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和山東離的很近,為什麼發展河南經濟趕不上山東?

陽光的心態61979911


1.山東沿海,河南內陸,地理位置沒有山東好,山東沿海有好幾個發達的城市,如青島、煙臺、東營等等,山東內陸就比不上,山東省會濟南也發展的沒有沿海城市青島、煙臺好。

不過有沿海經濟帶動,省內就容易發展起來。

河南就不一樣了,內陸省份,農業大省,全靠鐵路發展起來了一個鄭州。

2.河南經濟主要以製造業為主,農業大省。

山東經濟比較發達,主要以重工業和化工工業為主,國企強大,民營企業同樣很強。

2018年中國五百強企業山東有51家上榜,民營企業73家企業上榜。

而河南只有10家企業上榜,民營企業五百強也只有15家,與山東差距較大。

3.教育方面河南也比較弱,山東2個985大學,一個211大學,河南就一個211,人才少,人才向外流失多,兩省人口差不多,河南卻在外打工比較多。








嗨旅途中


本人山東人,因為讀書,旅遊,工作關係,經常去河南一些城市小住,至今去過河南大部分城市(除三門峽,焦作,平頂山外)。

客觀的講,山東河南發展確實不在一個水平上,只說一點,山東每個城市發展基本都比較均衡,而且各地級市下面的縣級市也一樣,甚至有的地方縣強於市,而河南則恰恰相反。但這並不代表什麼,山東有其地理優勢和經濟基礎,而且這幾年隨著國家發展重心轉移,河南整體發展突飛猛進,大有後來者居上的苗頭,這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其實,不止山東和河南比這樣,其他沿海省市跟大部分內陸省市比,都大致如此。

以山東河南為例,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最主要原因還是國家對兩個省的定位不同,以及各個省的職能不一樣造成的。從建國初期到本世紀初,河南一直被國家定為糧食主產區,是國家的糧倉之一,一直是以農業大省存在。河南在改革開放前,實力還是很厲害的,畢竟那時候我國還是農業為主的社會。但改革開放以後,國家進入工業社會,開始和國外做生意。在這個海運為主的經濟時代,國家勢必要舉全國之力優先發展沿海地區,最先是在廣東地區劃了一個圈,樣板成功後,推廣到全國沿海各省市。於是,國家各項優惠政策和扶持項目優先給了沿海地區,那時候像河南這樣的內陸省份,基本都在為沿海地區輸血,做他們發展的後盾。沿海地區能有今天的成就,內陸地區的省市功不可沒,畢竟國家的財政和各種資源都優先給了沿海地區,而不是平攤給各個省份。

直到最近幾年,沿海地區已經長大成熟了,國家才把重心轉移到內陸和西部地區(也就是國家的西部大開發戰略和中部發展戰略),一些優惠政策開始轉向內陸,所以,河南在這幾年發展特別迅速,勢頭很猛,用日新月異形容也不為過。相信再過十幾年,河南經濟實力也能與沿海地區一較高下,甚至反超都有可能。

所以說,作為山東人,能有今天的成績,我們應當感謝像河南這樣的兄弟在背後的付出,沒有他們,沿海省區也不會發展到今天,那些小漁村也不會發展成為大都市。我們要客觀理性的看待今天的差距,而不是天天比來比去,或盲目自大,或妄自菲薄。

最後,說句題外話,這幾年網上很多地域黑有事沒事就攻擊河南等地區,這些人就是所謂的白眼狼,不僅十分的盲目自大,而且他們以攻擊河南為樂,從中尋求那一絲絲可憐的優越感,卻不知自己是多麼的無知自大,典型的忘恩負義,背道離德。這些人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居高臨下,看似頭頭是道,咄咄逼人,實則色厲內荏,外強中乾,一副道貌岸然的小人嘴臉,卑微又可憐。

文章結尾,給大家打個比方。如果把中國比作一個大家庭,那麼這個家裡有30幾個孩子要哺育。之前家裡窮,不可能供每個孩子唸書,於是作為母親,權衡再三,選了幾個孩子優先上學,剩下的孩子全部下地幹活,集中精力供那幾個孩子上學。後來隨著孩子長大畢業,家境稍微殷實了一些。於是,母親也開始把注意力轉向了沒讀書的幾個孩子身上。但是,這時候,卻有幾個個別讀過書的孩子覺得自己喝了幾年墨水,就高高在上,有點看不起那些沒讀過書的兄弟姐妹了,整天橫挑眉毛豎挑眼,甚至連他們的孩子也受此影響,對他們的叔伯姑嬸不屑一顧,嗤之以鼻,完全忘記了自己能有今天的生活,離不開他們在背後的默默付出。


一蓑煙雨lemo


呵呵,我只能說,河南的農耕經濟很發達,不外乎,地多人多啊。其他的,只能是呵呵了。

河南追不上山東,關鍵是三個地方,遠遠不如人家:

第一,科技教育;話說,大學數量決定論。山東好大學,不說上百所,幾十所是有的。可河南呢,你認真點兒說,恐怕三五家都數不上來。

這在教育科技上,怎麼跟山東競爭。

第二,民營經濟。山東這十幾年,民營經濟極其強大,這也是導致人家進入7萬億俱樂部的根本。河南呢,哈哈,還是老黑粗的重工業底子,民營經濟,不能說沒有,但也差不多。

第三,政策。河南非常保守,各種新政策執行落實,都是等其他幾乎所有省份都落實多年了,才開幹。粗俗點兒說,吃屎都趕不上熱的。

你怎麼趕超人山東,作夢趕超啊?

至於交通、基礎設施、地理中心、人口總數,這人們常拿來說河南優秀的,山東一樣不少啊。

所以,河南不可能追上山東。


董江波


首先我是河南姑娘,嫁到山東青島!只想說對比起來表面上看的確山東青島這邊比河南發展快一些,但是畢竟我們是小老百姓,誰能理解低工資高消費的痛?雖然說河南發展不是很迅速,但是老百姓過的還算舒服,在青島我感受到了比上海還要殘酷的快節奏生活!感受到了比河南還要低的工資!比大多地方高的消費!


妳好我姓劉


80年代末期去過幾次河南省的幾個城市,比如:鄭州,漯河,周口,駐馬店,許昌,信陽,上蔡等地。比較山東而言,河南落後很多。道路坑坑窪窪,車站管理混亂不堪。當時是去看芝麻綠豆生意,感覺商人很不誠實不守信用。國營企業的員工普遍想著如何把錢弄到自己的腰包裡。單位裡衛生也差,很髒亂。像那些地級城市的外貿企業普遍木有暖氣。一般都是蜂窩煤取暖。街頭小販賣的肉火燒,盆裡的餡子外面是一層肉,裡面是菜。走近了看,感覺商人不誠實。前幾年去了一趟洛陽,城市建設也讓人失望。遠不是我心中長安洛陽的模樣。


日照香爐真人


都別爭議了,河南山東是一家親,有什麼好爭的呢!那都是上面的事,我們平民百姓管好自己一家老小,不愁吃不愁喝就可以。這就是強項,我們在這裡爭的臉紅脖子粗的也沒意義,一個全省GDP再高,我們也是得靠住自己的能力吃飯,國家也不會白養活你。就好像兩個明星的粉絲對罵一樣,罵贏了又能怎樣是明星娶你了還是看他演唱會不要錢,還是管你一輩子溫飽了,省份也一樣,你在這裡講的再有道理,再有依據,省份也不會管你一輩子的溫飽,可能都不知道有我們這些人,何必這樣置氣呢。只能說各有各的強項,各有各的優勢,我覺得在外面無論哪個省裡見了河南人就感覺比其他省親切,當然我也只能代表我個人的看法,別說說語言溝通上方便用家鄉話溝通也能聽得懂。給安徽說話也能用家鄉話溝通啊!沒有這種親切的感覺。不是說安徽人不好,可能安徽人看到我們山東人也有反感的,心態不一樣。也不是我做什麼好人,只覺得這樣的爭執真的沒有意義,因為給我們沒多大關係,你今天不幹活不上班,你今天就沒錢賺,弄不好還扣你工資,老婆孩子父母就得少花一些,也不會因為你的省份在牛逼可以給特權,上海,北京,難道他們那都是優點嗎?不見得吧!魯豫一家親。


褪色得刺青


看圖說話


除了抄襲就是翻拍


山東和河南,兩個省份有很大的共同點,但是也有很大的區別,我們所看到的山東和河南是兩個相鄰省份,基本上處在我國中北部地區。並且,山東省和河南的發展歷程也很相似。兩個省份都是人口大省,當年也都是從農業大省過渡到當前的工業體系。但是,河南的過渡時間明顯要比山東的過渡慢很多,從前些年外出務工群體的總量我們就可以看出,河南省基本上很多人都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這一經濟發達區域。

山東更是連續三年稱霸全國。近年來,山東更是一躍成為全國第九個人均GDP破萬美元的省份,排在前面的,是天津、北京、上海、江蘇等省市,將河南遠遠甩在了身後。北有油田,南有煤礦,西部是華北大平原,東部有全國最長的海岸線和優良港灣,與日韓距離之近如同近鄰。同時外貿航運發達,外資經濟繁盛。相比而言,內陸省份河南,除了豫北地區整體可與山東一比,三山一灘等等地區讓河南整體一直趕不上山東。

反觀山東,這些年與強省廣東和江蘇的差距在不斷拉大,濟南和青島在全國地位也根本無法和廣州、深圳、蘇州、南京相比。特別是濟南甚至衰退到合肥以後,山東這種群山無峰的局面顯然不利於未來地域和城市競爭,未來省域的發展就是特大城市的帶動。這一點,山東現在顯然也意識到了,今後會重點發展濟南


毋人的演奏


原因很簡單,因為山東省有幾個沿海城市,有幾個油田,有幾個礦產,還是農業大省,而河南只佔個農業大省!因為油田和礦產也沒有山東省的大而多!!個人感覺,僅供參考,禁止互噴!謝謝!!



乾皇君朕


回答各種各樣,其實最終歸結到一點:人。因為社會發展的基礎是人,我們都不是靠著祖宗的財產混日子,都是白手起家開始的,所以人是關鍵因素。河南人的素質,首先差在教育,人多力量大的思想導致生育氾濫,然後導致無錢上學早早輟學打工,然後一代代延續。現在的惡果是為了跟上時代的發展,快點致富,就很多動起了歪念頭,坑了一時,譭譽一世,然後就惡性循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