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都市圈生態環境共保共治方案出爐

銀川都市圈生態環境共保共治方案出爐

為進一步推動銀川都市圈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近日,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出臺《銀川都市圈生態環境共保共治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銀川都市圈將採取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深化水汙染聯防聯治、強化大氣汙染聯防聯治、實施土壤分類管理等舉措,到2022年,銀川都市圈地級城市環境空氣優良天數比例平均達到76%,萬元GDP能耗、碳排放和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在自治區下達的指標以內,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態保護體制與機制基本完善。

根據《方案》,銀川都市圈在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方面,開展生態保護紅線內土地權屬和違法違規人類活動點的調查和清除,建設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實施賀蘭山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實施賀蘭山東麓葡萄原產地長廊生態系統保護工程;優先對賀蘭山東麓、賀蘭山北段、銀川河東國際機場周邊、青銀高速公路臨河至水洞溝段附近、青銅峽牛首山一帶及都市圈內各市、縣(區)城市規劃區、旅遊風景區、主要交通幹線兩側周圍的礦山生態環境問題進行專項治理;建立覆蓋銀川都市圈重要溼地的保護體系;建立健全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體系,統籌協調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工作;以黃河為軸,交通主幹道為線,農田為網,城市、鄉村、開發區為點,打造銀川都市圈塞上江南風光,以建設都市圈農田防護林、黃河主河道護岸林、灌溉渠系防護林、賀蘭山東麓葡萄長廊防護林為重點,建設大網格、寬帶幅、高標準防護林體系,到2022年,完成營造林30萬畝。

在深化水汙染聯防聯治,開展入河湖排汙口規範整治專項行動,全面治理取締黃河支流汙水直排口;加快汙水收集管網建設,推進綠色工業園區、綠色工廠建設;對造紙、印染、農副產品加工、農藥等重點行業實施清潔化改造;建立流域水汙染聯防聯控信息共享平臺;全面完成清理、關閉排汙企業在排水溝設置的直排口工作,堅決杜絕新增直排口;全部取締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小型造紙、製革、印染、染料、煉焦、煉油、電鍍、農藥等嚴重汙染水環境的生產項目或企業;推進生活汙水達標排放,到2022年,銀川都市圈城市生活汙水處理率達到97%以上,縣城達到90%以上。

在強化大氣汙染聯防聯治方面,制定年度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目標,並分解落實到各市、縣(區);在集中供熱管網確實無法覆蓋的區域,實施一批電代煤、氣代煤等清潔供暖工程;嚴控兩高行業產能,嚴格執行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建設項目必須落實等量或減量置換;空氣質量不達標區域實施主要汙染物倍量削減;禁止在銀川都市圈城市建成區內新建燃煤供熱鍋爐,分類整治燃煤鍋爐;開展重點園區揮發性有機物專項整治,推廣使用水性塗料。到2022年,銀川都市圈各城市建成區內35蒸噸/小時及以下的燃煤鍋爐全部淘汰或實施清潔能源替代。同時,銀川都市圈要聚焦秋冬季汙染防控,完善銀川都市圈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聯動機制,實行重汙染天氣應對屬地黨政主要領導負責制,落實基於績效評價的差異化應急減排措施,提高銀川都市圈重汙染天氣應急協調聯動和監測信息共享水平,共同建立區域大氣環境汙染聯防聯控、環保會商、聯合檢查、預警應急等合作機制。

在實施土壤分類管理方面,逐步退出落後產能,加強有色金屬冶煉、製革、鉛酸蓄電池、電鍍等行業重金屬汙染治理,推動電鍍、製革等園區化發展,逐步將涉重金屬行業的重金屬排放納入排汙許可證管理;鼓勵農民增施有機肥,減少化肥使用量;完成農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詳查工作和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定。到2020年,都市圈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8%,2035年,都市圈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100%。同時,積極推進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有效處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