們這裡收青糧是8毛錢一斤,去年幹小麥的價格是1.15元做左右,幹麥子在晾乾的過程中會去掉差不多百分之十的水分,也就是100斤溼麥子曬乾後可得到90斤幹麥子。100斤溼麥子能賣80塊錢,而90斤幹麥子能賣到103塊錢,所以還是賣幹麥子划算。

那麼為什麼農民明明知道麥子曬乾後賣掉划算卻選擇直接在地頭賣呢?我家以前都是曬乾後才會賣掉小麥,而這幾年都是直接在地頭把青糧直接賣掉,原因一是因為晾曬過程太麻煩。每年在小麥收穫後也開始了一年的雷雨天氣,雷雨天氣是來得快去的也快,常常中午太陽還狠毒,三四點鐘就烏雲一片,為了不讓小麥淋到一家老小紛紛上陣開始將小麥全收起來,很多次都是收完小麥後沒下雨。這幾年家人都在附近的工廠上班,收麥子還是工廠放工幾天讓回家收麥子,麥子收完玉米種上就又去上班,家裡剩下的是老的老小的小,晾曬麥子就特別的費勁,尤其是碰到雷雨天氣,所以乾脆在地頭就將麥子便宜賣掉。

其次是因為糧食價格太低,種地根本不掙錢。這幾年農藥、化肥、電費、人工等費用不斷地上漲,而糧食價格卻一直很萎靡,種了一年到頭的糧食賣掉後根本剩不下多少錢,所以人們在將小麥收穫後種上玉米就去工廠上班掙錢,用不了幾天就將乾溼麥子的價格找回來。

第三是地少。我們這裡的耕地很少,一個人平均只有一畝多地,家裡地多的能有十多畝,地少的可能就兩三畝地,地多的糧食也多,還值得將小麥曬後再賣掉,地少的根本差不了多少錢,還是將溼麥子直接賣掉更省事。

最後就是現在人們都不存糧食。以前我家每年都會將收穫的小麥一半賣掉,一半儲存起來,自家儲存的小麥必須要曬乾,要不容易生蟲子,這幾年人們也不像以前磨面、蒸饅頭,都是直接買麵粉、買饅頭,存小麥就沒有意義。

其實還是將小麥曬乾後賣掉更划算,但是因為以上四個原因讓很多農民寧願便宜點將小麥賣掉,也不願意曬乾後再賣。


悠悠鄉村路


只要收麥的要肯定會在地裡直接賣掉,根本差不了多少,你即使儲存起來也多賣不了幾個錢,前些天有直接賣掉的1.1元一斤,現在1.12元,關鍵是水分少了,根本不划算,還得晾曬,天天堆起來,拉開,好多天,一般我們都是幾畝地5、6000斤麥子多賣百兒八十有意義嗎?

很多人選擇在地裡直接賣掉是正確的,你拉回家晾曬,耽誤好多天,咱們打工一天掙多少錢,所以大家還是算得清的,現在的老百姓怎麼省事怎麼來,知道便宜點大家也是賣,就是為了清靜,其實也無所謂,一共3、5000斤有什麼意義,貴個3分2分能幹嗎呢?

我們這裡沒有一家在地裡賣的,都達不到乾的程度,都是拉回家稍微晾曬兩天直接賣,每年我都賣很多,我叔叔家的,老爸的,還有我自己的,價格也特別合適,今年是1.1元,放到現在才賣1.12元根本不合適,現在都乾透了,損耗很大的,所以還是要早賣。

現在小麥國家有保護價,大家都知道,糧食販子也不敢亂來,都是和國家的保護價差不了多少,他們也是賺個差價,至於有人說0.88元,純屬扯淡,糧食販子都不敢這樣,他想捱打嗎?國家保護價1.15元,他們最少1.1元,關鍵是他們也不一定能賣到1.15元,關鍵是麥子殘差不齊,他們一般賣到1.12--1.13元,一斤也就是2-3分錢的利潤,一車10000多斤,也就是200--300元。

地裡面直接賣糧不是因為懶,很多就是為了省事,不想折騰,一個是累,一個是耽誤事,很多人都特別忙,根本沒有時間折騰,大家都圖清靜,忙完該幹嗎幹嗎了,總不能因為一點糧食不去上班吧!這是根本原因。大家說對嗎?


大海傳媒


小麥是曬乾賣划算還是在地頭直接賣划算?

從今年新小麥的收成來看,主產區大部分地區不僅產量比去年增加了,品質也普遍提升,容重、水分以及內在指標等都比較好,本應該能賣個相對好的價錢,但在收購方態度謹慎、託市小麥購銷底價都下調等的影響下,今年新麥的價格表現偏弱,上市以來穩中小幅回落,目前雖然正處於新麥的購銷旺季,價格也僅在託市收購底價附近。

那麼後市小麥價格還有沒有上漲的空間了呢?糧小咖認為,漲價肯定還是會漲的,只不過,上漲的空間不大。一方面,在國慶節前的這幾個月,新麥傳統的收購期,也是託市收購期,預計小麥價格會在託市收購啟動的支撐下,以平穩運行為主,像河南剛啟動託市的省份,短期內還有小幅的回升,其他沒有啟動託市的省份因為價格依然低迷,後期也可能會陸續啟動託市收購,當然小麥市場價格也會受到一定提振。

另一方面,進入四季度,小麥市場價格在前期很可能會有一段時間的弱勢調整行情,然後隨著傳統消費旺季的到來,以及元旦春節的提振,麵粉加工企業開工率提升對小麥採購意願增強,預計價格也會逐漸回升,並逐漸達到年內的高點。初步判斷,糧小咖認為今年小麥市場價格的高點很可能會低於去年及往年同期水平當然,這期間,還要看國家的託市小麥拍賣策略會不會再調整,比如2014-2016年產託市小麥拍賣底價會不會在1.145元/斤的基礎上再下調。

綜上,對於農民手中的小麥餘糧,糧小咖建議存儲前最好曬乾去雜,確保家裡存放條件的情況下,如果著急用錢或不願意存放太久,可以在秋收前,最好是9月末之前出售;不著急的農民朋友可以等等到12月份前後再出售。


糧小咖


個人看來在地頭直接賣划算。

當然肯定有人會說,在地頭賣價格低,曬乾了賣價格會高點,確實是這樣,這是擺在明面上的東西,是人就知道的道理。

在地頭賣雖然價格低一點,但是比曬乾的麥子溼度肯定是要大點的,我認為這足以扯平差價了。再者要曬乾還要耗費人力物力以及一定的時間,這些都算錢的話,還不如在地頭賣賺錢多呢。除非後期價格懸殊很大,不然真不值當曬乾再賣。





沂蒙阿亮


現在正是北方小麥主產區大量收割的季節,當然小妹的價格也是現在農貿市場最關心的一個話題之一,好多小麥玉米深加工企業,還有一些小麥儲存商,中間商盯住了小麥目前的這個大蛋糕,進而從中獲得一勺甜羹。對於農民而言,到底是小麥曬乾了賣划算?還是在地頭上收割以後直接賣划算的?下面簡單的分析一下。



俗話說“貨到地頭自然死”,這就說明了,商販如果在地頭上收購農民種植的農產品,價格就是非常便宜了,他們有很多的理由,比如小麥的水分,小麥的質量,還有運輸成本等等作為理由,儘量的打壓小麥的收購價格。畢竟這些小麥販子是以盈利為目的的,“無利不起早五更”,所以在地頭上賣小麥是不划算的。

但是也有另一種情況,在地頭上賣小麥從長遠的方面來考慮還是比較划算的。那就是種植戶種植的小麥的產量比較少,也就是種了幾畝小麥,而且還是從外地急急忙忙的趕回來收貨小麥,也就是農民工外出打工,請假以後回來收割小麥,這種情況最好在地頭上賣掉就可以了。畢竟把小麥拉回家裡還要晾曬,如果儲存的話還有一定的小麥消耗,如果外出打工的話兩天的收入幾乎能夠頂一畝小麥的收入。因為現在每畝小麥的收入也就在四五百元錢,對於這部分人來說,在地頭上賣小麥是非常划算的,乾淨利索。



對於家裡沒有其他事情或者種植大戶而言,最好把小麥收穫以後,拉到家裡晾曬,等到小麥價格比較高的情況下再賣掉,這樣能夠獲得更高的利潤,至少比在地頭上賣小麥的收益要高很多,只是增加了儲存成本。比如說人工成本、鼠害、雨季來臨以後的質量變差等等,把小妹運到家裡睡的,一定要盡大程度的減少小麥的損耗,減少小麥的儲存成本。

目前地圖收購的小麥價格平均在0.8~1元每斤的行情,高一點的小麥收購價格在1.09元每斤左右,因為今年由於乾熱風的現象使得收穫的新小麥的含水量相對比較低一些,所以價格也比去年要高很多。目前幹小麥的價格現在主流價在1.15~1.18元每斤,主要是含水量造成的小麥的差價,當然還有區域性的原因,但今年的小麥的質量和產量非常的好,使得麵粉廠加大了小麥的收購意願。



總之,對於新小麥是在地頭上賣划算還是在拉回家晾乾以後再賣划算,這需要根據個人的家庭狀況而定,以及小麥的收購量而定,使得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單從小麥的價格方面而言,把小麥拉回家晾乾以後再賣,會賺到更多的收入,這一點毋庸置疑。大家都知道在地頭上賣任何農產品價格都非常低,這也就是為什麼農民種植的農產品不賺錢的最主要原因。比如說好多農民種植的水果價格在果園裡賣上是比較便宜的,經過中間商運到了城市裡,城市裡的消費者就消費不起,價格上漲了好幾倍。


宗元三農堂


小麥曬乾了價錢更高一些,不過論划算當然各有各的想法,不過如果是我這樣的年輕人,還是會覺得直接再地頭賣更划算,有曬麥子的閒工夫多出去打幾天工都掙回來了。

每年5月底6月份都是農民的忙天,經過越冬之後的小麥已經到了要成熟的季節了,收完小麥錢裝口袋才算完事,不然麥子再好放在屋裡一直都是糧食,還得花人力物力來保管防止黴變。至於是小麥曬乾賣划算還是地頭直接賣溼麥子划算咱們可以算筆賬。

這是前幾天河南的當地麥子價格,像往年的陳幹麥子一斤的價格在9毛錢,而新產下來溼小麥一斤價格在7毛5分錢,如果今年的新麥子特別好,曬乾涼透根據往年的價格最高也不超過1.19元錢每斤。

乾溼麥子差價每畝約352元以內

幹麥子和溼麥子的差價基本約在4毛4元錢每斤。正常的農村家庭一家只有4-8畝地不等,一畝地的產量基本在800斤,那麼一個家庭的乾溼麥子差價大約在1408元-2816元,當然實際數據肯定不一定這麼準,上下都有點波動,比竟誰都不能保證自己的幹麥子能賣上1.19元/斤的價格。

年輕人覺得直接地頭賣合算

那這一兩千元的差價也是和自家的地多數掛鉤的,地多了差價就能多一些,地少了差價也就沒有那麼明顯了,像我家就一人一畝地,總共4畝地,人都在外打工了,只有我一個人在家帶娃,要我不過百的小身板再去收麥曬麥,翻來倒去的倒騰曬麥子,一是連帶娃一個人確實忙不開,二是下個雨收都收不及,再遇上個白雨連三場的時間段,麥子淋雨後的價錢和溼麥都差不多,那我寧願早一點把錢裝到口袋提前結算一下欠的種子化肥錢,免得夜長夢多。

上了年紀的人覺得賣上價是合算

當然村裡上了年紀的人一是也全靠種地為生,當然是能多賣一點更好了,所以我們這的老人都會選擇以前的老辦法,寧願花上好幾天的時間去曬麥子-裝麥子-曬麥子,反反覆覆的重複著,老人們都將麥子曬乾之後等著麥價差不多的時候賣呢。所以即使累一些,只要能多賣一分錢他們都是高興的。

總之,人人心裡都有一杆秤,合算不合算都在自家有沒有這閒工夫和精力去賺中間這個幹麥和溼麥子的差價了,能花時間在其他方面多賺一些錢的,應該很少有人會受這個麻煩,我覺得地頭賣掉比較划算。


一起種植


小麥地頭賣更划算些。首先省了不少人工費。

地頭機子收了麥子,可以直接過地榜賣了就萬事大吉。如果拉回家還得涼曬,翻抄,裝袋,肩扛,收拾進屋子,等收麥子車來,程序太多了,家裡人手要少,天氣突變,忙裡忙外,有時候還得驚動左鄰右社,落下人情債,就算幹麥價錢賣得高,也就多兩三百元,省了這些工序出去打工,比這划算多了,還不提心吊膽的,總之一句話,農民幹啥事都是不容易。

農民種小麥面積都不大,年輕人有年輕人事幹,顧不上回家來收地裡莊稼,所以能機械收就別找苦受,傳統的勞動輸出跟不上發展需要了,該想開還得想開,該解放還得解放,認死理,只有更加累壞自己。

地頭賣划算也好,拉回家曬乾賣有利也罷,農戶自己拿主意權衡利益。


開心151933790


各有各的好處吧,

一,先看天氣,近期天氣較好,你可以考慮把麥子拉回來,曬乾一些在賣,天氣不好拉回來會長丫子,到時候更賣不了好價錢

二,其次你要考慮場地,天氣再好,你拉回來了沒有場地你到哪裡曬去,有的在公路邊上,操場裡,有的甚至拉到高速路上曬,不僅影響車輛安全,嚴重的還會有法律責任,老家有一個在公路邊曬麥子,有人開著車劃到溝裡,賠了人家幾萬塊,

收了馬上賣掉,可能便宜點,不過中間省了好多麻煩,不用找地方曬麥子了,不用擔心什麼時候下雨,也不會太累了,留著勁又可以種玉米了,


二姐的影視雜貨鋪


曬乾賣最好。


厶降落傘的兵


肯定是直接賣划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